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跪守”三尺讲台记凤台县丁集镇张巷小学教师李元芳

省内教育 时间:2016-06-01 09:30 点击: 来源:厅宣教中心
[导读]电动三轮车、拐杖、单薄的身影、美丽的笑容、跪着上课的身姿……在凤台县丁集镇张巷小学,李元芳老师的一切是校园里一种独特的景象。3岁患小儿麻痹,腿有残疾,从1998年大

电动三轮车、拐杖、单薄的身影、美丽的笑容、跪着上课的身姿……在凤台县丁集镇张巷小学,李元芳老师的一切是校园里一种独特的景象。

3岁患小儿麻痹,腿有残疾,从199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坚守着乡村小学的三尺讲台。“我是老师,我要对每个孩子负责,因为他们是乡村的未来和希望。”这是李元芳执着而又纯朴的教育梦。为了乡村的未来和希望,李元芳选择了“跪守”三尺讲台。跪是中国传统中最高的礼节,人们常说“跪天跪地跪父母”,而李元芳跪的是一群乡村孩子,是她自己心中那最纯粹、最高尚的教师称号。

李元芳的课,精彩,充满激情。听她的课,你会忽略她那残疾的“跪着”的身体。

和李元芳交谈,你会被她热情的笑容感染,你会和她的学生、同事一样,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平凡但是精彩的乡村女教师。

李元芳用她那残疾的身体,大写出堂堂正正的“为人师表”。

最初的选择,缘于一个家族的“家风”,更缘于自己那永不言弃的梦想。

1998年大学毕业后,李元芳和同学一起也曾闯荡过大城市。她说可能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事实上实习期间的李元芳得到了单位的认可。可是,李元芳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农村,回到自己的母校——凤台县丁集镇张巷小学,当了一名老师。

在李元芳的家族中,仅直系亲属就有十几位老师。她的父亲是个中学老师,舅舅、婶婶、弟弟、弟媳、表妹、表哥、侄子等也都是老师。这其中有北大毕业后留在北大的大学老师,也有像李元芳这样的农村小学老师。如果再往上一辈算,李元芳的曾祖父是私塾先生,而李元芳的外公在解放前虽是个木匠,但是他捐资修建的罗集小学,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在这样一个尊师重教的家风影响下,做一名教师,成了李元芳的不悔选择。

刚当老师那会儿,上班、下班都是爸爸用自行车接送,有时爸爸有事不能接送她,疼爱她的妈妈就用家里的板车来拉她。现在再讲这事时李元芳大笑:“我那时还是个大姑娘,每次坐在板车上,我都觉得好丑。看到学生和同事,我都把脸捂着。”爸爸鼓励她学骑自行车。一个走路要拄拐的残疾女孩学骑自行车,那难度可想而知。第一次学骑车,摔跤摔得厉害,妈妈心疼她不让她学了,说自己就用板车来接她送她。可李元芳不服输,她找来弟弟和表弟,硬是用了短短两天的时间,学会了骑自行车。

解决了交通问题,李元芳又遇到了个难题,拄双拐的她没办法在课堂上板书。于是,李元芳又扔掉双拐,学会使用单拐。这样,每次在课堂上需要板书的时候,她就可以一手撑着拐棍,一手在黑板上工整地写字了。

乡村小学的教师很辛苦,平均一天四节课再加上自习辅导,工作量对正常人来说也不小,更何况是李元芳了。由于长时间的站立,李元芳的脊柱侧弯严重变形,到了2008年,李元芳已经很难再坚持站着教学了。她试着坐着教学,可是在讲台后坐着上课,同学们只能看见她的头,影响教学效果。于是,她找来一个长板凳放在讲台后面,每次累得坚持不住的时候,就单腿或双腿跪在板凳上给孩子们上课。就这样,她跪了整整八年。

