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包河区开启多种教育新模式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基础教育 时间:2015-12-22 09:18 点击: 来源:合肥市包河区教育局
[导读]作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区,合肥市包河区在全省率先成立教学集团和教学联盟,以“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学区联盟”等模式——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得到

作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区,合肥市包河区在全省率先成立教学集团和教学联盟,以 “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学区联盟”等模式——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2月17日,《安徽日报》以《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原文如下:

如今,在合肥包河区有一可喜现象:中小学生可以选择“走校”,到“学区联盟”里的任一所名校去听课。

作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区,今年暑期,包河区在全省率先成立教学集团和教学联盟,从“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再到“学区联盟”的模式,实现学校之间的课程、师资、管理、文化等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名校拉动弱校

11月25日,在合肥师范附小保兴校区的阅读室里,随着大屏幕上《花婆婆》画面的切换,李智慧老师正绘声绘色地讲解。台下,学生们入神地听着。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就是帮助孩子打开一扇自我学习的大门。 ”38岁的李智慧是合肥师范附小的名师,有着18年的教学经验。今年暑假,她参加了学校的“名师种子计划”,从师范附小本部“走校”来到保兴校区。

2015年7月,包河区在全省率先成立师范附小、屯溪路小学、青年路小学、第四十六中、第四十八中、实验学校等六个教育集团和南园学校1个学区联盟。在不影响原有编制的情况下,集团内教师在各校之间相互流动、跨校代课,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受益。

为了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包河区自2004年就开始了“名校办分校”的探索,合肥师范附小是其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2007年,合肥师范附小从老城区整体搬迁至滨湖新区后,进行了一系列“名校办分校”的实验。自2009年起,在滨湖新区先后“孵化”出合肥师范附小二小、三小、四小、保兴校区、万慈小学等5所学校,如今这6所学校共同组建成合肥师范附小教育集团。有了集团这个平台,名校名师可变身“种子”老师,到薄弱学校传播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王夏欣是合肥师范附小保兴校区三年级的学生,她以前最怕阅读,现在却喜欢上了阅读。“过去,我们的阅读课都是自己看书,李老师来了后带着我们一起阅读。经过她的讲解,我们觉得每本书都那么有趣,如今我们都盼着上阅读课。 ”

“集团化办学打破了学校间的壁垒,缩短薄弱学校的成长周期,让他们尽快‘脱薄’。 ”包河区教体局局长陈雪梅介绍。

发挥特色 释放最大效应

据了解,包河区的教育集团采取“1+X”的组建形式,将一所龙头名校与多所新建学校、自身发展能力弱的学校、农村学校结成办学联合体。在管理上,实行理事会负责制,理事会包括多个独立法人学校,或者一个独立法人多个办学校区,名校校长为理事长,独立法人学校校长为理事。

据介绍,集团合作原则是“和而不同,协作共进”,集团内各学校在理解、认同、接纳核心学校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彰显各自的办学特色,最终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一校一特色。

目前,合肥师范附小教育集团已经着手开始校际课程共建工作,将师范附小现有的特色课程体系对集团内所有学校开放。集团内,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选师范附小的课,选课成功后,学生可以走校上课或者老师走校教学。

合肥师范附小的乒乓球特色课程有50年的历史,二小的足球、三小的徽剧、四小的羽毛球均颇具特色,通过校际课程平台,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可以到附小打乒乓球,到二小踢足球,到三小学徽剧。

“如果说过去名校办分校的模式会对名校教学资源形成分散和稀释,那么教育集团则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优化组合,通过每个学校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实现互补,从而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陈雪梅形象地说,“打个比方,如果把手张开,这5个手指是分散的,它没有什么力气,但如果握紧拳头,它就变得有力量。 ”

实现贯通 解决教育脱节

今年,包河区还成立了南园学校“学区联盟”,探路打通大、中、小、幼学校之间的教学壁垒。

和教育集团相比,学区联盟有着自身的特点,它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是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教育体系一贯性的有益尝试。陈雪梅介绍,在学区联盟内,小学生能走进中学了解即将到来的校园生活,大学教授也能走进中小学课堂为孩子们上课。

南园学校校长叶传平是南园学区联盟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种‘上下贯通’式的教育联盟可以让幼儿园、小学、中学之间的过渡更加顺畅,解决了幼升小、小升初阶段教育脱节断层问题,符合孩子成长需要。 ”

为了让包河区的教育资源更优质均衡,近年来,包河区一直在大力实施创建新优质学校和学校品质提升工程。 2014年,该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启动“学校发展规划项目”,确定南园学校等5所学校为试点校。

目前,首批发展规划项目已初见成效,南园学校的“德慧终身,学行天下”,六十五中的“赏识而自信,崇礼以成德”,师范附小四小的 “润泽生命,自然成长”,徽州小学的“博学修德,绵泽振声”,锦城小学的“砺志启慧,享受成长”正引领学校快速发展。金葡萄小学、淝河小学、六十一中已经成为合肥市第一批新优质学校,谢岗小学、包河区外国语第二实验小学、包河中学也已经接受市第二批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创建评估认定。

“如果只有一个名校,那只能是‘盆景’,而当越来越多的学校都成为优质名校,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安心就读,那才能成为‘风景’。 ”陈雪梅说,“推行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成长平台。 ”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是教育公平中的短板,群众十分关注。作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区的合肥包河区积极进行教育均衡化改革创新,力促教育公平,做法令人期待。(张鸣 特约通讯员:阚宏梅)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