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乡音——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亘古不变的乡土情怀的传承

社会实践 时间:2020-08-11 08:35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无论身处何处,心底最柔软的一处总是会留给乡音。只有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只有守住自己的小家与祖国,才能让这个国家得到更繁荣的发展。

   今年夏天,十三个志同道合的安徽师范大学学子组成了文学院“以亲属称谓语为中心的安徽部分地区语言生活调查团”,我有幸以调研员的身份加入其中,以调研的形式亲身走进人们口中的乡音,寻找那一份乡音背后的归属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正如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所写的那样,在外漂泊多年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靡靡不改的是自己的家乡话。所以我不禁问自己,有多久没有说自己熟悉的家乡话了?不说的时间或长或短,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我自己身处何方,自己的家乡的方言都早已成为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记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身上。

      小时候,自己在外婆家生活。我的外婆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已经有78岁的高龄了。在日常生活中,外婆习惯于使用合肥话与别人交谈,小时候的我并不能理解,甚至对自己的家乡话有些排斥,总觉得那是一种“土”的标志。

     还记得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和外婆一起去菜市场。现在回想,去菜市自己能收获什么呢?巴巴地走上几个小时的路,无论走到哪里,充满自己耳朵的总是各种操着各种方言的叫卖声。偶尔外婆也会买上一颗糖或者是一个包子,但对我来说那是快乐满怀的日子。早晨去的时间早的话,整个菜市场满是喧闹的人,你挨我我挨你的,像一朵刚刚开放的绣球花;又像是春天芦苇塘里,浮游着的小蝌蚪,有着拥挤的热闹与亲昵。有次,经过一家菜市的早餐店,外婆用合肥话热情地与店主打着招呼,店主也热情地回应。看见我时,“这小丫头是哈个家的啊?”。那一次我也学着别人的样子用合肥话自然应答。说罢,店主还送给我一只刚刚炸好的春卷。可能这就是小时候的自己第一次对方言有所改观,理由也很简单朴实,因为它可以带给我实实在在的东西。神奇的是,从那以后,自己偶尔也会以方言称呼别人了,这个习惯到现在也还保留几分。

      所以,对于亲属称谓语的方言调查其实不仅仅只停留在记录与继承,还有对那亘古不变的乡土情怀的传承,只有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只有守住自己的小家与祖国,才能让这个国家得到更繁荣的发展。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