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大学子青春“三下乡”:走支教路,蕴师范情

社会实践 时间:2018-08-22 15:29 点击: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导读]正是因为热爱孩子们,热爱三尺讲台,热爱教育,安徽师大的志愿者们满载着行囊,从江城芜湖来到小镇罗河,开启了一段支教之旅。

“老师,你们为什么来到这里呀?”一个小朋友扬起天真的脸庞。“大家觉得天气热吗?”“热!”“在‘热’后面加一个‘爱’字,就是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在东风村委会提供的临时教室中,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的指导老师周青松正在和孩子们做团队介绍。

正是因为热爱孩子们,热爱三尺讲台,热爱教育,安徽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满载着行囊,从江城芜湖来到小镇罗河,开启了一段支教之旅。

16日到达实践地之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尽管一路舟车劳顿,志愿者们还是马不停蹄地收拾起住宿的地方,准备招生事宜。小村条件有限,14位志愿者只有两个房间,且没有床铺,于是志愿者们在水泥地上铺起了凉席。东风村地处偏远,16日晚间,志愿者们徒步走到罗河镇上进行招生宣传。小镇正在修路,道路崎岖不平,生硬的石子硌得脚疼,一行十四人边走边向沿途的人家介绍支教队伍基本情况。“手写记忆”支教团队的队旗映在夕阳西下的天边,飘在繁星满空的夏夜。

乡村条件相对艰苦,优秀师资力量薄弱。当地村民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7日清早,家长们就带着孩子前来咨询报名情况。“你们这里教数学吗?孩子数学很差,麻烦你们了!”“我家孩子性格有些内向,就想送来让你们开导开导……”炎炎夏日挡不住当地家长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求。他们朴实的话语也让志愿者们认识到此行东风村的必要性。仅两个小时,支教队伍就招生40余人。

安徽师大学子青春“三下乡”:走支教路,蕴师范情

家长前来咨询报名情况 吕序达 摄

由于生源主要来自东风村及其附近村落,学生们的年龄层次跨度大——最小的学生6岁,读小学一年级,最大的学生16岁,读初中三年级。村委会提供的一间临时教室中没有安装多媒体设备,志愿者们提前在校备好的教学内容无法按照预期效果呈现给学生。这给团队的各项支教工作出了难题。在周青松老师的指导下,支教队伍结合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活动开展等各个方面积极做出相应调整——针对学生年龄跨度大的情况,开设通识性强、趣味性高的课程,采用分级教学、分级辅导的形式,注重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为此,志愿者们常常备课到深夜,希望尽己所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留下别样的暑假记忆。

安徽师大学子青春“三下乡”:走支教路,蕴师范情

“时光胶囊”活动 陈蓉 摄

夏日炎热的天气挡不住孩子们求知的热情。孩子们上学很积极,常常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程老师,你在哪里?”“张老师,看看我的作业!”孩子们一来就找起老师们。每天的倾情陪伴让孩子们和志愿者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课堂上,志愿者们精心组织教学。“鸿雁传书”温情脉脉、“手写前世”别开生面、“从心开始”细致入微,“见字如面”纸短情长,“小小书法家”寓教于乐……丰富的课余活动、多样的教学形式、独特的教学方法,志愿者们用心教导学生的同时,也在提升着自己的师范技能。

安徽师大学子青春“三下乡”:走支教路,蕴师范情

“小小书法家”寓教于乐 吕序达 摄

志愿者们将耐心、爱心倾注于教学之中,获得了当地家长的广泛赞许。其中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志愿者的用心开导下,慢慢变得愿意和身边的同学交流,见到老师们也会主动问好。志愿者们都欣喜于他的改变。而他的家长找到支教团队,专程表示了感谢。“孩子这几天回家以后变得比以前爱笑了,多亏了你们!”很多家长都会问,“你们明年还来吗?我们还把孩子送过来!”话语中饱含着对安徽师大志愿者们的肯定和赞扬。

安徽师大学子青春“三下乡”:走支教路,蕴师范情

家长为团队送来自家的蔬菜 吕序达 摄

而对于志愿者们来说,无论是打地铺的艰苦,还是早起晚睡的辛劳;无论是孩子们天真的笑脸,还是家长们朴实真挚的感谢;无论是来时的跃跃欲试,还是走时的依依不舍……在东风村的这十天,都给他们的青春年华打上了别样的烙印。夯实专业知识,锤炼师范技能,体悟师生真情。志愿者们背负行囊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十天时间,走一条支教的路,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教一群可爱的孩子。安徽师大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青春,走支教路;以爱心浸润童心,蕴师范情。(安徽师范大学 文/张云云 图/吕序达 陈蓉 )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