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短篇小说一样可以打动所有人——读《逃离》有感

文学读书 时间:2020-10-17 23:25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
[导读]艾丽丝•门罗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她以短篇小说闻名世界,2009年荣获布克国际奖的作品《逃离》短篇小说集更是集中体现了她的文学造诣。

作者:安徽农业大学 龚润泽

艾丽丝·门罗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她以短篇小说闻名世界,2009年荣获布克国际奖的作品《逃离》短篇小说集更是集中体现了她的文学造诣。作为一个当代的小说家,她的作品中有着许多的现代元素,阅读起来并没有什么障碍,而她立足充满现实感的故事之上,大量描写了人物的心理状态,从意识层次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平日里注意不到的世界。

《逃离》小说集的第一篇《逃离》,描写了一个年轻的女子与家庭、爱情、友情、梦想之间的冲突故事。正如作者作品的一个常见主题,她常常叙述一个女性在面对自己家庭和成长环境中所面临的两难处境。

一、形象塑造

第一篇《逃离》,有三个主要形象,卡拉、贾米森太太和卡拉的丈夫克拉克。故事从卡拉在马棚中看到贾米森太太开车回家开始引出,卡拉为什么表现出对贾米森太太害怕的样子?作者从一开始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接着作者详细地描写了卡拉与克拉克的生活情况,对他们所经营的马场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以营造整个故事的具体背景。在对他们生活的描写中,穿插了许多关于马、羊等小动物的形象描绘,其中“小小的白山羊”弗洛拉是故事情节的一个重要推动者。

关于卡拉这一主角,整部小说都是围绕着她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活动所展开的,她年轻时选择离开自己的家庭,与心爱的伴侣克拉克在一起生活。最初他们有着远大的梦想,最终虽然也实现了办马场的心愿,但不得不说这一愿望并没有一直按照卡拉心中所想的那般发展下去。在故事一开始,就说明了当前这个季节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整个马场的生意并不好,而通过卡拉与马场的马匹的互动描写来看,她虽然喜欢马,但读者仍能感觉到她心中的忧郁。而卡拉这一形象又不是单一的忧郁女性形象,她颇为懂得生活的趣味,与丈夫克拉克之间的生活,也少不了调情与各种趣味。但这种宁静的生活,被贾米森太太的丈夫——一位诗人的逝世所打破。丈夫克拉克想利用这个机会去敲诈贾米森太太,一个夫妻之间调情的笑话被克拉克不断提起,在卡拉看来,丈夫似乎认真了起来,把这个玩笑话当成了一个事实。而卡拉并不愿违背自己的良知去做这件事,丈夫的态度与自己的本心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最终在卡拉心中爆发,引起后续她想“逃离”的一系列故事。

对于卡拉的丈夫克拉克一角,他虽在整部小说中未能占据主要的地位,但通过主角卡拉一系列的行为、心理活动,能看出卡拉深受克拉克的影响。他本是马术学校最为优秀的一名教师,同样他也是有着丰富经历的一名青年,成熟的克拉克极大地吸引了年轻的卡拉。卡拉的妈妈希望她继续念书,去上大学,而这与卡拉自己的理想相冲突,克拉克的出现促使了卡拉的选择,最终她和克拉克走到了一起。在年轻的卡拉看来,克拉克无疑是理想中自己的样子,与自然相处,与乡间的小动物相处。“吉卜赛流浪汉”克拉克正是在卡拉心中完美的伴侣形象。对克拉克个人来说,他的爱情似乎来得过于简单了一些,这就导致了他难以从卡拉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他打算利用贾米森先生对卡拉的一些诱导性行为来诬陷贾米森一家时,他并未考虑到卡拉的想法,只是希望利用这次敲诈给自己带来一些利益,进而满足自己的愿望。再到生活中他与卡拉相处的一些细节,都让卡拉明确地感受到了他与最初“完美恋人”形象的不同,这也是矛盾最终爆发的原因。