病痛的折磨一直都在。这些年用坏过多少根拐棍,李元芳没有统计过,她说大概一年至少用坏一根,以前用的竹子的、木头的一年都要换几次,因为磨损的厉害。她现在用的棍子是新买的,挺结实,她还在淘宝上淘来了“宝”——一个防滑的小套子。李元芳很高兴地展示着她的“宝”,她说有了这个“宝”,她少摔好多跤。摔跤对李元芳来说也是家常便饭,稍不留意就会摔跤,同事都看过李元芳摔跤,所以不管是谁,只要见了她,都会自然地和她挽着手走。这学期李元芳带的班级在一楼,学校特意在教室旁边给她隔出了一间办公室,这样她就不用再往二楼的办公室跑了。每到换季的时候,李元芳的腰和腿都会剧烈疼痛。医生建议她休息,可她每次都把假条装进口袋。学校老师少,她怕耽误了孩子们的课。贡金水老师在学校负责考勤,他的考勤表上,李元芳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李元芳家住在县城,她现在每天早上6:40以前一定要出门,跟着爱人的货车送读初中的儿子去学校,再顺路接上同校的小潘老师,然后来到镇上他们临时租住的房子骑上电动三轮车,再带上一个学生,一起来学校。在同事的眼里李元芳实在不是个残疾人,她生活中热心,乐于助人。年轻的赵翠老师家在合肥,每周从合肥回到凤台,都要在李元芳家吃饭,再跟着她的车来到学校。同事们都喜欢李元芳,喜欢她的心胸开阔,为人处事谦和。李元芳在学校是个好老师,在家也是个孝敬老人的好儿媳。婆婆瘫痪在床,不能进食,她就想办法用针管把食物注到婆婆嘴里。李元芳的网名叫“雪梅”,她就像傲立在雪中的梅花,默默地、顽强地吐露着属于自己的淡淡芳香。

选择了讲台,就得兑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无声诺言。

经安徽省“安徽好人”评选委员会和公众代表评审团评定,李元芳登上2016年2月份的“安徽好人”榜。近日,李元芳还被评为“敬业奉献淮南好人”。《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报道了李元芳的感人事迹。可在李元芳看来,她就是一名小学老师,因为记者采访耽误了一节课,她第二天一定要找时间给学生补上。对她来说,人生最重要的舞台就是她“跪守”的三尺讲台。

李元芳去年送走了六年级的毕业班,又开始带一年级的学生。她的手机里,有这个班所有学生的照片。她分别给同桌的同学一起照了合影,她说等孩子们毕业时,再看他们刚入学时的照片,就会真实地感受到孩子们的成长。而看到自己学生幸福快乐的成长,是李元芳最幸福快乐的事。

在李元芳心中,所有的学生其实都是自己的孩子。

李元芳的学生中,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或者困难家庭儿童。他们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经济窘迫,共同点都是缺少父母关爱,性格孤僻不合群。在教学上李元芳坚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于这些存在家庭问题的孩子,她总是照顾得更加精心一些。她认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儿童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心灵上的抚慰。

李元芳曾经带过一个叫强强的男孩子。刚开始教他时,他好动淘气学习落后。经过家访,李元芳得知他的父母不在身边,与他相伴的只有一个20多岁的哥哥。生活中缺少关爱,使强强变得孤单,难以沟通。为了帮助强强,李元芳一方面经常陪他聊天谈心,及时地在班上表扬他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另一方面从生活上关心他,陪他过六一、过生日……一学期后,强强好像换了个人,精神状态好了,学习劲儿足了,还被选为了班长。

李元芳还教过一个叫飞飞的男孩子。飞飞的父母都在上海打工,家中只有一个读初中的姐姐,姐弟俩都是李元芳的学生。这个孩子也很特别,心情好的时候会好好听课,也会做作业;心情不好的时候,碰到谁就把坏情绪传给对方,十分孩子气。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李元芳,李元芳就像一个大朋友一样心平气和地与他谈心,排解他心中的烦恼,还经常骑着三轮车到他家家访。姐弟俩需要什么,李元芳就帮助他们什么。亲人一般的关怀和爱,让飞飞的童年充满了快乐。

李元芳现在教的班级里也有几个她特别关注的孩子。比如有个孩子因为住的离学校比较远,每天爷爷骑车接送,风吹日晒的,大人孩子都吃苦。李元芳知道后,就主动承担起每天接送的任务。李元芳的家人为了方便她上下班,特意给她买了一辆带棚的电动三轮车,而这辆车,也成了好多学生和同事的“专车”。

现在班里还有个小女孩让李元芳格外心疼格外关注。孩子的父母离异,后来父亲又不幸去世,她跟着奶妈和婶婶生活。小小年纪的她还不懂事,把婶婶喊做妈妈。李元芳和她的同事们都小心地呵护着这个不幸的孩子,课堂上,李元芳每次都会习惯地在她身边停几分钟,摸摸她的头,一提到这个孩子,李元芳总有些心疼。

