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安徽大学:“顶天立地”做科研 扎根地方做服务

国内教育 时间:2015-04-22 14:30 点击: 来源:大众网
[导读]今天上午,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采风团走进安徽大学,对这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进行采访报道。
\
安徽大学研发的民用太阳能发电系统

  大众网合肥4月21日讯(记者满德利)一个是有着80多年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和追求卓越的科研精神总是与这个名字紧密相 连;一个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曾培育出道教文化、桐城派、北宋理学、徽文化的华东大省。安徽大学秉承其“至诚至坚, 博学笃行”的校风,一方面汲取着安徽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同时借助它迸发的创新活力,以其“顶天立地”的鲜明特色,扎根安徽、融入安徽、服务安徽,正在为 安徽积累高端科技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上午,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采风团走进安徽大学,对这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进行采访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徽大学作为以文 史见长的省属高校,一方面坚持“顶天立地”的学科建设思路,一方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争取国家级重大项目,另一方面切实服务安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 高安徽大学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

  “顶天” ——凝练学科方向构筑学术高地

  自2011年来,安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64项,其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2项,2013年立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 排名第14位和安徽省首位。发表论文4531篇,其中CSSCI论文1540篇,出版专著193部,其他著作203部。文学院教授黄德宽的《古汉字发展 论》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安徽大学多年来致力于打造古文字、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等有特色的相关学科集群,已经形成文史哲联合攻关的研究态势,古文字研究与出土文献研究实现资源共享、导师交叉和学术研究互动,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和研究团队。

  2013年,安徽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揭牌。该协同创新中心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协同建立。该协同创新中心将聚合相 关专业和领域的骨干力量,实施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出土文献为对象,探讨中国古代早期文明,推动我国以出土文献研究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然而,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安徽大学在理工学科的成绩同样斐然:新增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建成高节能电机与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 实验室,“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节电与电能质量控制”两个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物理、化学两个学科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 1%的行列……

工业节电与电能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自2011年来,安徽大学紧密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巩固加强基础学科,重点建 设优势学科,扶持发展特色学科,培育新型交叉学科,构建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体系,全面提升了学科水平,部分重点学科或学科领域进入国际先进和 国内领先行列。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古汉字发展论》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科研经费实现30%的年增速,一批省部级的奖项和国家级研究平台落户安大……安大人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立地:推动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如何让高校的人才与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这一直是安徽大学思考的问题。在不断的探索中,协同创新的形式逐渐成为加速地方经济崛起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安徽大学结合“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设立学科特区与科研特区,破解机制体制障碍,激发创新要素和活力,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安徽加速崛起的重要支撑。

已经广泛应用到智能路灯系统中的太阳能发电系统配件

  目前,安徽大学已经培育和组建了10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节电与电能质量控制”两个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 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联合安徽省委宣传部、黄山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组建“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围绕国家级 两淮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需求,联合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等单位共同组建“矿区生态环境与湿地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安徽省工业节能技术及其装备 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安徽电力等单位组建“工业节电与电能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大学理工楼顶的太阳能板每天能为学校生产500多度的电

  在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安徽大学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协同合作,创造了独特的“安大模式”。

  首先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安徽大学已在省内怀宁、太湖、舒城、和县、来安、庐江、怀远、休宁等8个县级人民政府建立研究生培养创 新基地,完成209名选派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工作,为地方政府提供研究报告300余篇,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支持300余万元,并有6名联合培养研究生毕业后留 在创新基地工作。这一被多家主流媒体誉为“安大模式”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入选了国务院学位办编印的《中国学位三十年》“制度创新、科学发展”栏目,赢 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安徽大学为安徽省公安厅研发的排爆机器人

  其次,结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千人培养计划”项目,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皖 仪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安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化工研究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等25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共联合培养350人。通过与大中 型企业的联合培养,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地方高校天生的地域属性和长期的地方文化滋养,必将是面向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力军。安徽大学将充分利用服务地方的长期积淀,以共建高 等研究院、实验室及研究中心等为抓手,将政府、行业及企业的研发中心建到学校,使安徽大学成为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文化繁荣中重大问题的“智囊 团”、“思想库”,安徽大学校长程桦表示。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