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倾城之恋》——俗世中的自私男女

文学读书 时间:2022-01-01 17:23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人生经历的阐述,探讨《倾城之恋》背后的创作背景,并通过对小说中主角人物的性格分析,比较二者对婚姻的不同态度、看法,探寻小说展现出的人性。

未读《倾城之恋》前,笔者对张爱玲的印象停留在“张爱玲写的不过是言情小说,没什么好读的”的论调,主观印象使笔者肤浅地以为,这是一部浅显通俗的作品,讲的无非男女情爱之事。当笔者沉下心认真阅读后,才明白,这本小说的名字“倾城之恋”不是形容女子美貌,艳压全城,也不是指主人公的恋爱轰动全城,而“倾城”指的是香港被轰炸,这座城市被倾覆。主人公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也并非纯真美好,读完满腔的压抑惋惜,还有些伤感。笔者觉得,要评论一位作家,一部作品前,最客观的方式可能还是需要回归到作家的创作动机和表述方式上看。评价小说内容前,我们先来了解张爱玲是怎样一个人。

(一)张爱玲生平经历与创作背景

张爱玲,原名张瑛。煐的意思是美玉的光彩。张爱玲,出生于上海的贵族世家,童年到少年的成长期间经历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败。在求学时,日本发动了侵华,张爱玲在香港经历了战争。后来回到上海,凭借小说在40年代的上海成名,当时的她才20岁出头,张爱玲没有谈过恋爱,却能写出《倾城之恋》这样的爱情小说。等她自己开始和胡兰成谈恋爱时,两人的爱情和婚姻引发了满城风雨。在50年代,张爱玲离开了上海,前往美国定居,后来嫁给了第二丈夫,作品渐渐地减少。最后,在1995年9月离开了人间。纵览张爱玲一生的写作,她的大部分作品和她的个人经历紧密联系。《倾城之恋》这篇小说也是如此,它反映了她人生中的两个重要经历,一是她出生、成长的旧式家族;二是她求学时经历的香港被日军攻陷。

在张爱玲幼年时,父母离异与家族的败落给她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她从父母亲族身上,看到了旧式婚姻的苍凉。因此,在写《倾城之恋》这部作品时张爱玲虽然没有谈过恋爱,但她对传统女性心理的揣摩,对旧式大家庭里的人际关系、以及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孤独都有着深刻的洞察,在《倾城之恋》这个故事中都体现了出来。

(二)爱情表面下裹挟的人性

白流苏,本位柔弱的书香世家小女子,母亲不能为自己做主,她只能强硬地离婚,她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她并非传统意义上“三从四德”的女子,但她也没有完全摆脱封建社会的束缚。婚姻对她而言重要吗?太重要了。她没有独立生存的本领,于是打着美貌换张长期饭票的主意,依附男性谋生。为了下半生稳定的生活,拿前途下注。她想要的只是长期饭票吗?对,也不对。全篇小说最令人感到悲凉的一句话: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在白流苏的心里,默认了夫妻之间不应该有爱情,花言巧语的调情只应该发生在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中。她安心,是因为她知道现实如此,男人如此,她始终都非常清醒。而微微的怅惘,是因为她心里对爱情是有一点不清醒的向往的,她被范柳原逼到走投无路了还存有一点天真的念想,所以那个范柳原说他爱她的夜晚,流苏望着银色的月亮哭了。她想要的不只是长期饭票,但她要不起别的。

对花花公子范柳原而言,结婚无非是花点钱养个女人,如果厌倦了大可另找个房子,再养个姨太太,一点都不为难,但范柳原想要的是红颜知己。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几次刻画描写了白流苏的古典美,多情的范柳原是看到并动心了的。范柳原的父母早已去世,父亲家的原配和亲戚不肯接纳他这个私生子,孤独无依的他想要为自己找一个读懂了解自己的人。“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在这段关系里,范柳原是高高在上的那方,尽可以开价提条件。他嫌弃流苏的算计精明,嫌弃她不高尚,嫌弃她不懂精神之爱,嫌弃她不过是“想要一段长期卖淫的婚姻”, 嫌弃白流苏不懂他,不爱他。那他懂流苏的艰难窘迫吗?他不仅懂得,他还利用流苏的窘迫和流苏在意的名声算计她,逼得她无路可走,让流苏屈从做他的情妇。

但香港沦陷了,范柳原和白流苏在战火里狼狈逃窜,在动荡、无所依靠的世界里,竟然共患难共出了一点真心。俗世中的一对有着自己的私心杂念的男女,卸下了盔甲、摘下了面具,彼此谅解、接纳了。但范柳原和白流苏应该不会偕老,在平凡日子里苦难不是共同的,相依相偎总会有个头。

(三)《倾城之恋》带来的婚恋观启示

在男权至上,思想封建的旧社会中,大部分女性很少有追求自身价值的观念。她们找不到自我的存在,也难以拥有一场势均力敌、极尽浪漫的恋爱。她们也清醒地知道,自己只是男性的附庸,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于是尽力利用男人来谋求自己的利益。爱情与婚姻对她们而言,只是谋生的手段与筹码。这样的婚姻,并非建立在爱情基础上,而是女性对生存无奈作出的选择。

如果以为《倾城之恋》只是两个寂寞的男女,怎样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怎样期期艾艾地强迫对方,互相试探过招,玩暧昧,那未免太看低张爱玲了。张爱玲写的不仅是爱情,她想表达,旧思想女人,即使给她最理想的男性,最有利的环境,依然无可救药。她的作品中对女性可悲命运的描写,不仅揭示了男权社会制度、传统文化观念对旧社会女性的摧残,而且深入女性精神世界,对旧社会女性自身拥有的软弱人格进行了思考、批判,她深切同情和关注那些在经济和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的旧社会女性。

而当代社会,女性因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经济和人格上更加独立。传统的婚姻观念,套用在现代人身上很困难,甚至被推翻。电视、网络等传媒媒介,使信息更加快速地传播。信息的大量吸收及新闻媒体的两性议题报导,女性逐渐拥有“女人也能也能有自己的天地”的观念。当代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她们是主动。坚定的个体。她们越来越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审视自身,去独立地思考、处理问题。 

笔者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两个志趣相投、相互尊重的人相爱。而婚姻,不应该是出于对金钱、门第的追求或是父母强制包办,应该是双方情投意合,势均力敌,经过深入了解后,结为夫妻、组成一个充满平等与尊重的家庭。

作者:安徽农业大学18汉语言文学专业 江绣锦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