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大学子“青春孝行”遇八一, 声声入耳暖人心

社会实践 时间:2020-09-01 11:07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八一正值建军节,这一天安徽师范大学赴阜阳“青春孝行”实践团队线下团队来到王店镇中心小学,开启了暑期孝行之旅。

八一正值建军节,这一天安徽师范大学赴阜阳“青春孝行”实践团队线下团队来到王店镇中心小学,开启了暑期孝行之旅。

校园诵读暖人心

“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八一建军节!”一方教室里响起孩子们稚嫩而响亮的声音。原来是老师正给孩子们上“青春孝行”的开学第一课。当屏幕上出现军人们在泥浆浸泡中黝黑皲裂的双手、满布水泡和伤痕的胳膊时,原本孩子们纷纷讨论雷锋叔叔,狼牙山五壮士事迹的课堂渐渐安静,孩子们手托下巴,双眼紧盯着屏幕。“等我长大了,我也要成为人民解放军保护大家!”坐在教室第一排的小男孩举起小拳头愤愤说道。“那小朋友你知道王家坝精神吗?”“王家坝?就在我们阜阳这呀。”老师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了 “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抗洪期间,王家坝开闸泄洪正是对王家坝人的无私牺牲和奉献“王家坝精神”的动人写照。“无论洪水是何姿态,我们愿当最后一道堤坝!”“洪水不退,我们不退;洪水暂退,我们仍不退!” 王家坝抗洪视频让孩子们更体会到灾难面前,人民解放军尽显英雄本色,保家卫国乃大孝!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在,安全感就在。一起说声:谢谢你们,最可爱的人!他们是保卫家园和人民的勇士!”在课堂最后,孩子们齐声诵读诗歌,朗朗读书透出窗外声飘在校园上空回响,声声入耳。

老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所知的军人故事。安徽大学生网通讯员 徐秋玥 摄

耄耋呢喃暖人心

炎炎夏日,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的敬老院迎来了线下小分队的志愿者们。“这是一个政府营构的福利性养老院,来到这里的大多都是孤寡老人,是‘苦人’。在国家和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在这里有了安定的晚年生活。”刘主任热情地向志愿们介绍敬老院现状。志愿者们将带来的西瓜在厨房里耐心地切成片,并上前将盒装牛奶和西瓜送到屋内各个老人手里,老人操着方言亲切地咿呀感谢。最令人动容的是,志愿者与位老奶奶聊天期间,老人不时抹眼泪,用方言倾诉着自己的境况,或许是因为心中积攒了太久的委屈,或许是许久没有亲人陪伴,又或许是志愿者的陪伴给予她倾诉的机遇。一位老人腿疼不便卧床不起,但仍带着老花镜读书,接受精神的洗礼,用实际行动诠释“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这种求知精神,更是一种信仰支撑着老爷爷活着。”志愿者告诉记者,“在狭小的屋子里,佝偻着脊背读书的身影,无声而又神圣。” 

志愿者在养老院厨房帮老人们切西瓜。安徽大学生网通讯员 胡晨玥 摄

老兵回忆暖人心

“作为志愿服务团队,我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老兵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和温暖。”时值八一建军,“青春孝行”的队员们来到抗美援朝王景和老人的家,提着牛奶和水果以表慰问。得知老人92岁高龄,见面时身体仍依旧硬朗,精神矍铄。虽有些耳背,需要队员们将问候的话语写在纸上让家人帮助沟通,老人与队员们交流时声音却洪亮,中气十足。“家里的男丁就要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嘛。”王景和一手撑着拐杖,一手握着泛黄的证书,“那个年代,战争条件艰苦啊,你们娃娃想象不来的。”老人凝视前方某一处,仿佛陷入青年在北方的回忆,眼眶微红,眼角微闪泪光。老兵是一部“活着”的教科书,他们教给“青春孝行”、教给年轻一辈的不仅是历史,更有民族精神、时代担当。

青孝印记,致敬中国军人,传承红色基因。从校园里的琅琅诵读声到养老院床边呢喃阅读声,再到老兵阵阵爽朗笑声;都是“青春孝行”遇上八一最动听的无价收获。队员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来自各声的温暖,为今后数日的孝行之旅打下温厚的基础。“青春孝行”刚启程,接下来的日子还需更加努力,相信队员们一定能再接再厉!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