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大学生赴泾县三下乡实践:用爱心接续传承

社会实践 时间:2019-07-14 17:15 点击: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导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传承红色基因,构筑书香课堂”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下乡支教的道路。我们坚持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关键,为当地谋福利是目的,接续传承红色基因是手段开展活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来自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传承红色基因,构筑书香课堂”社会实践团队的十五名成员驱车前往泾县,踏上了下乡支教的道路。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关键”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十五名青年志愿者及带队老师来到了泾县稼祥中学,与负责泾县留守儿童相关事宜的莘主任见面并进行了交流。泾县稼祥中学创办于1994年,是一所以王稼祥同志的名字命名的县直中学。据了解,二十多年来,稼祥中学秉持着“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宗旨,为留守儿童提供义务教育,“已有不少留守儿童从这里走向了更高的平台,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我们能做的就是传授给他们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帮助他们走出去,大山的孩子其实不比城里的孩子差,他们也很优秀。”莘主任如此说道。

在与莘主任的交谈中,他多次提到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他向记者表示:“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关爱和保护对他们就更为重要。”据志愿者介绍,此次支教主要针对七年级的三个班级,共计156名学生。志愿者们自社会实践启动以来,认真备课,悉心准备,让红色文化进入特色课堂,将爱国教育融入爱心支教。

“重要的是能给当地带来什么”

跟随莘主任参观校园后,志愿者们在指导老师杨穆龙的带领下召开了简短的会议。老师多次提到:“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定下一个目标,而是在实践结束后我们究竟能给当地带来些什么,这才是我们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

据记者了解,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传承红色基因,构筑书香课堂”社会实践团队成立已有三年的历史。三年来团队志愿者们多次前往泾县实地调研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带领留守儿童走进经典文学作品,并且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开设书香课堂,经典导读等模块。志愿者查浩然表示:“希望能多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希望他们能为乐趣而读书。”

“刚开始他们很害羞,也不愿意和我们说话,一看见我们就跑开了。”志愿者应卓昱向记者说道。记者发现,这些都是附近的留守儿童,没有家长陪伴,便和同学结伴来到了这里,想多学点知识。在与志愿者各自故事的交流中,记者发现,他们小小的年纪经历了多次分别之后,对于父母的离开似乎已习以为常。“多陪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使他们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世界和学到新的知识是我们最应该做的。”团队负责人郭诚告诉记者他们此行最重要的目的。

“红色基因也要接续传承”

不同的是,这次的志愿者们希望能将红色文化融入对留守儿童们的教育中来。据团队志愿者介绍,他们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将不仅以支教活动为主要内容。“红色基因也要接续传承,将红色文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大家都希望能在我们离开前给孩子们和泾县当地留下一些东西。”志愿者们对记者如是说道。

泾县作为著名的红色文化基地,拥有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王稼祥故居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据了解,安徽师范大学赴泾县“传承红色基因,构筑书香课堂”社会实践团队此次还会据此开设了“给100年的共产党写封信”、爱国教育——“给祖国母亲的一封信”等红色文化课程。

晚饭后,孩子们拿着书本在教室门口等待着志愿者答疑解惑。“姐姐,能不能帮我看一下这个题目?我们都不太会写。”几名七年级(1)班的女生对志愿者杜美扬说道。志愿者们告诉记者:“他们的求知欲真的很旺盛,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虽然是大山里的孩子,他们还是很上进和好学的,环境给他们带来的也都是积极的影响,这一点非常打动我们。”讲题之余,队员们还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了解班级情况。据七年级(1)班班主任表示:“孩子们平时就很爱提问,课堂前后都会主动找老师答疑,孩子们也都很愿意亲近你们。” (通讯员 祁雪洁 黄静)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