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大学子赴临泉三下乡感悟:离别,期待下一次相见

社会实践 时间:2019-08-27 12:54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今天,是临泉支教之行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要离开的一天。这个夏天,我们跨过高山大河,迈过山间小溪,来到孔庄小学,遇见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与他们相知、相识。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通讯员 汪淑佳)伴随着一声汽鸣声,通向阜阳火车站的大巴车停在了我们的面前。今天,是临泉支教之行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要离开的一天。这个夏天,我们跨过高山大河,迈过山间小溪,来到孔庄小学,遇见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与他们相知、相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二十二个日夜,这二十二个日子很长,如高山大川,延绵不绝,却又很短,似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们和这群孩子,还没来得及相遇太久就要面临分离。

       愿你们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老师,你们明年还会来么?” “老师,我可以和你抱一下么?”支教的最后一天,离别的氛围弥漫在整个校园里。孩子们紧紧的拉着我们的衣袖,清澈的眼眸也蒙上了一层雾气。在声声告别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慧小朋友,她用她小手帮我整理额前几根凌乱的头发,轻轻地说“老师你回家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行李都要带好。” “老师,你要记得多带一点饼干和水,不然路上会饿的。” “老师,你一定不要忘记我好不好。”软糯的声音让我的心渐渐融化,可她超出同龄人的乖巧懂事却更让我心疼。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天真烂漫,在父母的呵护下肆意玩耍的年纪,而她却因为家庭的贫困,父母的外出打工,用她那双稚嫩的小手早早的分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孩子乖巧的背后,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奈。在孔庄小学,还有许多像文慧一样的孩子,他们在本应享受童真的年纪担任起了“小大人”的角色,他们的懂事,不由得让人心疼。每次听到孩子们说起对远方的父母的思念的时候,无力感侵袭着我。父母的缺席,也是生活的无可奈何。看着这些孩子们,我希望我能用我身上积极的一面去感染他们,希望我给予他们的关怀和爱护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让他们不再孤独。

       但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力量总是微弱的,我更希望的是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希望政府向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支持,希望这些孩子们可以健康快乐的长大,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感悟:离别,期待下一次相见

图为安徽师范大学赴阜阳“红烛行动”爱心支教团队为家庭贫困的孩子颁发助学金。

       谢谢你们,让我们成长

       回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二十多天,收获知识和成长的不仅仅是这些孩子们,还有我们志愿队的每一个成员。在这群活泼可爱,甚至有时候会变得有点调皮的孩子们面前,我们是各项活动领导者,是制度的维护者。在与孩子们相处的一点一滴中,我们变得更加成熟了,也变得更加有耐心了,我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读书人,而是一个关心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当我看到大家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最后的依依惜别,我知道,大家成长了!我也成长了!当我们来到这里,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带给他们知识和力量的,给予他们陪伴与关怀时候,我们收获的也是满满的感动和爱。孩子们,谢谢你们,让我们成长。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感悟:离别,期待下一次相见

图为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 

       再见时,愿你已是英姿飒爽少年郎

       二十二天的短暂相遇,我们遇见了这群可爱的孩子,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临别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现的依旧是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眸,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在这段临泉支教之行中,这些都是我作为老师一生难以忘却的回忆。感谢时光,让我们遇见。虽然书上说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别怕,书上还说了,“人生何处不相逢”。今天笑着和你握别,但愿不日笑着把你迎接。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感悟:离别,期待下一次相见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的合影。 

       伴随着一声汽鸣,窗外的景色越。变越快,将熟悉的一切都定格在了最后一声告别里。原来别离是很简单的事,一个轻轻的转身,一个默默的挥手!就像徐志摩先生说的那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孩子们,再见了!愿再见时,你已是英姿飒爽少年郎。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