李元芳教过的学生和李元芳都很亲,无论是现在的学生还是已经毕业了的学生。在校园里,李元芳总是笑呵呵地与孩子打成一片。在所有孩子眼里,那位拄着拐杖的老师既可敬又可亲,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对她讲。18年来,李元芳教过的学生中,很多都考上了重点大学,他们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李元芳衷心地为他们感到高兴。但更让李元芳感到高兴的是,那些原本自闭的孩子,在她的教育下变得开朗了;那些原本厌学的孩子,在她的教育下变得爱学习了;那些原本不善交际的孩子,在她的教育下变得合群了……

“跪守”三尺讲台,只为诠释那个大写的“爱”字。

李元芳有个幸福的小家。提起爱人和儿子,李元芳脸上写满了甜蜜和幸福。

李元芳还有个幸福的大家,那就是张巷小学。她自己就是张巷小学毕业的,对这所学校,对这片土地,她有着一份深深的爱。

李元芳有件特别自豪的事,就是她不久前曾登上了黄山。学校的同事相约一起去登黄山,李元芳想去,但是又怕拖累大家。同事都说:“去,一定要一起去,我们几个一人背上你一段路,也能把你背上黄山!”就这样,在导游和游人的惊讶中,李元芳登上了黄山,领略到了“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风光,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因为是乡村小学,土生土长的老师们大多都沾亲带故,说起某个同事,李元芳会介绍这是我同辈的大哥或者是长我一辈的亲戚,那口气,分明就是在说自己家里的人。对李元芳,同事们都很佩服,她带的毕业班,成绩在镇上都是数一数二的。而她的敬业精神,更是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位老师。

在李元芳心中,“每个孩子都像花一样,只是他们的花期不同,只要我们付出爱心和耐心,最终都能开出最美的花朵。”2005年就获得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李元芳,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诱导启发式教学。她在课堂上不是呆板、枯燥地说教,而是通过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等灵活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还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三字经”和“弟子规”等内容,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她觉得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李元芳常说,语文老师必须是个杂家,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一汪泉水”。比如,课文中涉及七大洲四大洋,她就要给学生讲讲地理知识;课文中出现抗日战争的词语,她就给学生讲讲抗日战争的历史。李元芳每周还利用多媒体,给孩子们播放一些励志电影,并组织座谈,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提升自己的人格,培养他们在挫折与失败面前永不言弃的精神。

李元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她要求六年级的学生在家里学会炒一个菜、烧一个汤、做一个主食,在完成功课的同时,帮助家长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李元芳每周还向学生提出三问:一问本周自己为家里做了哪些事?二问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三问最内疚的事是什么?“引导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勤于思考、孝敬长辈,长大做一个有理想、有智慧、有道德的合格人才。”李元芳这样说自己“三问”的目的。

对毕业了的学生,她的“爱”也一直在延续。她曾经带过的一名学生,因为父母都在外打工,初二时成绩下滑,整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孩子在街上混。李元芳知道了,主动给这孩子的父母打电话:“你们出去打工挣钱,60岁也有机会,可孩子的成长只有这一次。”在她的说服下,孩子的父母回了家,有了父母的关心和教育,这个孩子后来很顺利地考上了重点高中。每次在街上看到那些长大了的学生,李元芳都要叮嘱几句:“要记得拿出点钱来买书看,人不看书不行。”

张巷小学的校长张纪西是李元芳小学、中学的同学,和李元芳很熟悉。他这样评价李元芳:“李老师爱岗敬业,克服身体上的困难,给同学们一种慈母般的爱,她的这种精神让人敬佩,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李元芳的事迹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人们从心底里觉得:从人生价值的维度来说,每个人以阳光的心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意义非凡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人类进步、文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李老师为乡村学生传授知识,播种希望。她克服一切困难,心静如水、不追求名利,把老师这一称呼演绎得感人肺腑。这就是一种伟大,这就是一种境界,这就是一种奉献。

李元芳的事迹经《人民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省、市领导高度重视,省长李锦斌、副省长谢广祥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全社会学习李元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8年不变的坚守,8年执着的“跪守”,李元芳把乡村小学简陋的三尺讲台,守成了一道让人感动更让人深思的风景……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