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双减”,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也让农村教育纳履踵决

社会实践 时间:2022-07-25 21:19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基石,也是传承文化、促进繁荣的基石。而双减政策的出台有望从根本上缓解当下学生负担过重、全民教育焦虑的局面。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基石,也是传承文化、促进繁荣的基石。而双减政策的出台有望从根本上缓解当下学生负担过重、全民教育焦虑的局面。

     “双减”政策背后的逻辑旨归:其一,学生健康成长的吁求。沉重的学业负担透支着中小学生的童年幸福,他们对美好童年生活的需要正被那些“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所替代。繁重的学业负担助长了制度化学习对学生生活空间的占有,剥夺了学生对合理闲暇时间自主支配的权利。其二,家长负担减轻的期盼。其三,育人为本的本质回归。在培养“人”这一问题上,当下的教育现实饱受诟病:社会机构把教育视为“生意”经营,学生成了“商品”,商业化运作将教育的育人使命置于尴尬境地;繁重学业覆压之下的学生被不断形塑成“标准化”“机械化”的“工件”。这显然不是教育的初衷。事实上,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教育应有的模样。

“双减”,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也让农村教育纳履踵决
     

       然而“双减”政策有利有弊,弊端是农村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大:一是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农村教育资源本就有限,不说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单从义务教育上就存在诸多难题(教师少、课程数量少,教育设施落后)。二是如何实现配套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双减”政策要求全面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包括课后服务全覆盖、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同时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阅读活动、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然而对一些地处偏远农村地区、本身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不完善的学校而言,如何因地制宜地实现这一目标难度系数极大。三是如何进一步深化高质量的家校合作。“双减”政策出台后,家校合作的形式和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且农村家长自身素质有限,难以胜任“双减”后更高的家庭教育要求。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关键词: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