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双减”对于农村孩子,到底减去了什么?——曲阜师范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 时间:2022-02-14 16:24 点击: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导读]双减落地农村后的第一个寒假,曲阜师范大学守护梦之队社会实践小组深入山东、安徽多地农村走访。

寒冷的冬日下午放学后,李冉在大棚中一盏昏黄的小灯泡下学习。“从来没见他出来玩过。”同村的小伙伴胡小丹说。李冉的奶奶总是在他一放学后就说:“你赶紧去给我写作业。”“在农村,读书是唯一出去的办法”——这几乎是每个农村家庭的共识。“学习不好,不好就跟我和他爹一样下来干活,上技校(职业学校)也没有用,还不是要给人打工。”一位家长说到。

这就像那个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娶妻、生子、放羊。而读书,则是打破这个轮回的唯一方式。所以不论孩子怎么想,家长们总是抱着“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在农村家长中似乎格外强烈,也更为偏执。王凯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遭到父母的“双人混合打”,父母也很有理由“我们辛辛苦苦供他念书,他就考这点儿分数?!”

双减落地农村后的第一个寒假,曲阜师范大学守护梦之队社会实践小组深入山东、安徽多地农村走访,小组成员也大都来自农村,他们以大学生的身份重新回到家乡农村的中小学,来看看双减这个“新生儿”呱呱坠地的第一个寒假,给农村的孩子们、老师们、家长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减不减的,家庭教育很关键。”一位70多岁的农村老婆婆在受访时说到。这种意识,在小组成员调查的农村之中鲜有听闻,更多家长是像王凯父母那样,坚持“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禀赋、身心发展状况缺乏了解,只看重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双减之后学科类辅导机构锐减,家庭教育的权重加大,原生家庭差异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影响是否会更大?

除家庭外,学生全方面的发展,需要社会的配套教育共享资源。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研学旅游、各式各样的兴趣特长班,这些在城市中常见的事物,在许多农村地区普及率较低。

而各类群体对双减看法不一。双减政策和你们考学没有半点关系。乡村老师和家长们的观点基本一致,“不管国家怎么减,你们都是要学习。”在农村,成绩不好的学生一般也不会报辅导班。学霸:影响我考高中的积极性李梅梅说,双减之后感觉班上的学习氛围大不如前,感觉“带不动了”,因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心态。后进生:学习好的写作业快,这不公平。总而言之,“学霸”和“学渣”对双减政策都有不满,这和政策落地某些规定如作业时限有模糊性、学校管理没有跟上等因素有关。

双减,立足育人的长期目标,不“揠苗助长”,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以培养未来各领域差异化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可是,农村孩子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城乡二元差异的长久议题不禁令人发问:双减,减去了作业负担,那是否能为农村孩子加上一双发展的羽翼,让他们走出命运的轮回?归根结底,更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提高乡村教师素质和待遇,才是双减落地农村“破圈”的根本之道。

守护梦之队   扬荣超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