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范大学德雅书苑“百年剪影”暑期社会实践:初探剪纸国粹,我辈任重道远

社会实践 时间:2021-08-03 09:25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一缕阳光“百年剪影”实践团队在今年暑期开始了剪纸探寻。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通讯员 程俊玲)“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剪纸,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张薄薄的纸片,展现无尽千百种可能;一把平凡的剪刀,剪出千姿百态的世界。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亘古不变的是精湛的技艺与匠人的匠心。因此,“一缕阳光”德雅书苑“百年剪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选择以剪纸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项目,而我们也选择在7月11日来到剪纸老师张雪萍的工作室进行了实践开始之前的正式拜访。

“我五岁就开始学剪纸了,我的奶奶和爸爸妈妈都会一点,所以我就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开始接触剪纸。”来到工作室,张雪萍老师开心地和作为学员的我们分享她幼时学习剪纸的经历。张老师一边说,一边从压得平平整整的杂志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叠还在创作的剪纸作品。

“这是十二生肖,今年是牛年就要剪牛气冲天。这是抗疫主题的剪纸,用一把剪刀剪碎病毒象征着我们这些剪纸手艺人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疫情。这张剪的是红船,正好对应今年建党百年的时代背景,很有纪念意义。”张老师向我们一一介绍这些剪纸作品的内容和其背后蕴含的故事。

“想要学好剪纸,要耐得下性子吃得了苦,还要懂得奉献。”在我们与张老师的交谈中,“耐心”和“奉献”是被提到的最多的词。而这不仅是张老师对我们的期盼,更是全体“百年剪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定位自己的标准。

“专注用心,细节决定成败”。

剪纸是一门需要充足耐心的手艺活。一把顺手的剪刀,一叠厚度适宜的红纸,一份精巧细致的花样,或剪或刻,都需要十分的专注和投入。如果做不到集中精神、凝神聚气,那便很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让之前的成果付诸东流,因此每一刀,每一剪都可以称之为“在钢丝上起舞”,需要执剪人全神贯注,力求每一剪刀的准确与美观。

“我们经常就着一个姿势,在桌子前面一坐就是一下午。”时刻保持专注的状态对剪纸者来说不可谓不辛苦。“你看我手上的茧,厚不厚?”张老师右手拇指和中指上厚厚的茧就是最好的证明。除了生理上的不适,枯燥则是让很多对剪纸感兴趣的人半途而废甚至望而却步的根本原因。

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学会专注,这是我们学习剪纸技艺要进修的第一门课。

“学剪纸,就要做好无私奉献的准备。”

在交谈过程中,张雪萍老师也和我们谈起她剪纸生涯中的困难和感触。从最开始白手起家,自掏腰包购买剪纸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到如今成立剪艺苑,和同好们共同经营,传承剪纸技艺,其间辛苦,不胜枚举。尽管如此,张老师依然认为能将剪纸作为自己的事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此,她和剪艺苑的其他成员常在特殊节日无偿为敬老院、福利院等公益机构赠送剪纸作品、在社区免费开设剪纸教学班级,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爱发电”,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无数手艺人多年来一直践行的箴言。无偿付出、无私奉献,许许多多像张雪萍老师一样的手工艺人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去守护自己热爱的技艺,无怨无悔。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剪纸逐渐占领市场,而以张老师为代表的一群人却依然坚持通过多方宣传、无偿教学等方式传承手工技法,让手工剪纸所独有的感染力影响更多人。

甘于付出,乐于奉献,是我们步入剪纸殿堂要时刻铭记的价值旨归。

初入剪纸之门,初识剪纸之道,这次实践旅程对我们来说既是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转化为实践的远征,是一场与传统剪纸技艺邂逅的旅途,更是一场集体的冒险。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我们会跟随张雪萍老师潜心学习,勤加练习,同时辅以调研、采访、展览等多种形式让我们的努力被更多人看到,让红纸翻折,清脆剪声的魅力被更多人感知。

“骄阳连毒暑,动植皆枯槁”,炎炎七月,酷暑席卷大地,蒸发了水分,蒸发了我们奔波中的汗水,却蒸发不去我们的热情。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伴随着窗外夏日的蝉鸣,我们的实践从这里出发。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