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看着00后走进考场 还记得你高考的模样么?

高考专栏 时间:2018-06-07 08:16 点击: 来源:中安在线
[导读]今年的6月7日、8日,首批“00后”们将走进残酷的高考考场。在这个什么都可能发生的时代,很多人都认为高考不再是通往成功之路的“独木桥”,但“00”后的他们却成为了“熬夜主力军”。

从1977年的冬寒料峭,到如今的春暖花开,中国恢复高考已41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四十一载春秋,高考也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可无论如何改革,这仍是一场很残酷的竞争。

今年的6月7日、8日,首批“00后”们将走进残酷的高考考场。出生于千禧年的他们,自小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二次元、小鲜肉、熊孩子……因自小接触较多的新鲜事物,也有着较70、80、90后们更为优越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有着更为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什么都可能发生的时代,很多人都认为高考不再是通往成功之路的“独木桥”,但“00”后的他们却成为了“熬夜主力军”。

《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表明,我国93%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作业时长超3小时,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新浪微博#00后成为熬夜主力军#,阅读高达1600多万次;毋庸置疑,每个年代的高三生们都会经历那段“拼命”岁月。

从“一人高考”到“全家陪考”

70后父母:孩子开心就好

在距离高考一周不到的日子里,合肥六中高三考生姚濛(化名)的生活节奏依旧很快,“高三开始,学校的模拟考试频次越来越高,每天都在考试,然后分析试卷,压得喘不过气来。”即使在周末,他也要面对成堆的各科试卷。“做题做到不紧张了,高考也就那么一回事。”

与一般的高三生不同,姚濛很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因为他有着自己的打算。据姚濛父亲介绍,即便在紧张的高三,姚濛的零花钱也都用来购买C语言和黑客技术等相关书籍,家里的无线路由器或者电脑出了故障,他也都能很快修好。

除此之外,姚濛还喜欢钻研厨艺。“我们工作忙的时候,他放学回来就会炒菜,平时也会看看菜谱。”姚濛的父亲说道。

其实,在姚濛的“70后”父母看来,研究C语言和厨艺是一件好事。“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课余时间活出自我也蛮好的。”

有人曾说,拥有“70后”父母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的教育观念和上一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已经认识到教育本质并非仅仅追求分数,但是他们也很困惑,同样经历过高考的他们都知道,高考是人生的重要机遇,需要好好把握。

“我们那时候的高考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机会多,孩子开心最重要。”姚濛的父亲感慨道。1972年出生,现年46岁,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的姚先生是一名铁路职工。1993年,姚先生参加了高考。“那时候生活在农村,我就一个人去县里面考试了,也没人陪,进了考场拿到卷子都很紧张,满脑子就只想着考上学校,这样就有了铁饭碗,不用在家种地了。”

在得知儿子以后要学计算机的时候,姚先生很支持,“我们那时候就业机会少,现在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可以自己选择专业,一切都以孩子开心为前提!”

在回忆70后高考的同时,60后、80后、90后又有着怎样的高考经历呢?不同于00后,60后是恢复高考后的先行者。80后开始高考的时候,大学录取率提高但毕业需要自己找工作。90后则在00后考生站上历史舞台后开始退居“二线”了。

在紧张与犯困中完成考试

80后因高考走出农村小天地

高考的记忆有美好的,也有痛苦的。“对于高考,唯一印象无比深刻的就是没睡好。”出生于1986年的陈慧慧(化名)表示,高中在镇上上学,高考考试在县城,且要考3天,所以需要在县城住宾馆。全班一起由班主任带队,提前一天去县城。第一天住的宾馆,6人一间,那一晚又热又有蚊子,结果第一天考试就在紧张且犯困中完成了。第二天换了宾馆,房间在临街的2楼,还是6人一间。有风扇没有蚊子,本以为会睡个好觉,但是夜间2点左右被外面的吵架声给惊醒了。结果又没睡好,第二天仍然是在紧张与犯困中完成的。

县城那边,陈慧慧在考场上为分数而战。老家那边,父母一边劳作着,一边为女儿担忧着。

2004年的那个夏天,陈慧慧就是这样完成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

“如今,已经完全记不得第一天、第二天分别考得是哪一门,也不记得考了多少分。”陈慧慧表示,只记得没考好。即使这样,她还是那一届学校唯一考上本科的,学校还在她家附近拉上了横幅。

据陈慧慧介绍,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却特别支持她读书。当得知女儿考上大学时,他们心里乐开了花。当左邻右舍提起女儿考上大学这件事时,他们觉得辛苦劳作都是值得的。

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的陈慧慧如今定居合肥,有了自己的家庭。“虽然高考的记忆不好,但是这段经历却弥足珍贵。因为高考,我走出了农村,来到了城市。”

90后高考记忆中午餐的味道

那是父爱的味道

现在上海师范大学播音主持系就读的90后吴开心(化名)回忆起高考,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中午能吃到父亲为其精心准备的饭菜。

高三那年,因为妈妈工作单位离学校较远,于是为她做午饭的任务就落到了工作地点离她较近的父亲身上。“父亲每天晚上提前搜好菜谱,第二天一大早便去菜市场买所需的食材。”每天中午,当她推门而入时,父亲用心烹制的四菜一汤也正上桌。

对于每一个有过高考经历的人来说,高三都是刻骨铭心的。同样,对于父亲吴先生来说,那也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记忆,灶台边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那样有意义,以至于一年后,他常常梦见自己端锅挥铲、大汗淋漓的场景。

吴开心的父亲吴先生也是高考的过来人。1969年出生的他,今年49岁。“1988年,我参加高考时,正值炎热的七月,父亲送了一箱梨子罐头到学校便走了。高考一结束,我就回家忙双抢。”可能很多人对双抢这个词很陌生,但是对于从农村出来的吴先生来说,这个词却很亲切。抢收庄稼、抢种庄稼的双抢是每年最忙的时候,他还来不及享受高考后的轻快,便投入到农忙中。

“过去不比现在,过去生活条件艰苦,现在好了。”吴先生尽最大努力为女儿提供更好的条件。作为过来人,他深知高考的苦与累。所以,当他为女儿准备午餐时,颇为用心。“合理的膳食安排和适当的营养搭配对学习会有帮助。为了提高复习效果,会多准备一些增强记忆力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猪肝等。为了增强抵抗力,减轻疲劳,则会让她多吃蔬菜和清淡的食物。”

高考牵系着一家人。60后的父亲与90后的女儿在不同的年代经历着同样的高考。父亲的高考有其父亲送来一箱梨子罐头的记忆,女儿的高考记忆中有父亲每日为其精心烹制的午餐。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残酷的,可是那段与家人的记忆却是那样的温馨。

高考,虽然残酷,可是却让多少人从农村的小天地里走出来,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天地。

60后、70后渐渐老去,80后、90后正在职场上打拼,00后开始走向人生另一个阶段。高考仿佛血液,流淌于每一代人身体里,带着痛并快乐的回忆,将人生的案卷徐徐打开。没有高考,可以活得很精彩,有了高考,这份精彩多了一份起承转合的衔接。(记者 史睿雯 檀美玲)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关键词: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