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大学子暑期社会实践:纸中寻梦,逐梦青春

社会实践 时间:2020-08-22 09:41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是什么承载了你的青春?在加入“时代剪影,逐梦青春”剪纸实践团队后,我立足实践,拜访名师,切身体会剪纸文化的魅力,用热爱与担当承载青春,不负韶华,追逐梦想。

是什么承载了你的青春?是秉烛夜读的漫漫长夜,还是摸爬滚打的艰辛岁月。我一直认为,这鲜衣怒马的青春年华,应如绚烂夺目的烟火,轰轰烈烈的绽放,承载于浩瀚无垠的夜空。但在这个暑假,在加入“时代剪影,逐梦青春”剪纸实践团队以后,我突然发现,有这样一群人,将满腔热血注入手中剪刀,薄薄的一张红纸,便能承载他们滚烫的青春。

初识剪纸,悉心探索方知原貌

因为疫情的原因,这次社会实践选择线上学习的方式展开。“大家先自己在网上学习剪纸的基础课程,多了解剪纸的历史背景。”队长吩咐道。对我来说,“剪纸”是一个生疏且古老的词汇。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在网页上浏览着与剪纸有关的信息,一张张图片,一篇篇报道,纷繁多样的信息将“剪纸”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民俗文化,国之瑰宝,这才是它的原貌。

队员韩亦晨的剪纸作品展示

细数剪纸文化的发展旅程,我感叹于它的源远流长,也痛心于它的没落衰微。从汉代“剪纸为幡”、魏晋“剪彩为人”、唐朝剪“春胜”、宋朝出现了以剪纸为生的艺人,再到明清时期的鼎盛发展、近现代出现了反映人民生产、生活、战斗的新窗花。剪纸文化扎根于民间,来源于生活。曾经随处可见的剪纸作品,如今却成为了束之高阁的珍惜藏品。剪纸技艺的失传已经成为老手艺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福纸千年,薪火相传。我万分庆幸我与剪纸的相遇还不算太迟,在这个暑假里,我将与十四位热爱剪纸的伙伴们一起,重拾这门古老的技艺,点亮它传承的火把。

立足实践,切身体验方觉不易

   荀子有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在学习剪纸技艺的过程中,我才真正领悟这句话的真谛。在线上连线老师教学剪纸的过程中,从最开始的“一刀剪”到“先描再剪”再到“脱稿直接剪”,最初简单的图案剪起来得心应手,我不免沾沾自喜,忽略老师不厌其烦的叮嘱,兴致冲冲的开始挑战更加复杂的剪纸作品。一次,两次,三次……多次的失败宛如一盆冷水,毫不留情地泼灭我内心洋洋自得的火苗。看到其他队员展示出愈加精美的剪纸作品,我愈发感觉愧疚,努力调整心情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课。

    剪纸作品展示

   “剪纸是个细活儿,耐得住性子,沉下心来,才能剪得出好作品。”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剪纸并非难事,但也绝非易事。从构思到剪裁,一幅优异的作品需要大脑和手完美无缺的配合,需要剪纸艺人十年如一日的艰苦练习。亲身体验了剪纸创作后我更加的疑惑,在剪纸文化衰微的时代,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将热爱注入手中剪刀,用一张红纸承载他们所有的梦想与青春。

纸中寻梦,忠于热爱方见真章

“您为什么选择将剪纸作为一生的事业呢?”在一次次被剪纸的繁琐枯燥打败后,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向老师提问道。何伟老师从事剪纸行业十余年,剪纸贯穿了他的整个青春年华。听到这个问题,镜头那边的老师似乎陷入了沉思。他放下手中的剪刀,眯着眼睛靠在椅背上,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诉说着他与剪纸的故事。“小时候常常住在外婆家,晚上睡不着就爱盯着窗子上贴的窗花看,觉得很有意思,就想试着自己剪。当时哪能想到,这一剪,就是十几年。”老师的目光投向身旁摆满剪纸作品的书架,半是欣慰半是自豪的感叹道:“好在现在国家重视了,剪纸文化可以在中国流传,甚至走向世界。我这么多年的坚持也算值得了。”突然之间,我似乎明白了以何伟老师为代表的剪纸艺人坚守阵地的原因:始于热爱,止于担当。

     何伟老师为队员介绍剪纸故事

    在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我们在做任何选择时总会不自觉地掂量值不值得,仿佛有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将梦想与经济利益牢牢的捆在一起。要选择热门的专业,要学些赚钱的手艺,要找份安稳的工作……我们拼尽全力以求青春无悔,却在一开始就走错了追梦的方向。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来承载自己的青春?在这个暑假,在走近剪纸艺人后,我终于有了答案。 那张薄薄的红纸,就是筑梦的舞台,我们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永怀热爱与担当,以奋斗为剪,以努力为刃,裁剪出独一无二的青春代表作。这青春岁月滚烫,值得全力以赴拼搏一场。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