贾米森太太这一人物,则完全起到了一个推动情节发展和第三人的效果。本来这个故事应该是与她无关,完全是卡拉与克拉克两人之间的矛盾,但由于贾米森太太对卡拉的欣赏与关爱,给卡拉带来了支柱般的力量,促进了她的“逃离”。在文中,作者认为这种关爱之情的缘由是来自贾米森太太并没有孩子,在卡拉身上寄托了这种母爱。我认为贾米森太太这一形象与卡拉的母亲的形象形成了时间上的一种对照,在卡拉面临人生中第一个选择的时候,卡拉的母亲并没有支持她与克拉克在一起,并且作者在后面的描写中告诉我们,卡拉与她的家庭已没有了联系。而贾米森太太在得知卡拉想要“逃离”时,并没有反驳和拒绝她,而是顺应着卡拉自己的想法为她出谋划策,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虽然最终卡拉自己又放弃了这一“逃离”,但贾米森太太无疑为她提供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贾米森太太与克拉克在门口的对峙中,她看到克拉克拿着她给卡拉的衣服的时候,首先还是在担心卡拉的安全问题,而不是着急撇清自己的责任,最终她给卡拉写的信里,也充分表现了她对卡拉的关心,在这样一篇小说中,贾米森太太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读者的内心。

二、故事情节

在短篇小说集《逃离》中的第一篇《逃离》,艾米丽·门罗在情节的叙述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从整个故事的梗概来看,只有简单的一条主线,就是卡拉在贾米森太太的帮助下离开这个小镇前往另一个地区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卡拉自己又选择了放弃,回到马场,继续与克拉克在一起。而在这一条主线之下,作者又隐藏了多个支线,如白山羊弗洛拉的丢失与找回,名为丽姬的马匹与卡拉的相处,克拉克预谋敲诈贾米森太太等。

在主线卡拉的逃离过程中,作者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点明卡拉的目的,而是通过卡拉与贾米森太太的对话引起了卡拉情绪的爆发,在贾米森太太的引导下,卡拉最终说出了自己的忧郁,同时得到了贾米森太太来自经济上的支持,有了后续的计划后,她才最终做出了逃离这一决定。这一情节看似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被催生的,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逃离”这一想法表现了卡拉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又体现出她性格的不屈,但由于自己的软弱,一想到即将面临的陌生的环境,她又感到了恐慌与不安,本就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她在得到支持后冲动地做出的决定,本就不是一个完美的决定,在卡拉的心里,还是对克拉克存留着一些眷恋与依赖,最终放弃了逃离,重新回到马场。

在后续的剧情里,克拉克前往贾米森太太家里归还她借给卡拉的衣服,在贾米森太太看来,这更像是宣示主权的一种行为,而做出这一行为也符合克拉克的性格,符合整体的人物形象。克拉克与贾米森太太对峙的过程中,一个白色的“幽灵”突然朝着他们跑来,对两人也造成了惊吓,在我看来,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描写山羊弗洛拉的归来,而且是对克拉克与贾米森太太心理活动的更深层次的描写。对克拉克来说,他收到卡拉离家出走的信件时也感到过绝望,这让他意识到卡拉并不是他的玩物,而确确实实是有着自己思想的人,在与贾米森太太的谈话中,他为了宣示主权,不得不展示出自己强硬的立场,但在他内心深处,已经充满了对卡拉拥有的自主意识的恐惧,故白山羊跑来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幽灵”,这引起了他内心深处的这一恐惧,并在后续表现了出来。再看贾米森太太,她也清楚她对卡拉的帮助并不是最好的帮助,在之前与卡拉的谈话中,她也表示应该先与克拉克进行沟通,但卡拉并不想让丈夫知道自己对他的不满,所以贾米森太太对于克拉克也是心怀愧疚的,在“白色幽灵”向他们奔来时,这一愧疚也迅速转变成了恐惧之情。

