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探农村互助养老,明各方主体感受

社会实践 时间:2022-07-25 20:37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普遍的农民家庭城乡分离,年轻人进城而老年人留守在村。因为家庭分离,之前主要依靠家庭的农村养老变得困难。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普遍的农民家庭城乡分离,年轻人进城而老年人留守在村。因为家庭分离,之前主要依靠家庭的农村养老变得困难。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国家很难承担起主要的农村养老责任。因此,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留守、贫苦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各地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课题。

明调研主体,定实践地点

      一般来讲,在农村,农民都有住房和土地,即没有非农收入,年龄超过60岁的农村老年人也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从土地中获得的收入足以维持他们一般的生活水平。农村养老的主要问题是当老年人丧失生产能力,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之后,如何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等问题。而在共同富裕政策的号召下,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农村贫困老人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生活得以保障。但是扶贫之后农村返贫现象仍有发生,尤其是农村妇女返贫率极高,如何增加易返贫妇女的收入,也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同舟共济队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以农村妇女和半失能老人为主体,于7月2号前往日照市五莲县红泥崖村实地调研。

十年扶贫终致富

      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红泥崖村曾是贫困村。2011年,红泥崖村集体收入薄弱,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村内老弱病残、失能半失能的“老困孤”群体生活困难。最终这个的负责人通过盘活资源抓发展、乡村治理换新貌、互助养老促脱贫三项措施,使村庄彻底摘掉了“穷”帽子,老人养老有了依靠、村容村貌展现新颜,集体经济也是稳定发展。2021年,为有效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红泥崖村在山东农业大学专业指导下,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植,撑起促进乡村振兴的“致富伞”。脱贫攻坚以来,红泥崖村集体收入增长了43%,年人均收入增长超过50%,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增长了2倍,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改善,逐步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足、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团结一心、向上向善、勤奋进取、攻坚克难的“红泥崖精神”也在红泥崖村蔚然成风。

探农村互助养老,明各方主体感受

“互助养老”模式初建立

      随着农村“养老难”问题日渐凸显,“互助养老”模式被提了出来。最初的构想是以村级幸福院为依托,统一配备厨具、洗衣机、床铺、电视等设施,聘请村内4名有劳动能力的妇女照料25名贫困失能老人,帮助他们洗衣、做饭、代购等,也为88位75岁以上老人及孤困老人提供助餐服务,老人们的日子越来越舒坦了。一方面,让一个妇女同时帮助几名贫困老年人;另一方面,也不断丰富完善服务内容,从简单的做饭、洗衣服,延伸到卫生清扫、拆洗衣被、陪护就医、代购代办等一系列日常护理照料。最终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养老的模式,效果显著。老人们实现了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生活便捷。

       在红泥崖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的“智慧养老物联网管理平台”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了一组即时信息,如老人的基本信息、联系人、病史等。有了一键报警器,村里还成立了一支由专业护理员、留守妇女组成的护理队伍,一旦老人出现紧急情况,确保人员及时靠上。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这首歌让很多人感叹时光易逝以及老去时的伤感与无奈。当你老了,体力渐弱,是否有人照料,衣有人洗,粥有人温,这是最实际的问题。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创新实行了“互助养老”模式,解决了‘脱贫’和‘解困’两个难题,既增加贫困家庭收入,也能让失能老人享受到烧菜做饭、卫生清扫、拆洗衣被、陪护就医、代购代办等日常料理,实现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脱贫不离家、岗位送上门。在为部分建档立卡贫困高龄老人提供免费服务的同时,也为其他高龄老人提供有偿或半公益性的互助养老服务,以长效机制和“接地气”的措施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为其它地区缓解养老问题提供了借鉴。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