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烈山区努力把教育公平写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基础教育 时间:2015-12-24 08:59 点击: 来源:烈山区教育局
[导读]十二五以来,烈山教育人高擎教育公平的大旗,向着“教育强区、均衡教育”的目标,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气和豪情,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每个脚步都稳健

十二五以来,烈山教育人高擎教育公平的大旗,向着“教育强区、均衡教育”的目标,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气和豪情,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每个脚步都稳健而坚定,每个脚印都盛满了丰收、激情和创新。应该说“十二五”的五年,是烈山教育基础设施面貌“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五年,也是烈山教育内涵发展“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五年,站在新旧五年交替的节点,烈山教育人以最虔诚的姿态盘点往事,这既是对“十二五”的回顾,又是对“十三五”的展望,惟有牢记凝神聚力的奋斗岁月和发展历程,才能在“十三五”的起跑线上信心满怀的担负起新一轮教育使命。

加大投入,教育基础设施旧貌换新颜

十二五期间,烈山区学前教育提质扩面。三年行动计划和提升计划的连续实施,使全区学前教育发展迅猛,形成普惠园和民办园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五年全区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7所、民办幼儿园6所、新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9所,总建筑面积达37130平方米,总投入资金4196万元。实现乡镇公办园覆盖率100%、村办园覆盖率80%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按照《烈山区2011年-2015年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全区学校数量由“十二五”初95所调整至现有学校82所。2011年至今,烈山区先后投入1.2亿元,彻底改善了各校设施设备标准不高、功能不完善的状况。即使是在2014年烈山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100%达标后,区委政府依然大手笔投入5400万元,实施了包括校舍扩容改造、校园美化修缮、信息化设备全面升级等项目在内的一揽子“后标准化建设”工程,让城乡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办学面貌焕然一新,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更高位的均衡配置。期间,该区还针对东部新城快速发展的态势,依托新建小区配套了学校建设。投资2370万元重点打造了凤凰实验学校和开发区实验学校两个教育新品牌;投资610多万元建成并试运行的烈山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也为烈山教育增添了新亮点,自3月份试运行以来,该中心先后接待区内的师生、家长近千人次。

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砥砺前行。完成了烈山职高省示范中职学校创建工作,中餐面点和中餐烹饪两个热门专业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对口高考升学率逐年递增。高中教育主动响应淮北市委、市政府“鼓励地方政府对辖区内公办普通高中进行布局优化及资源整合”的决策部署,在全市率先启动辖区内公办高中整合工作,按照创建省示范高中的标准做大做强淮北七中。社区教育在2014年实现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基础上,今年吹响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的集结号;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如火如荼,“宜学烈山”的教育品牌初现端倪。

 政策扶持,两支队伍建设绽开并蒂花

首先推行区域内校长、教师的轮岗交流。作为淮北市最先启动交流的县区,烈山区早在2009年就进行了试点。十二五期间,烈山区有178 名校干进行了城乡学校间交互任职,1415名教师参加交流,连续5年委托淮北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18名教师,全部补充到农村偏远地区学校任教。加上中心校、集团校实行的“无校籍”管理改革,交流成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引擎。为了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交流,2011年,烈山区还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意见明确规定对在偏远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给予每月200元的交通生活补助,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 “人手一机”工程也从最边远的古饶中学开始装配。

在生活和工作上不断为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发放“改革红利”的同时,烈山区也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放在了突出位置。除了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外,还不断改革创新研修方式,采取名师带训、同课异构、送教下乡、教坛新星评选和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形式,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城乡教研同步开展。目前各校主题鲜明的课改项目正在丰富和诠释全区课改新理念。区教育局2014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安徽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一师一优课”活动,2015年获得“安徽省优秀组织奖”。

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花开千树

十二五期间,基于全区义务教育顺利通过国家均衡教育达标验收、学校发展进入后现代化时代,在学校“物质空壳”问题基本解决后,烈山区把目光投向着重解决“灵魂空壳”上来,先是在教育投向上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改善学校办学环境上来,转移到学校的特色建设、绿化工程和传统项目做精做强上来,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应有的物质支撑。其次是精准定位全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与目标追求,区教育局从珍视民族文化的传统和地域文化的传统出发,不断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倡导以“建高雅校园、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为主旨的“三雅教育”。在这个大的指导思想框架内,不搞整齐划一的“齐步走”,力促全区各校形成“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特色。多年以来,区教育局一直致力于通过儒雅形象、儒雅课堂、儒雅文化塑造内外兼修、谦谦有礼的儒雅教师;通过文雅品行、文雅内涵、文雅礼仪塑造蕴含婉约之美的贤良淑女女生形象和蕴含阳刚之气的谦谦君子男生形象;通过墙壁文化、教室文化、开办校报、唱响校歌等形式建设高雅校园。区实验中学、宋疃中学、区一实小、洪庄小学等不同类别的城镇和农村中小学已先期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着力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塑造儒雅教师、培育文雅学生、建设高雅学校”的“三雅文化”氛围。

为避免学校文化建设千校一面和雷同现象,区教育局从多方面进行审视、把脉和规划,着力探索有效促进学校发展的方式、方法与途径,选准契合点、培育灵动点。淮选学校立足学校科技文化特色,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以“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和“三结合”(与教研结合、与教学结合、与课外活动结合)为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动主线,古饶中心校针对农村学校文化积淀偏少的实际,充分挖掘培植地方资源,提出了“一校一品,以雅治学”的办学理念。树立“坚信每位学生都能文雅成长”的教育信仰,提出“让学生人生始终彰显文雅品行的光华”的培养目标,凝炼形成了以“三雅”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构想。赵集中学在校园环境育人中,实施“潜课程教育”,致力于打造“学园、花园、乐园”这一目标,该校根据依山而建的特点,依地形地貌进行校园四区建设,划定休闲区、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使初至者有变化无穷、美不胜收之感。区实验中学在构建校园静态文化的同时,创新教育思想,激活校园动态文化,引导和推动师生的思想意识、校风学风和行为习惯的改变,根据不同年级开展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蔡里初中的孝文化,洪庄小学的编织文化、榴园小学的石榴文化等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学校品质的提升,引起教育圈内广泛的关注和不小的触动。

精准资助,民生工程惠及莘莘学子

实现教育公平是改革的终极使命,教育公平要落实到惠民上才是真的公平。十二五期间,烈山区在教育公平上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用实际行动把“公平”写进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心坎上。仅以2015年为例,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年公用经费基础定额由小学585元、初中785元提高到小学625元、初中825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原来的每生每年1500元调整为2000元。为促进教育均衡,对不足100人的23所学校按100人补齐补助资金63.38万元,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14.46万元,落实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补助资金19万元。

全区共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23.81万元,受益学生达365人次。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6.4万元,受助64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28.8万元,受助1288人次。中职学校全年免学费资金额达27.9万元,279人次从中受益。民办学校也从教育民生工程中得到更大的实惠,全年通过打卡形式为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免学杂费资金44.09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3.87万元,并为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

从2011年起,对贫困寄宿生每人每年追加100元,进一步改善了学生的伙食水平。

数字是枯燥的,数字背后彰显的是区委、区政府的拳拳爱民之心和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和信心。对此,烈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彬信心满怀地表示,随着“十三五”的到来,烈山教育即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烈山区将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区为目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让全区孩子共享教育公平的蓝天。(特约通讯员:郭青春)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关键词: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