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工大学子三下乡:支教在香泉,温暖溢童心

社会实践 时间:2022-07-21 22:53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全心全意,成长不孤单”爱心支教团实践队员刘杨在7月9日到马鞍山市和县香泉镇进行爱心支教活动,参与留守儿童成长。支教队员与前期支教团成员顺利交接。

安徽大学生网马鞍山7月21日电(通讯员 刘杨)支教,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成长。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全心全意,成长不孤单”爱心支教团实践队员刘杨在7月9日到马鞍山市和县香泉镇进行爱心支教活动,参与留守儿童成长。支教队员与前期支教团成员顺利交接。后期,支教队员发扬志愿服务精神,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辅导孩子学习;贯彻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开展了体育课、音乐课、剪纸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怀揣真诚,撒下第一颗种子

7月9号上午,后期实践队员陆续到达香泉镇,在前期实践队员的带领下,来到张集中学和社区进行踩点,并进行交接。第二天早上7点50分,实践队员与留守孩童及他们的家长在张集中学门口见面。烈日炎炎下,家长们期许的目光、闪烁的汗珠诉说着对支教队员的信任;欢声笑语中,孩子们奔跑的身影、灵动的眼睛点燃了支教队员的责任心。在闷热的教室,支教队员用自己的方式讲解习题,用耐心和鼓舞的目光去回复孩子写满问号的脸。放学后,支教队员主动找到孩子家长,与对方沟通孩子在学习上的不足,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安徽工大学子三下乡:支教在香泉,温暖溢童心(纪实)

图为实践队员辅导孩子作业。安徽大学生网通讯员 刘杨 供图

欢乐手工,领略团队合作的真谛

7月14日上午,支教队员依旧辅导孩子作业,孩子们也认真地写各自的暑假作业,时间在汗水淌过的地方流逝。下午,队员们希望孩子懂得“乐于分享,团队合作”的必要性,为小朋友们开展了泥塑课。首先,支教队员讲述了泥塑文化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增进孩子们对泥塑艺术的了解,提高孩子对古老的民间艺术的自豪感。然后,队员给每位孩子一种颜色的超轻粘土,告诉孩子,如果想要完成作品,一种颜色是不够的,他们必须用自己手中的颜色交换其他颜色。起初,孩子扭扭捏捏地找到老师表示自己想要某种颜色,队员亲自带着孩子用他的粘土换了另一位孩子的粘土。逐渐,孩子们变得大胆且主动,手中的颜色变得丰富起来,栩栩如生的美食或物品在他们手中成型。

安徽工大学子三下乡:支教在香泉,温暖溢童心(纪实)

图为孩子们泥塑成果展示。安徽大学生网通讯员 杨轶平 供图

实验课堂,发挥专业特长

7月17日下午,来自化工学院的支教队员为孩子们开展了一堂安全且有趣的实验小课堂,主要有两个实验——碳酸氢钠过饱和和彩色喷泉实验。支教队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述了实验原理,演示了实验过程。大班孩子主动举手,表示了想要做实验的意愿。在队员的指导下,孩子们磕磕绊绊地做完了实验。当彩色喷泉溢出瓶口的时候,孩子们表现得激动又满足。

敞开心扉,友谊才能长久

支教即将结束,小班里,两位孩子发生了争执。对于这种情况,实践队员将两位孩子带到了办公室单独询问。弄清楚后,队员将事情复述了一遍。孩子总是矛盾的,他们任性却也懂得道理。其中一位小孩诚恳地道歉了,另一位孩子也原谅了他。实践队员原本有些生气压抑的内心瞬间被孩子们此时的纯真抚平,笑着让他们回班级继续自习。

因支教相遇,分离亦是开始

支教结束前一天,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笔触在信纸上写下感恩。一路读来,丑丑的字和夹杂其间的拼音甚至是语意不通的句子都让支教队员喉间哽咽。一张张信纸既洋溢了这些留守儿童纯真的感恩,也侧面反映出支教队员在他们身上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支教最后一天下午,孩子们和老师道别,并且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来到乡村支教,对队员和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成长。支教队员给孩子们在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上带来帮助;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支教队员感受着学生与老师身份的互换带来的奇特感觉。不知不觉,一种责任感在支教队员心中扎根,这也许就是成长。他们因支教而相遇,终将在这里迎来分离,谁又说这不是新的开始呢!

安徽工大学子三下乡:支教在香泉,温暖溢童心(纪实)

图为支教队员与孩子们的合影。安徽大学生网通讯员 陈冉 供图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