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合肥工业大学暑期实践团:倾情关注垃圾分类,同心共筑美丽中国

社会实践 时间:2018-08-19 18:54 点击: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
[导读]为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同心共筑中国梦,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美丽中国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就此开始了垃圾分类情况的调研以及垃圾分类知识的传播。

    合肥工业大学讯 每一份舒适生活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垃圾处理的大难题,这份难题在庞大人口数量的堆积下更显其解决之艰。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文件精神,遵循十九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用心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讲话,怀着一颗服务社会的心,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美丽中国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就此开始了垃圾分类情况的调研以及垃圾分类知识的传播,通过实践调研、参观学习对合肥垃圾分类现状进行了解,并针对商厦座落、路段繁华、行人密集但稳定性较差的商贸街区的垃圾分类问题提出方案,同时通过支教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的知识传播出去。

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倾情关注垃圾分类,同心共筑美丽中国

走进合肥城管局,了解政府新政策

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倾情关注垃圾分类,同心共筑美丽中国

    7月18日下午3时,实践团队来到合肥市城市管理局进行关于合肥市垃圾分类进程和未来规划的调研。在环境管理科李处长的介绍下团队了解到市政府对垃圾分类工作高度重视,强调合肥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在广泛征求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后,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今年3月30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出台了《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李处长为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目前为止合肥垃圾分类的基本情况:自2017年起合肥市垃圾分类按试点进行。试点工作分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开展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滨湖省政务办公区内全部省直机关单位,及蜀山区政府、蜀山区行政中心、民生大厦等16家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均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二是开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合肥市共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45个,参与居民42702户,覆盖居民56657户,累计购买和设置再生资源回收柜251个、餐厨回收柜674个,发放家用分类垃圾桶22326个,回收厨余垃圾2946吨,回收再生资源392吨。三是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合肥市屯溪路小学、师范附小、望湖小学、第四十八中学滨湖校区等13所中小学均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当前,我市实行的是“大类粗分、干湿分离”的分类方式,对纸、塑料、金属等干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对其他不可回收垃圾进行焚烧、填埋等无害化处理方式,对餐厨垃圾进行单独处理。

    “为什么要提倡垃圾分类?我们为什么花费数亿元进行宣传和改造?因为他是民族的事业。”李处长如是说,“垃圾分类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业,它并不仅仅是环境方面的问题,它更反映了我国公民的素质,环卫意识,城市乃至国家形象,但同时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把垃圾分类做好的路还任重道远。”

采访调研摸情况,统计数据打基础

    7月20日,夏日炎炎,不出二十米便是满头大汗,而这一点也没撼动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美丽中国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每个成员火热的心,因为实践团队即将去为那些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的环卫工人们送上清凉物资,以表慰问。

   “每天,每天,你推开夜色的朦胧,身披着满天星星。走遍大街走遍小巷,处处都有你那勤劳的身影。你一人脏换来千万人清洁,留下一片爽朗朗的笑声”,脑海中伴着对环卫工人的赞歌,顶着烈日,首先实践团队来到了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街区办公室,与周主任进行了洽谈,他对实践团队的实践内容表现了极高的兴趣,并表示将对实践活动进展尽可能地予以支持。随后团队成员们走到了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街道上,为那些正在辛苦工作的环卫工人们送上实践团队带来的清凉物资——毛巾和水,随后还向他们采访了有关淮河路步行街垃圾分类的现况。

    7月21日,实践团队再次来到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道上,通过定点记录和随机采访,从行人的角度了解垃圾分类的现状,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路人投放垃圾的正确率在60%左右。

参观学习知现状,设法来把垃圾分

    7月23日上午团队来到合肥市蜀山区联元公司进行目前合肥市试点社区所推行的新型垃圾桶的调研。在方主管的带领下队员们实地考察了这种新型智能垃圾箱的使用情况。首先是垃圾袋自动领取机,放置在小区大门附近的这台设备使用起来和常见的饮料自动贩卖柜差不多。只不过这台机器并不需要投币,居民可以使用系统为每户配备的卡片,免费刷卡领取垃圾分类专用的垃圾袋。每户每月可以领取两卷,每卷包括30个垃圾袋,正好是一个月的用量。其中,绿色的用于装厨余垃圾,黄色的用于装其他垃圾,装上垃圾后,投入到与之对应的相同颜色的垃圾箱里即可。和普通垃圾袋不同,这些垃圾袋从柜体里出来,其上的二维码即被自动记录于领取用户的卡片上,以便于垃圾溯源,保证大家正确投放垃圾。