关于白山羊弗洛拉的故事,作者对它的描写不是很多,却贯穿于整篇小说之中。我们在书中看到,弗洛拉最初与克拉克更为亲近,而随着弗洛拉不断长大,它同卡拉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表现也更为亲密。随着弗洛拉的走失到最终弗洛拉与克拉克和贾米森太太的相遇,它其实是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的另一条线路。在故事的结尾,卡拉得知弗洛拉已经回来,克拉克却并未提起时,我们不仅会怀疑当初弗洛拉的走失是不是就是因为克拉克。看似只是一只羊的去向,却深刻地反映了克拉克与卡拉的感情状况,弗洛拉对卡拉更为亲密的关系会不会引起克拉克内心的变化,在文章中作者并未提及,但正因如此才给了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最终卡拉独自一人前往森林想要寻找弗洛拉的下落,并没有见到她心中所预想到的结果,在这个情节中,蕴含了丰富的意味,卡拉得知丈夫并未带回弗洛拉之后,她的第一反应也不是询问丈夫,而是选择不交流、不沟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找寻,或者说是说服自己不去与丈夫发生冲突。作者很擅长刻画夫妻间的感情生活,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心理活动,却不把话说死,只是描写出行为,让读者自己进行推测。

关于克拉克与卡拉所开办的马场,在故事前期,马场由于天气原因,生意已经步入了低谷,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在结尾处,马场的生意又重回了繁荣的景象,一切似乎已经回归了正轨,丈夫也不再谋划去敲诈贾米森太太。而结局处贾米森太太的来信,又引出小山羊已被发现的事情,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卡拉与克拉克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只是暂未爆发而已。故事到了这里就戛然而止,并未对后续进行过多的描写,却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三、艺术手法

在文章中,作者进行了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卡拉对往事的回忆,与贾米森太太交流时的心理活动,卡拉在坐车逃离时的心理描写,都十分的细致,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对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推进作用。

作者在小说中还做了大量的隐喻。关于故事情节中看似无关紧要的一些形象或情节,其实都暗含着深意。例如克拉克与卡拉开办的马场,这是两人共同理想的产物,前期破败的生意、被水淹没的马场的一部分、破烂的屋顶,都预示着后面即将出现的危机,而虽说在故事的末尾处,马场的生意逐渐好转,破旧的设备也被克拉克维修好,但这只是他们二人婚姻的表象,在光鲜的外表下,还隐藏着许多的矛盾。马场内唯一的一匹小山羊象征着卡拉那仅有的个性,随着克拉克对它的“放逐”,也消失殆尽,而结尾处并未说明弗洛拉被克拉克所杀害,在卡拉的猜想中,它只是被克拉克带到没人的地方放生了,这一猜想也预示着卡拉的自我思想并未完全被克拉克所压制,只是暂时服从于卡拉的软弱之下,在未来可能会再度爆发。

艾丽丝·门罗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她以短篇小说的伟大成就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打破了人们的固有思维。在她的作品中,人们往往能看到她对生活中更深层次的东西的思考,并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在世界文坛上,艾丽丝·门罗被视作“现代契诃夫”,她有很强的洞察力、怜悯以及广泛抓出人物特点的能力,虽然常常写作短篇小说,但人物的形象却十分饱满,利用只言片语就能够将一个形象描绘的十分全面。同时,门罗还有一个创作特点就是对笔下的任务不会带有个人评价,以《逃离》为例,作者在全文中并没有插入任何主观性的推测,只是单纯地叙述事实,然后全交给读者自己来判断。通过阅读门罗的作品,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不是只有长篇小说才能让人久久回味,也并非只有史诗一样的故事才能扣人心弦,短篇小说一样可以打动所有人,同时,由于其结构的精巧,短篇比长篇更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优秀的表达天赋,无疑,门罗正是这样的人。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