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有感:线下同线上结合,渐进与硕果同归

社会实践 时间:2021-08-12 12:16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安徽师范大学“弋行向党”支教团队将线下支教与线上支教相结合。每一天的特色课程与特色活动都在不断实践中磨练,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具有循序渐进的科学性,让各志愿者满载而归。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安徽师范大学)七月十二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赴弋江嘉园社区“弋行向党”支教团队迎来了第一次支教。早上八点,我准时来到了北门外的广场上,和队友们迎来了第一次会面。在在指导老师张治超的带领下,一行人前往弋江嘉园社区,开始了第一次支教。烈日炎炎,汗水顺着脸颊流下,全身上下几乎湿透,但是浇不灭我们首次支教的热情。

上午十点一刻,刘璐瑶同学开展了为时四十五分钟的音乐课教学,以富有趣味的方式点燃了首次支教。紧紧围绕建党一百周年的大背景,刘璐瑶老师组织了以“童声向党”为主题的音乐课,带领学生唱红歌,歌唱伟大政党,歌颂美丽祖国,以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拉开了音乐教学的序幕。引导在场的志愿者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身边的党员事迹和政府扶持案例。

下午队长汪如玥以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为切入点,引导小朋友不忘国耻,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小朋友们的读后感搭配插图,汇集成实践成果。

在忙碌和充实中结束了一天的任务,迎来了第二天的支教。

一行人又踏上了前往弋江嘉园的路,抵住夏日的炎热,用爱心筑梦。

《大耳朵图图》的主题曲唤醒了童年的记忆,志愿者李文平站在小孩子的立场解读歌词中的小问题,挖掘科学知识。

为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荣誉感,在副队长占红艳的带领下,下午的活动以央视综艺视频“典籍里的中国”为出发点。综艺视频主要讲述了《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代伟人的相遇,这是历史典籍与现代科技的交流,更是新旧两个时空的交错碰撞。这个视频我早已经在平时学习的课堂上看过,当时就颇有感触。袁隆平院士的去世是国之殇,他的成就造福了人类。同样将实用知识为世人所用的宋应星早已在百年前陨落,在另一个时空里这些伟人必将相遇,心心相印。

前两天无论是上午的知识性课程还是下午的特色活动课程小朋友的参与度都不是很高,团队认真探讨其中出现的问题,反思过后决定加强娱乐性、提高参与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取得了显著成效。

七月十四日上午的英语知识课程就采取了相应措施,引入了小游戏来吸引小朋友在玩中学。来自英语师范专业的志愿者孙舒婷组织小朋友们学习简单的英语单词,选材贴近生活,引起了小朋友们极大的兴趣。

下午杨宇杭组织主题为“长大以后”的特色活动,三个视频和两个游戏同样也提高了小朋友的活跃度。以游戏“萝卜蹲”拉开序幕,志愿者与小朋友两两组合,考验了师生默契度,活动教室内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人们的笑声驱散了酷暑下午的烦闷与燥热。  由张杰演唱的一曲《少年中国说》改编自梁启超同名文章,白色幕布上少先队员与歌手同台歌颂少年志向。歌词和念白意味深长,“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深深地感染着在座的众人。陈独秀之子陈乔年和陈延年在革命事业中壮烈牺牲的光荣事迹自《觉醒年代》播放以来便以强大的视觉和心灵震撼广为人知,阳光之中少年们在赴刑场时的回眸一笑是对死亡的蔑视。年轻的身躯上满是伤痕、血迹斑斑,给人以巨大冲击。通过“你划我猜”游戏,小朋友们对各种职业形成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孩子们富有创意地演示各种职业的行为动作特点,各志愿者开动脑筋配合小朋友进行猜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寓教于乐。

 少年正当青春,踌躇满志;古稀虽逢黄昏,老骥伏枥。由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的《少年》道出了人虽值暮年,壮心却不已。理想使老年奉献者耗尽一生回馈祖国,人们永远不会将他们忘记。

七月十五日特色活动令我印象深刻。唐艺水从国宝出发,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题,探索古老面孔背后的历史,带领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用粘土塑造心中的国宝形象,跨越千年与国宝对话。妇好鴞尊、唐仕女俑、十二生肖兽首三件宝物集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时间过得飞快,无论是课程还是活动都逐渐步入正轨,志愿者们和小朋友相处得也越来越融洽,各种类型的活动都有了极高的参与度和活跃度。线下志愿也迎来了倒数第二天。

七月十六日因领导的视察而格外紧张。志愿者们严阵以待,小朋友们也积极配合,使得特色活动呈现出了极佳的效果。以地理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向小朋友科普了中国的地理知识,讲述了中华民族的由来,增强了小朋友们的民族自豪感。

贯穿这几天的是白天的一对一课业辅导和晚上的新闻稿写作。每一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时光虽然短暂但是令我收获很多。辅导小朋友的功课让我学会了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更加具备耐心与爱心。新闻稿的最终成稿离不开团队成员的活动策划、照片拍摄,增强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次线下支教的时间尤其短暂,丰富的团队经历让我有些许不舍,但是线上支教还会继续,相信我们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取得更多的成功。

回到家,又是一段截然不同的经历。经过一天的修整,暑期社会实践的支教活动如期进行。面对线上支教这一形式,我也迎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这是新一轮的历练。

在线上支教开始的第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通知,得知首日上午的特色课程便是由我来策划,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与慌张,但同时也有一分喜悦。毕竟经历过挑战才可以收获更多的成果。于是我独坐于桌前开始了构思和策划,经过一番斟酌,打算以“如何来写人”为题,上一节写作课。主要考虑的是小朋友们普遍害怕写作、不喜欢动笔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之前线下支教的过程中得到了明显的暴露:许多小朋友对写读后感表示畏惧,这根本源于对写作的畏惧。于是我就打算以写作为切入点,选取小朋友们比较容易理解,也比较直观的“人物”这一角度来通过循序渐进、试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去思考如何写人。这一出发点与知识性的特色课程相吻合,有利于小朋友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所选取的视频素材也不至于过时,最起码在我个人看来小朋友们会感兴趣。

但是针对线上这样一个方式,我遇到了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之前我只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使用钉钉上过一次课时较少的校选课。身份的限制使我不能也没有想过倘若身为一名上课的老师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具体怎么操作我更是不得而解,时间仓促并没有什么演练的时间和条件,这就导致了课上技术问题频发。几乎没有互动,就算有也因为页面问题而不能及时发现。这样的窘境使我一时间极为尴尬,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我的自信心,同时也使我有点“放弃挣扎”。好在我的一对一学生朱小蕊同学及时救场回答问题,才使状况有所缓解。

这样的问题其实在线上实践的初期还比较常见,毕竟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对此团队极为重视,大家积极解决问题。在线上后期的特色活动中迎刃而解,活动节奏、师生互动步入正轨,取得显著成效。

线下支教与线上支教并行,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但又有着共通之处。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当中团队不断总结经验 ,活动课程循序渐进,获得小朋友们极高的参与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使得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记忆播种在了每一个参与者的心田,结出累累硕果。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