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在荒诞中重铸自由——论加缪《局外人》的荒诞美学

文学读书 时间:2021-12-30 15:27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加缪是荒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荒诞思想在代表作品《局外人》中得到了体现。加缪塑造了默尔索这一决绝冷漠的主人公形象,通过“局外人”的视角尖锐地审视了世界的荒诞性和反抗。

摘要:阿尔贝·加缪是荒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荒诞思想在代表作品《局外人》中得到了体现。加缪在《局外人》中塑造了默尔索这一决绝冷漠的主人公形象,通过“局外人”的视角尖锐地审视了世界的荒诞,表达了对于荒诞的反抗。本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何为荒诞及加缪的荒诞思想;第二部分简要叙述《局外人》人物的荒诞性表现并浅析其荒诞性的表现手法;第三部分则是对《局外人》的荒诞之美的美学意义的赏析。

关键词:荒诞;阿尔贝·加缪;局外人;自由

“荒诞”是20世纪哲学与文学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的内心感到空虚失落,社会充斥着强烈的虚无感。加缪在其作品中十分强调“荒诞”这一概念,在他的散文《西西弗神话》中提到:“世界是荒诞的,人生就是幻灭”这一思想基本贯穿于他的作品中。小说《局外人》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这一震撼人心的开篇揭开了荒诞世界的序幕,通过默尔索这一对世界漠不关心的局外人形象,冷淡地审视着社会中的种种荒诞。同时作品中的其他人物的言语、行为也是荒诞而无意义的。“我用冷漠,对抗世界的荒谬”,这是一句默尔索的自述,也体现了《局外人》在消极地面对现实之外,实则包含着对世界的冷静审视和反思,以曲折消极的方式肯定和追求了人的自由。

何为荒诞及加缪的荒诞思想

早期的荒诞主要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来使用的,欧洲中世纪存在着的“怪诞”的艺术风格是荒诞的前身,而荒诞作为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是在现代确立的,真正的荒诞是在非理性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现代社会异化的加深以及人对于异化认识的加深和反抗的激烈,使怪诞艺术转化为荒诞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尤其是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人类的生命被残酷剥夺、尊严被践踏丢弃,人们对于理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信念也不断被动摇,消极、虚无、崩溃、孤独、绝望等等思想充斥了人们的内心。

荒诞的本质

“荒诞是对无意义、无本质、无深度、无价值本身的对象化过程,是对虚无的对象化和对象化的虚无。”就荒诞的存在来看,它广泛存在于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中。首先在人与社会中,人是无价值的,社会也是无价值的,因此荒诞中的人与社会无法建立起连接,表现为人对社会漠不关心,社会对人疏远排斥。其次在人与人中,人对于一切都是冷漠疏离的,因而在人群中不能形成紧密的关联,这就表现出了人的弥散。最后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在非理性的笼罩下,人无法区分意义、价值,人的所作所为只是非理性的拼贴。以上三个方面引起的美感,就表现为意义缺失的空虚感和没落感与非理性放纵后的解脱感和愉快感。

加缪的荒诞思想

加缪在其散文《西西弗神话》中详细探讨了荒诞问题,虽然他否认自己是一名存在主义者,但他所提出的“荒诞哲学”在其作品中都有深刻的体现。他认为,荒诞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重复的日子、陌生的环境、新旧的交替、机械化的生存、人在面对异化社会时的无助彷徨等等都会触发荒诞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成为了自己的陌路人、迷失者、局外人,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只是重复地存在着、麻木地过活着。而在荒诞面前,有三种做法,即结束肉体的生命、精神上的放弃和对于荒诞的坚决反抗。加缪对待荒诞的态度正是第三种,他平静而不起波澜地审视着社会的荒诞面,在曲折隐晦中坚定而又充满激情地抵抗着荒诞的侵蚀,利用长度有限的生命为自己而活,直面虚无,追求自由与清醒,这一点在《局外人》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局外人》的荒诞性