    该套系统为可回收垃圾设置了纸张、金属、塑料、玻璃四个垃圾箱,这些垃圾都可以进行回收处理。为了鼓励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垃圾箱还设计了称重系统,只要投入垃圾,就会自动称出重量,按照市场价格,给出相应的积分。居民积累的积分可以用来购买系统积分商城上的物品,或参与线下物品兑换。不可回收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厨余垃圾通过专业处理后加工成有机肥料,实现垃圾减量,剩下的其他不可回收垃圾则会被运到垃圾填埋场。

    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过程中,他们表示垃圾分类的难点不仅在于居民习惯的培养,还在于整个渠道的打通。此前,很多地方出现过居民将垃圾分类了,但因为缺乏垃圾分类处理的机制,又被环卫工作人员倒在一起的现象。如何规避形式主义,该负责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健全垃圾分类处理的体系,“我们现在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希望通过试点,完善机制流程,在更大范围推广。” 

    当天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合肥市最大的垃圾中转站——永青垃圾中转站。通过参观永青环卫基地,讲解员向实践团队介绍了环卫的历史,了解了环卫工具的变迁,看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并欣赏了一些由废弃物制成的工艺品,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来到中转站工作间。工作间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垃圾的处理过程和该站不断革新的一些举措。如为消除异味,站内顶部安装了数十个喷头,用于喷洒处理异味的试剂。每天从庐阳区各处运来的生活垃圾足足900多吨,经过该中转站的压缩处理,最终运送到长丰垃圾焚烧填埋处理厂,用于发电或填埋。 垃圾分类进课堂,华夏文明永兴旺

    7月24日,实践团队来到了长丰县三十头镇社区活动室,给这里的孩子们讲解关于垃圾分类的小知识。活动前期团队成员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活动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击鼓传花回答问题,通过这个小游戏先了解小朋友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情况;随后针对小朋友们的知识漏洞,团队成员进行了知识普及,以动画片的形式初步介绍后,又通过ppt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小朋友们充分了解了常见的分类知识后,利用成员前期手工制作的“垃圾”进行了“垃圾投投投”的趣味活动,让小朋友们在现场进行垃圾的分类投放;最后的内容是手工制作,团队成员带去了废纸盒等材料,教给他们做笔筒,将垃圾变为宝。小朋友们在全程都积极配合,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给他们送上了小礼品,并合照留念。

新型桶儿街边放,观察路人行之变

    从之前对环卫工人和行人行为的观察和采访中,团队队员发现部分路人丢垃圾并没有发现垃圾桶上的标识。团队成员猜想垃圾桶标识不够明显是不是垃圾无法正确被分类的一个原因呢?于是,实践团队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希望能够通过实验来证明团队的猜想。经过前期标志的设计修改,最终成功制作了有着明显标记的垃圾分类标识。实践团队设计的垃圾桶针对性地对淮河路步行街的特征垃圾进行了分类,例如步行街较多的奶茶杯、烤肉签、食物包装袋等,并进行了垃圾分类指引。

    7月25日,实践团队带着自己设计的标识牌来到了之前定点采集数据的垃圾筒旁,并成功进行架设。队员们实时地记录数据,观察行人丢垃圾时是否注意到了我们架设的垃圾分类标识。在为期两天的实验结束之后,队员们将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本次实验的有效数据容量为350份,未设立标示牌时行人丢垃圾的正确率为63%,设立标示牌之后正确率提高到了75%。数据明显表明有针对性的标示牌对行人丢垃圾行为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引导。实验结束后,团队将记录的数据、总结以及针对步行街垃圾桶的特征建议都一一与街区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倾情关注垃圾分类,同心共筑美丽中国

    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不仅形成了日后环保行动的具体准则,树立了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心系建设美丽中国的形象,结合所学帮助解决社会问题,还将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给了大家。建设美丽中国,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在行动!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