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社会实践 时间:2021-08-15 23:27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宣笔乃文房四宝之首,其制作技艺始于秦代,盛于唐宋,传承至今已有逾两千年的历史。自古至今,深厚文人墨客赞誉。2008年,宣笔制作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安徽大学生网宣城8月14日电(通讯员唐楚楚 黄子宸 钱丽盈)

  8月14日,为了深入了解笔墨纸砚传统文化,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毛黑氏见—宣城文化产业创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宣城市泾县黄村镇红星宣笔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宣笔的制作过程。

  团队成员在坐上城乡公交去往黄村镇的盘山公路上遇到前方道路事故,公交车也不得不带着我们原路返回,几经波折后我们搭上另一辆公交车绕行前往目的地。泾县黄村镇是“中国宣笔之乡”,《笔墨纸砚》纪录片也曾在此摄像。宣笔源于秦朝,盛于唐宋,历朝均为“贡品”和御用笔,制作精美、设计独特。宣笔制作技艺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团队到达黄村镇时通过询问当地居民对一家制笔厂一致高度赞扬,团队成员在好心人的指路来到一个只有四间平房的工厂,老板很热心的邀请我们参观制作车间。通过采访工厂老板团队成员了解到这家红星宣笔厂已有八年历史,实践团队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学习了解到宣笔制作需经过选料、水盆、制杆、装套、修笔、镶嵌、刻字、检验包装等八大工序一百多个环节,技艺极为复杂,以确保每支宣笔均能达到“尖、齐、圆、健”的标准。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制笔中的水盆环节,旨在为羊毛脱脂,制笔师傅一手捏着角梳,一手攥着脱脂过的毛反复梳洗整理排列。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制笔师傅在进行并片,将其中的绒毛及杂毛去除,并片以后的笔毛会变成片状。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制笔师傅在整理并片完成后的半成品。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制笔师傅在对并片后的笔毛进行二次修整去除参差不齐的毛。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制笔师傅在按笔毛长度层层递减规律进行齐毫,使做出来的笔头就会是一个圆锥形。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制笔师傅进行盖笔,即将另外一种颜色的毛均匀贴在已成圆锥形的笔头外侧一周。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上盘,即盖笔完成后用石灰封住尾端并将其摆放整齐晾干的笔头。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压毫,即将晾晒干透的笔头和事先选好的笔杆组合在一起。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修笔,即将笔头和笔杆用胶水固定,并剔出杂毛,将笔头里面没有尖的毛都修掉,这样保证写出来的字不会开叉。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封胶,将宣笔尖、齐、圆、健的一面封存,不散锋,方便运输。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实践队员对宣笔厂老板进行采访。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实践队员在离开黄村镇时作为纪念拍摄的小镇一角。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访文房四宝之乡(二)体验古法造笔技艺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黄村镇的合照。

  随着制笔行业近几年机械化工厂突然兴起,手工制笔过程繁复,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制笔技艺的传授来自经验积累和多年锤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外地打工,制笔技艺却鲜少有年轻血液愿意继承。现在工厂里大部分宣笔制造者的年纪在45岁以上,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他们一直兢兢业业坚守传统文化的这种匠人精神也是团队成员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学习和感受到最令人发省的。返程的路上下起了倾盆大雨,望着窗外的雨,团队成员开始讨论关于匠人精神、实践中学习到的东西、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团队成员久久不能平静,相信这次实践大家各有所获,这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