《局外人》是加缪“荒诞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作品。在《局外人》中,每个人物乃至于社会都是荒诞而无价值、无意义的。开篇便以一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这样荒诞的话语开启了这个飘渺的世界。主人公默尔索是《局外人》中所有故事的起点,通过默尔索参加母亲的葬礼再到默尔索以杀人罪被处死,在这过程中女友玛丽、邻居雷蒙、律师等人粉墨登场,最后留下默尔索面对死亡时的解脱和超然。

清醒的独行者默尔索和喧嚣的荒诞人们

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他不被常人所理解,特立独行、离经叛道。在面对母亲的死亡时,他没有流露出过多的情感,因为他认为死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母亲的离去是得到了解脱。在葬礼结束后他就匆匆与情人发生关系,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欲望的渴求。对于女友询问结婚的要求毫不在意,面对邻居发出的交友请求听之任之。所以文本中所表现的默尔索是一个真正的“局外人”,几乎超脱了所有人的需要:他没有过多的情感,所有的行为都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欲望。不论是与情人的交欢还是开枪打死那个阿拉伯人,默尔索的道德准则就是忠于自我,活在当下。表面上看,他似乎是一个冷漠、不近人情,甚至没有道德的人,然而实际上,正是由于他认识到了这个世界荒诞的本质,才选择用这种消极抵抗的方式坚决反抗着荒诞对生命的侵蚀。但是,由于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荒诞,默尔索的清醒反而让他成为了异类。在法庭上,检察官不断强调着默尔索在母亲葬礼时一滴眼泪都没有流下的事实,尽管这与他开枪的事实并无关联,却成为默尔索被处死的关键。所以当最后默尔索被执行死刑,他感到了超然的愉快,这正是对这个荒诞世界的反击和解脱,在他冷漠的表面下,他将自由坚守到了最后。

表现手法的弥散飘渺和形式的碎片化

《局外人》的荒诞性表现手法突出的一点是结构上的杂乱和飘散。故事的内容和中心弥散,具有无高潮无起伏的倾向,毫无意义、不可理喻。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默尔索收到母亲死讯开篇到他在海滩上开枪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按照时间顺序,毫无感情地平铺直叙。第二部分描述了他接受审判的过程到最后死亡的过程,剥夺了默尔索的话语权,律师、检察官们通过他过往的言行构筑了一个人们想象中的默尔索,叙事混乱,形式破碎。

同时引进了陌生化手法,即在作品中运用了颠覆常人认知的情理,在表面上进行互不关联的事件描述,而实质上则对各类因素之间的冲突与对立面进行揭示。《局外人》中,这种手法运用在了默尔索的审判中,过往毫不相干的种种成为了他定罪的证据,使故事的荒诞程度大大增加。

《局外人》的荒诞之美

荒诞作为审美形态具有独特的意义,运用非理性的形式将意义丧失的境遇呈现出来。《局外人》中,在默尔索看来,社会是异化而陌生的,大众通行的观念对他来说是违和的,如此的麻木生存也是无意义的。只是默尔索的真实触犯到了大众,于是他为世人所不容。默尔索深知世界的荒诞,于是选择了远离和冷漠。最后被打上妖魔化标签的默尔索终于面临了死亡,但他却感到无比愉快,这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荒芜的解脱,他希望“为了不让自己被感到异类,被处决的那天人们都能来看他,向他发出仇恨的呐喊。”默尔索通过直面现实的荒诞,拒绝被荒诞同化而成为了社会中特立独行的异类,以另一种形式的荒诞直面社会的荒诞,最后通过死亡同这个世界做了最后的斗争,是一种坚决的反抗,以荒诞抵抗荒诞,以荒诞浇灌自由,争取到了生命的意义。

                                                                                                             安徽农业大学 18级汉语言文学 苏婉婷

参考文献:

[1]冯瑞娜.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荒诞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2]杨晓青. 荒诞之美[D].安徽大学,2011.

[3]章杰.论加缪作品中的荒诞主义[J].牡丹,2020(16):195-198.

[4]林盈盈.加缪作品中“荒诞人”意象的研究[J].今古文创,2020(27):15-17.

[5]戚靖.荒诞与反抗——论加缪笔下的局外人形象[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11(01):144-146.

[6]林婷.浅析《局外人》的荒诞性[J].文学教育(上),2019(05):66-67.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关键词: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