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宜秀风景独好

基础教育 时间:2015-12-22 09:51 点击: 来源:安庆市宜秀区教育局
[导读]回顾这十年,安庆实施区划调整,大龙山镇、五横乡、罗岭镇等三个农村乡镇相继划入宜秀区,多所农村薄弱学校也随之投入宜秀教育的“怀抱”。宜秀教育,负重前行。十年后的今

回顾这十年,安庆实施区划调整,大龙山镇、五横乡、罗岭镇等三个农村乡镇相继划入宜秀区,多所农村薄弱学校也随之投入宜秀教育的“怀抱”。宜秀教育,负重前行。

十年后的今天,宜秀区上下共同发力,分阶段、有步骤地缩小了城乡学校差距,昂首一跃成为安徽省教育强区,迅速跻身宜城教育板块先进行列。

这是怎样一个“破蛹化蝶”的过程?

从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不同程度的教育差异,到最美丽的校园、最先进的教育装备、最优秀的教师在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大幅提升,义务教育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在追逐教育梦想的道路上,宜秀区一步一个脚印,营造出教育均衡发展的独特风景。

 办学条件大提升  标准化建设快升级

“我们学校有体育馆、有画室,还有图书室,我们想看的书全在里面,条件比过去的学校好多了,我们能在这里上学,真的很幸运!”日前,大龙山镇丁家小学六年级的王振宇同学高兴地对记者说。

如今,不仅在大龙山镇,在宜秀区所有中小学校里,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高标准的实验室,设施齐全的音美专用教室,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教室。教室外,学生们尽情享受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欢乐时光;教室内,学生们在听课、朗读,在唱歌、跳舞、绘画、做手工……

在罗岭初中校长江仁荣的记忆里,原来学生上实验课都没有实验设备,就连显微镜都是年年向其他中学借用。“现在好了,学校已有24台显微镜,实验室及其他各室器材一应俱全”。 江仁荣认为,这些都是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利好。

“走进宜秀的每一所学校,最大的感受是,环境很美丽,校校有特色,师生有精神。”谈起均衡发展给辖区学校带来的变化,宜秀区区长娄雪松如数家珍。

而几年前,宜秀区由于原有的教育格局被打破,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被划走,划入的桐城、怀宁的边缘三个乡镇,办学条件较差,且存有大量危房,教育事业可谓百废待举。

作为一个自2005年安庆区划调整才成立的新区,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短短几年间,这个区又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只有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了,教育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宜秀区教育局局长方劲松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字:从2009年的5953.9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8668万元,再到2014年的1.4亿元,全区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同时,教育资金投入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大力提升农村边远薄弱地区义务教育硬件水平。仅2014年一年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改造薄弱、新建学校。至2014年底累计新建、加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这些举措全面提升了该区教育发展水平,有力推进了该区标准化建设!

一个个数字背后,凝聚了宜秀区委、区政府以及所有致力于教育事业人的多少心血和汗水!

为缩小城乡、校际间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宜秀区先后启动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办学条件标准化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先后撤并小学10余所,三年校安工程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开工率、竣工率均达100%。先后建成塑胶运动场6块,为区域教育的率先优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步,宜秀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迅猛。宜秀区累计投入1112万元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60所中小学配置了332套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班班通。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100%建成校园网,宽带接入率100%,学校多媒体覆盖率100%,宜秀区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同时,该区每年还按义保经费的10%,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经费,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这些投入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白泽湖中学是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一个缩影。校长余谟祥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为“补短板、促均衡”,宜秀区先后为该校争取和投入教育资金1200万元,新建了科技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改造了学生餐厅、购置大量教学设备仪器、铺设了塑胶运动场。白泽湖中学学生自编的文艺刊物《泽苑》有诗为证:“美丽的白泽湖中学,从过去风来一阵土、雨来一脚泥的校园,到今天宽阔平整的塑胶操场,整洁清新的红瓦灰墙。今日白中,正焕发出新的青春和力量!”

师资配置大调整   教师队伍科学配置

“教师是‘第一资源’,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一刻不能松懈!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的核心。”宜秀区副区长周华斌的一番话道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推进师资均衡,宜秀区出台了一系列“不平等”规定:比如评聘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必须要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一年以上;新招聘教师必须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且三年内不得调动;对长期在农村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教师,优先在教师培训、工资、职务评聘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等等。

根据这些规定,近两年,宜秀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30余名新教师全部充实到薄弱中小学,为农村学校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一大批教师也积极响应交流政策,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全区近60名校长进行了城乡学校间交互任职,有325名教师参加了支教、区内或乡内流动,每年流动人数占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总数10%以上。在区内、乡内支教的同时,探索开辟支教新模式,积极鼓励中学教师到小学支教,大龙山初中老师王维轻赴新疆开展支教。2015年,全区共有92名校长教师参与交流,占本年度符合交流教师总数的30.7%。其中中学教师29人,小学教师58人,校长(含完小)及中层干部5人。

尤其是初(高)中教师到小学支教,开创了安庆市教师跨学段支教模式的先河。大龙山中学的李玉霞、大枫中学的祁从英两位英语老师,今年开始交流到大桥中心学校,支教三年。她们细心研究了教材,发现小学与初中教材有很强的连贯性,于是在教学中将这种连贯性带入课堂,并建立微信群,督促学生英语的点读、复读,培养语感,加强学生听说读的能力。

教师交流,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直观的评价者。“上汪老师的课,我们常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自从汪老师给我们上课以来,我们可喜欢了,您瞧!她把我们的班级布置的多漂亮啊!”白泽湖乡白泽小学孙翔同学高兴地对记者说,他口中的“汪老师”是今年刚从大桥中心学校来到这里支教的汪奇凤老师。她和学生一起设计的“班级文化”,是她来到白泽湖乡白泽小学的教学新实践。

