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工大学子三下乡: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社会实践 时间:2022-07-15 17:32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7月13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赴南京市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社会实践活动。

安徽大学生网马鞍山7月13日电(通讯员 魏星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记录了二战中日军在中国大地上的罄竹难书的暴行,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7月13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赴南京市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社会实践活动。

7月13日,艳阳高照,温度高达37℃,实践队员满头大汗排队进入纪念馆。入口处一排雕像映入眼帘,实践队员凝视着雕像上面的字,只觉得冷汗直冒,纵使高温炙烤着实践队员的肉体,可历史却凝冻着实践队员的灵魂。纪念馆陈列着当年日军残暴屠杀的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都对历史真相做了完整的阐述。

安徽学子三下乡: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图为纪念馆陈列史料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员 魏星海 摄

实践队员从这些史料旁走过,看着每一件史料,这仿佛不是史料,歪歪斜斜的每一件都透露着“罪行难书”四个字。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里行间看出字来,满目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纪念馆里的一幕幕画面,让实践队员为之震撼。实践队员自小学习历史,纵使从书本上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惨烈,但于纪念馆中身临其境感知遇难同胞的伤痛,依旧让实践队员心如刀绞、愤愤不已。实践队员共情于同胞在南京沦陷后流离失所;实践队员痛恨于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累累恶行;实践队员感恩于外国友人在危难中庇佑同胞的泽深恩重。

纪念馆中实践队员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约翰·拉贝”——南京难民的“活菩萨”。日军攻占南京后,拉贝利用其德国人的特殊身份设立“国际安全区”,救助至少25万中国人于水生火热之中。了解到他所作的壮举之后,实践队员不禁感叹,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在于其有区别于动物的“共情”。人类共情于同而为人的苦难,发自于心的愿意去帮助陷于绝境的“人”。看着拉贝的画像实践队员我仿佛进行了一场跨越85年的时空对话。

安徽学子三下乡: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图为实践队员在纪念馆留言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员 魏星海 摄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段刻在纪念馆墙上的一段话,是血泪历史的见证与悲叹。我献上一支白菊花,矗立默哀,我们缅怀已逝的同胞;昂首向前,我们铭记血色的历史。我想,我们要做好学生的本分工作,努力学习,锐意进取,让中华民族强大而又自豪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守护和平,就是守护人类共同的未来。

安徽学子三下乡: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图为实践队员活动合影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员 魏星海 摄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