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乡音未改,余韵犹存——安徽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 时间:2021-08-27 17:15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炎炎夏日,安徽师范大学学子不惧炎热,积极展开探寻家乡方言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炎炎夏日,烈日当头。七月中旬,刚刚结束暑假,我队成员便迫不及待得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7月11日,带着老师的期待,同学的瞩目,"安师大文学院赴皖江沿线吴侬软语江淮皖韵方言调查保护研究团队"正式展开实践。考虑到疫情原因,团队成员分赴各自的家乡,在自己的家乡展开了实践。

此次活动立足于时代的大背景,将国家、社会、学校与个人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播。”“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 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特别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2020年10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保护利用语言资源的方针。

乡音未改,余韵犹存

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中国2015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目前,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也高度重视安徽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并于2016年正式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安徽省项目(简称“安徽语保”)建设,还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成立了“安徽语言资源保护与研究中心”。

团队依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安徽语言资源保护与研究中心的优秀成果,展开对皖江沿线城市的方言调查研究,以期为安徽省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安徽优秀地域文化的继承弘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目前国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但是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不能轻视。调查保护研究方言的工作对个人、社会及国家都有重要意义。

乡音未改,余韵犹存

个人层面:提高语言学学习的能力和知识素养,掌握和了解更多的语言学相关知识;增加我们雨社会的接触机会,拓宽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阅历,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锤炼自己意志,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语言学知识对方言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同时,激发对方言知识的兴趣,增加学习语言学的热情,有助于之后的学习;培养团队精神,锻炼组织协调能力,体会团队分工再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意义。

社会层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方言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调研响应教育部国家语委开展语言资源保护的号召,以皖南濒危方言之一的吴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词汇方面入手,开展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对比研究,探究当地的方言的演化方向。

开展方言本体调查的同时,也会利用音像图文等多媒体手段,对反应当地语言文化特色的物件、民俗活动等进行保存记录,探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方言及方言文化保护的有效途径,同时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对方言的保护进行宣传。开发安徽丰富的方言资源,传承弘扬安徽优秀地域文化,助力安徽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安徽方言研究的整体水平,对传承安徽地域文化、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也具有深远意义。

国家层面:方言保护是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视,是在拯救中国文化,是对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一种尊重。

首先,确保文化的多元化。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形成了多元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以方言为载体。例如,《楚辞》通过当时楚国本地的语言表现楚国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精神,是对楚国文化的一种传承

其次,方言是普通话的载体。普通话的推广离不开方言。推广普通话不能以取消方言为代价。每个人都有权利使用自己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思想、进行创作等。普通话是在方言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改造,是方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普通话由方言演变而来,是对各种方言的借鉴和使用。在普通话的推广使用中,很多方言词汇渐渐被普通话所采纳。

城乡一体化的进展越来越快,对方言的冲击也越来越强。保护家乡方言,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重视方言的保护工作,不让“乡音”消失在口齿之间,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