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大学生短期支教:孩子喜欢但不需要“一次性”老师

国内教育 时间:2015-08-09 16:11 点击: 来源:中国青年报
[导读]7月15日的晚上,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塘房村上,这个西南边陲的小村落已陷入一片寂静,然而黑暗中,塘房小学操场上的孩子们,却不停地在抹眼泪。

  短期支教——如何实现多赢

  打乱正常教学秩序、成效并不持久、影响学生心理、偏向功利主义……面对短期支教存在的诸多问题,雷万鹏认为要高度警惕,但不能一棒子打死。大学 生支教是个好事情,不仅能让大学生自身提高对农村教育和中国社会的理解,还能给留守儿童带来关爱,帮助他们“开眼看世界”。而后者也是李世权最看重的。

  在塘房村,95%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许多学生有时只能在春节前后见一次父母。看着每年家里人从外面带回来的新鲜的小玩意儿,哥哥姐姐们穿的“光鲜亮丽”,一些孩子萌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在初中上了一两个月后便跑回来,说想要到城市里去打工。

  基于此,李世权希望支教队能够“带给孩子们更大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理想,让他们成为真正丰富的人”。而现实也让他足够满意。

  “我想当一名中国海军,保护中国人民和老师。”“我想做一个和你们一样的大学生,做一个有梦想和乐于助人的人,让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因此我要 奋斗。”“长大以后去大千世界,玩遍中国,在外面找到好工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支教队走后,塘房小学教室的心愿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梦想。

  同时,为了让支教形成一个持续的效果,浙江这家学院的学生支教队和塘房小学签署了一份“五年计划”的协议,试图通过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拉长支教战线,进行定点对口的支教活动。

  和黄少芬团队一样,山西大学的范小康也曾为为此作出努力。

  支教期间,范小康曾尝试着做一个“一对一帮扶”的工作,即将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联系起来,做专项的帮扶,每个月固定资助一两百元,并进行相应的情感联系。通过做中介,搭桥梁的方式,他将短期的支教竭尽所能转化为长效机制。

  在他看来,支教最重要的不是时间长短,而是要能够行之有效地延续下去。支教团队应该做一个中介,把农村问题带出来,把城市资源带进去,通过动用广大的社会力量,共同解决农村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

  范小康的做法,得到了雷万鹏的认同。他指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短期支教和农村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单方面和个人能够解决的,还 需要和当地教育部门建立联系,将教育、财政、公安、妇联等社会部门联合起来,并和社会工作者、学术团体、机构等一起形成合力,以“本地+外地”的联动模式 推动问题的解决。

  有的高校团委老师建议,学校对于支教应该做长期的战略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定点对口的支教,减少盲目行动。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高校的团委担心 本校的大学生外出参加支教出现安全问题,老师们为了“躲避”责任,就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直接导致一些高校大学生支教“无序化”的现状。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