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张恨水故乡的悠悠方言情——安师大学子赴安庆潜山吼镇进行方言称谓语调研

社会实践 时间:2020-08-06 23:08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8月6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亲属称谓语为中心的安徽部分地区语言生活调查”调研团队前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的水吼镇进行调研、采访。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通讯员 王娜)8月6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亲属称谓语为中心的安徽部分地区语言生活调查”调研团队前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的水吼镇进行调研、采访。因为路途遥远且道路崎岖,线下实地走访不安全因素过多,所以调研员们选择了以线上连线的方式展开今天的调研活动。

   调研员们连线了李慧珺同学,她是一名苏州大学大二的学生,今年20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水吼人,对于家乡的亲属称谓语掌握得很全面。通过对她的采访,调研员王娜发现,水吼和潜山其他地区,例如王河地区、塔畈地区以及余井地区的亲属称谓语基本相同。但是,水吼也有其独特之处。 

   爸爸妈妈对于自己的孩子除了名字、爱称以外,还会称其为“妹”,爷爷奶奶对孙辈的称呼也是如此,这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曾听说过的。经过进一步询问,调研员们得知,这种称呼和塔畈地区爷爷奶奶称孙辈为“儿子”所表达的意思相同,都是为了表达长辈对晚辈的亲昵与宠爱。除此之外,水吼地区还有一个特点:在姻亲亲属关系中,当男女双方结合成一个家庭后,女方对男方家属的称呼与自己的丈夫保持一致,而男方除对女方的兄弟称呼为舅子以外,与女方也几乎保持一致,其中,男方对妻子姐妹的丈夫称呼为“姐夫”或者“姨夫”,“姨夫”这个称谓就是跟着孩子叫的。在此之前,我们了解到的姻亲亲属称谓系统中,男女双方对对方亲属的称谓都仅仅与自己的配偶保持一致。

    除了李慧珺同学以外,调研员们还利用微信、QQ等询问了生活在水吼地区的其他同学,并让他们代问自己的长辈有关亲属称谓语的使用习惯。调研员们发现,在水吼地区,老一辈人和年轻一代所使用的亲属称谓语并无差别,在那里语言使用习惯在时代传承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遗弃和革新的情况,由此,可以解释为。水吼地区处于潜山市的边陲地带,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所以人流量相对较小,当地方言受外界影响小;还可以解释为水吼地区方言的地方色彩浓厚,影响力广且深,抵御外界影响与侵蚀的能力强,故而轻易不会发生改变。

    除了线上调研水吼地区亲属称谓语的使用习惯以外,调研员们还开展了对张恨水的调查。张恨水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张恨水故居。安徽大学生网通讯员 王娜 提供

    2012年10月12日张恨水的骨灰安葬于故乡安徽潜山张恨水纪念馆并立铜像。张恨水故居现位于潜山县余井镇黄岭村长春水库下,是张恨水青少年生活、读书和写作的地方。其祖建于清末,原有瓦房4间,院落一座,张恨水11、12岁时在此住过两年。以后又分别于17岁、22岁时,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几度来故居读书、写作。18岁那年,张恨水在黄土书屋里创作了他第一部小说《青衫泪》,后来写作时常用“我亦潜山人”、“天柱山下人”等笔名。在成名作《啼笑因缘》序中还特意落款“潜山张恨水”。屋中原有张恨水用过的赣州广漆桌子1张,瓷花瓶、瓷缸、瓷钵各1件,现收藏于县城张恨水陈列馆。现黄土书屋仅剩一段鹅卵石砌成的围墙。

     调研员朱桢与王娜在大一时便加入了由安徽省民政厅批准登记的社会团体——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两位调研员在此次实践活动开展之前便对他有所了解和研究,这次借着在家乡开展社会实践的机会,更能深入了解了张恨水先生的生平和创作历程。元末时,张恨水的的祖先由江西迁居潜山之时,便将堂屋自号为“百忍堂”,以“毋以小隙而构大怨,毋以小忿而结大仇”为家训。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创作与处事过程中,他始终牢记青少年时期在黄土书屋中学到的和善。张恨水曾以“百忍”、“百忍后人”为笔名,他的作品中也常表达出此意。

    潜山地区和善、淳朴、热情的民风对张先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我们年轻一代同样也影响深远。调研活动已接近尾声,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调研员表示,她对家乡的语言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有了新的理解,对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学者也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将学习张恨水先生和善谦虚的人生态度,积极发扬潜山地区的传统美德,自觉传承家乡的方言文化。

    我们是一群年轻人,我们虽然年轻但不稚嫩,我们有一定的积累,我们有敢想敢做坚持到底的勇气与毅力,所以我们一直在路上。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