与此同时,宜秀区教育局清醒地认识到,均衡城乡教育,不能只是城区学校一味地向农村学校“输血”,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农村学校“造血”,让更多的教师获得专业成长,提升综合素养,从而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造血”?宜秀区选择了多样培训和名师引领。区财政每年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100余万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依托区内名师、外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区内教师典型代表,开展学历提高培训、名师送教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仅2014年,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达2000人次。

宜秀区同时还充分发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区内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利用专题培训讲座、公开课、空中课堂、“青蓝工程”、“三名工程”等形式引领课堂教学,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研讨,积极传播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广泛推广名师课堂教学模式。2011年至今,共举办专题讲座71场,受益教师4500余人次。

“作为教师,只有专业化成长了,才会拥有幸福的职业生涯,这些培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广阔平台,更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五横乡林峰小学校长杨萍萍坦言。

而身兼多种角色的罗岭小学教师龙鹏飞更是因此受益匪浅,他从课题的视角入手,创造性地搭建起以留守儿童成长记录为主题的“彩虹桥”网站,创建了教育创客,为留守儿童和家长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彩虹桥”,成为名副其实地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金桥”,是学生的“学习乐园”、“心灵家园”和“成长百花园”;由此建立起的留守儿童成长评价模式,不仅得到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的高度肯定,更由教育部向全国推广,龙鹏飞老师也因此荣获“安徽省特级教师”、华东地区微视频大赛一等奖、“心动2014?安庆年度人物”和安徽省十佳“乡村好青年”等诸多光荣称号,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与此同时,宜秀区各校也积极呼应加紧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通过“国培计划”、“名师助教”、“领雁工程”,有计划地选派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置换脱产研修、短期培训和远程培训,构建一支懂业务、精专业、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白泽湖中学的郑玉兵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教研氛围浓厚,通过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与名校“结盟”互学、对薄弱学校的“帮扶结对”等活动,并到安庆一中、石化一中进行挂职学习,还到安徽省宿州市实验中学和利辛县二中进行送培送教“取经”,他深有感触的说:“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尝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实效课堂和高效课堂。”可以看出在各类活动中这位教师收获了成长。

特色发展大突破  学生素养整体攀升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之后,宜秀区实施品牌建设工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个性发展,多元发展,促成“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如大桥中心学校的“桥”文化,罗岭黄梅小学的黄梅戏进校园,五横中心学校的书法进校园,杨桥中心学校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白泽湖中心学校的国球文化,大龙山初中的社团文化,大龙山中心学校的语言表演特色课堂,大桥吴嘴小学的快乐篮球社团等等,全区形成了百花齐放、特色各异的局面。

在“中国书画之乡”的五横乡林峰小学推行了书画特色进校园,掀起了师生人人爱书画学书画的热潮。白泽湖乡光明小学通过强化师生、生生互动互助的合作,运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学生在课堂上呈现了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状态。大龙山镇立新小学整合“政府、社会、家庭”资源创新关爱留守儿童的系列经典活动在宜秀区成为典范并广为推广,并被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栏目进行了宣传报道。

罗岭镇是黄梅戏的发源地,罗岭中心学校每周一的“文化早餐”上,孩子们表演的黄梅小调成了保留曲目。所辖各小学纷纷专门成立黄梅戏辅导站,聘请专家授课。11月26日,黄梅小学接受市级特色学校评估,在汇报演出环节,全校师生同唱黄梅曲,深深打动了评估的每一位专家。

同时,罗岭其他学校也在找寻着发力点,林春小学的“经典诵读”营造了书香校园氛围,火炬小学聚焦“写字活动”构建了墨香校园。

大桥中心学校自2013年开始,开展“多元智能”社团活动,小书虫、花样跳绳、动漫、课本剧等21个社团,点燃了孩子们的多彩童年。

在杨桥中心学校,校园文化体现在宣传栏、班级、功能室、楼梯、围墙等各个角落,实现每一棵花草能育人,每一块墙壁会说话,“仁义礼智信”的德育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    

“要保证全区每一名义务教育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宜秀区区委书记李顺琪到区教育局调研均衡发展工作时强调。宜秀区还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实施“暖心工程”,坚持进城务工子女免试、就近入学,与区内学生混合编班,与区内孩子享受同等待遇的原则,构建就读保障体系。全区所有中小学全部对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开放,形成了小学、初中衔接的九年接纳务工子女教育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入学无障碍。

“享有平等的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利。我们全校学生共306人,其中农民工子女59人。”大龙山镇丁家小学校长张徐春说,“在丁家小学,农民工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走进了计算机教室,步入了多媒体演播厅,打开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宝库。”

多年来,由于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宜秀区在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省对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优秀等次,并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县(区)”、“安徽省教育强区”、“安徽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区教育局也先后获得“全国读书自学先进单位”、“安徽省第八届文明单位”、“安徽省模范职工之家”等多项荣誉称号。五横乡杨亭小学还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白泽湖乡光明小学被省教育厅授予“示范留守儿童之家”称号。罗岭中心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谈及下一步的均衡推进,宜秀区教育局局长方劲松充满信心:“将继续坚持教育均衡化的内涵发展方略,高质量、抓特色、扬优势,使均衡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新的突破。在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坚持学校的特色发展,打破“千校一面”,实现“一校一品”,实施个性化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天赋、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以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在教育均衡发展的阳光普照下健康成长! 将继续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强化统筹,强化措施,强化保障,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蒋龙友 特约通讯员:邓满生)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关键词: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