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学生掀“骂战”,我们成年人需要反思什么?

国内教育 时间:2015-08-03 01:26 点击: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导读]现在,偶像崇拜越来越低龄化。近日网络上“小学生为偶像掀世纪骂战”的视频就让不少成年人深感“三观尽毁”。

  现在,偶像崇拜越来越低龄化。近日网络上“小学生为偶像掀世纪骂战”的视频就让不少成年人深感“三观尽毁”。

  “偶像崇拜”是一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难以避免的心理现象,是生长历程中的阶段性问题,也是人们走向成熟的必然经历,是孩子在自我确认阶段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时,对明星偶像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身处少年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长大了,总是想方设法逃离父母师长的“掌控”;另一方面又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明星偶像上。这种寄托,其实是没有完成“精神断奶”的表征之一。

  弗洛姆说:“人不在感受到他是自己的力量和丰富感情以及品质的主动拥有者,他感到自己只是一个贫乏的‘物’,依赖于自身之外的力量,他向这些外界力量投射他生存的实质。”“偶像崇拜”将偶像物化、完美化、绝对化,并且容不得他人的点滴疑义,这崇拜与依恋,是心智没有成熟的表现,原本也能够理解。

  但问题是,在这场骂战中,交战双方语言粗鄙恶毒,令人错愕。你崇拜你的,他崇拜他的,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我崇拜的就是标准,你不崇拜不行,这就麻烦了。这背后折射的是一种唯我是从,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缺乏理性,热衷于刺激、冒险正是十来岁孩子的特征,如果忽视应有的关注和引导,他们就可能走向暴戾、偏狭。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些,那么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就有可能失之偏颇。

  从教育的视角来看,这场“世纪骂战”的背后是教育的迷失,这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也是社会的、家庭的。

  大数据时代,孩子们自出生始就生活在影视网络之中,影视网络中各种各样的讯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即便是那些尚未学会言语的婴幼儿,也是会因周遭各种讯息影响而产生相应意识。如果父母们不具备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知识,就不会意识到他们平时的言行,尤其是他们的喜怒哀乐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就很可能给孩子埋下某种情绪的种子。这些种子一但种下,时机一到就会发芽。如果年轻父母们能从这一事件中引发某种思考的话,也许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会有所帮助。

  更为重要的是,不只是学校,整个社会都应透过“世纪骂战”反思和检点我们这些成人的言行。成人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同样在影响着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所谓言传不如身教,今天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的戾气与偏狭,很大程度上都是成人影响孩子的结果。面对这一骂战,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成人世界的言行举止是不是给了孩子正面的感染与影响。更当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控制和降低影视、网络以及现实世界中的负面信息对孩子的干扰和玷污。在这个纷繁浮躁的世界中,社会和学校有责任为孩子们提供更为广阔而丰富的生活,而不是让他们生活在应试、影视和网络中。

  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有意识地对孩子,尤其是那些偏执、好胜、容易冲动的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防止他们在戾气与偏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比如购物、旅行、制作、择友等,让孩子明白:自我固然重要,他人同样重要,尊重自己的选择和偏好,不等于就要排斥别人的选择与偏好。世界是因为每个人的不同和每个人的不同选择,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再者,自我选择也未必是唯一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的选择也会有所调整,你今天所崇拜的,可能就是你明天唾弃的。(作者凌宗伟,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46次入选“锐评”栏目)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