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大学子志愿服务:今日播种中国梦,明日奋斗结果实

社会实践 时间:2021-09-01 11:22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7月16日,安徽师范大学五四爱心学校赴体育场社区支教团队为芜湖市体育场社区孩子带来了一节思想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为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一粥一饭思不易,勿忘袁老种粮苦。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为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7月16日,安徽师范大学五四爱心学校赴体育场社区支教团队为当地体育场社区孩子带来了一节思想教育课程。志愿者通过回顾袁隆平为他的中国梦奋斗一生的事迹,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个闪亮的中国梦,为祖国未来建设奋斗不止。

珍惜幸福,缅怀袁老

生于新时代小朋友们普遍认为,吃饭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殊不知在上个世纪,中国还是一个吃不上饭的国家。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当今生活的富足,授课老师罗晓丽向小朋友们播放了两段视频,分别展示了过去年代的人们在饥饿面前啃树皮、吃麦麸,以及如今人们可选择的食物种类丰富,吃的饱,吃得好。通过对比,孩子们感受到现在丰衣足食的日子是无比幸福的生活,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志愿者同时也教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里,吃饭时要节约粮食,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任何一粒米,践行光盘行动。

罗晓丽给孩子们介绍袁隆平院士。(安徽师范大学 王馨雨 )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轻松的旋律带领孩子们走向了一片金灿灿的稻田,提起稻田,孩子们第一个便想到了袁隆平。袁隆平研究出高产水稻,让同胞们免受饥饿之苦。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溘然长逝,享年91岁。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述到这颗巨星陨落时,同学们都静默不语。看到市民自发为袁老送行的视频,看到学生特意奔赴长沙送袁老最后一程,看到源源不断的鲜花派送到殡仪馆,同学们的眼眶湿润了。

不慕繁华,精神永存

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一次次提高超级稻亩产量,“为人类发展在食物的品质、数量、有效性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到,尽管袁老有很多专利,国家也对袁老的科研有很多财政支持,但袁老一生节俭,丝毫没有铺张浪费。据悉,袁隆平家的沙发皮都磨烂了也舍不得换,他的卧室也是十分的简单朴素,整个房间只有一张床和一个简单的窗帘。孩子们听完罗老师的讲述,都感到十分惊讶,心中不由得生发一种钦佩与崇敬之情,纷纷表示袁隆平爷爷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齐若芸小朋友发表感想。(安徽师范大学 李楠楠 )

在袁老的身上,淡泊名利,不慕繁华只是他众多优点中的一个小部分。罗老师告诉同学们,袁隆平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还造福了世界人民。他培育稻种的方法推广到亚、非、美洲,为数千万人提供食物,因此获得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尽管袁老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留了下来,并成为我们的财富。四年级的齐若芸说道:“袁隆平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要去学习他的精神。”说完,教室里掌声雷动。

禾下乘凉,鼓舞童心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袁老的中国梦,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中国梦的种子,罗老师给孩子们观看了一个采访袁老的视频。袁隆平在采访中提到,他的一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他在提及禾下乘凉梦时,是这样描述的:“我梦见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我和同事坐在稻穗下乘凉,我梦见穗子沉甸甸的,子粒接近花生米那么大。”

杨锦意小朋友书写自己的中国梦。(安徽师范大学 韩玉滢 )

袁老的一生都致力于人民吃饱饭这一个问题上,如果这两个梦想都实现了,他仍然会有新的梦想。正如袁隆平以诗自许:“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同学们看到视频里袁老充满笑意的眼神,坚定不移地追求他的中国梦时,纷纷鼓起掌来,袁老的中国梦化为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成长起来。罗晓丽表示:“希望我的课程可以打动孩子,让孩子们从心底燃起建设祖国的梦想,也期待结出果实的那一天到来。”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