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双减新玩法” 为颍州乡村学子铺设“新赛道”

基础教育 时间:2022-02-08 09:11 点击: 来源:颍州区教育局
[导读]以“课业辅导+兴趣拓展”的服务模式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多彩的课后服务中,受到教益,得到启迪,拥有多彩的童年生活。

春节刚过,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近日,阜阳市程集镇王湾小学的家长群突然掀起了一阵朋友圈“晒春耕”的热潮。看着被刷屏的朋友圈里一张张关于春耕的照片和美文,校长任丽心里乐开了花。

教育向课外、向生活延伸

原来,寒假伊始,学校就给孩子们布置了这项“科学课春耕作业”,希望假期里学生们能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树立热爱劳动意识,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最先进”的种植技术,陈金星每节课都会跟老师们反复研讨教学方法,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咱懂种田技术,就要教会娃娃们,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将来还是要靠这些娃娃们啊!”每一次授课,陈金星都会收获很多评价:“原来种田里有这么多的学问啊”、“耕地、播种、防治,看着简单其实很有科技含量!”而这背后,正是王湾小学设计春耕作业良苦用心,希望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后,能深入了解中国千百年发展至今的农耕文明,深刻体验“一粥一饭之不易,一丝一缕之艰辛”,把劳动教育进一步提升为品质教育。

“这两个黑豆就是老雁的眼睛,现在用剪刀剪出嘴巴,上下拨一下,看,大雁嘴巴张开了......”在阜阳市传统文化传承人谭学志的指导下,王湾小学的孩子们第一次亲手尝试制作“老雁馍”。

对王湾小学的学子们来说,这项亲情劳动作业是寒假里最受欢迎的实践作业:“制作老雁馍”。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着切面剂、搓揉、塑雁形、剪雁羽、压雁尾…一块块面团经过制作,很快就变成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雁小雁,有的精灵可爱,有的憨态逗人。

“老雁馍”是阜阳及皖北地区家喻户晓的美食,也是皖西北地区特有的“孝文化”。出嫁后的女儿在正月十六到清明节前给爹娘送老雁馍,送雁馍的习俗是皖西北人民群众表达敬老孝亲为核心内涵和情感旨归。

“原来要用高粱杆从雁的脖子处支撑着雁头,雁头蒸熟的时候才不会塌下来。”

“老雁馍也可以做有馅的,放点粉丝、韭菜和鸡蛋肯定更好吃。”

“我做了一个小雁放在老雁馍背上,小雁是我,老雁是妈妈,这是我送妈妈的礼物。

如何让假期里的德育作业不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让它成为具有王湾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校长任丽希望通过这项作业让广大学生更加懂得父母长辈的不易,体会父母长辈的辛劳;让孩子们去感悟、去体会“爱”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情感,以及学会如何去表达这种爱,让孩子们在做中学,通过亲手给老人做“老雁馍”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践感恩之行、常修感恩之德”。

以课程促进成长,以课程丰富人生,以课程锻炼品质,以课程增进情感,以课程提升核心素养,无论是“春耕科学作业”还是“老雁馍德育作业”,都是王湾小学教育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是德育工作的探索与深化。学校希望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努力打造学生的快乐校园、人文校园和精神家园,孩子们也在完成这一份份充满“年味”的作业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重农兴邦,教育先行。农村学校就应该大力依托乡村教育资源,带领学生们了解乡村历史,锻炼劳作能力,感受孝亲文化,这是最好的寒假作业,也是教育的意义。”颍州区教育局局长白莽如是说。

作为一所乡镇小学,王湾小学原本艺体课堂开展活动较少,学生兴趣得不到发展。自从该校全面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政策后,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打破班级界限,开设了足球、合唱、手工制作等十余个社团,涵盖了农耕技术、传统文化、科普活动等多种项目,全面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不拓展了学生的实践空间,也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潜能。针对家庭情况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减免了课后延时服务费。

教育“双减”背景下,乡村小学的教育“双减”到底该如何做?任丽给出的答案是:用丰富多样的个性化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课业辅导+兴趣拓展”的服务模式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多彩的课后服务中,受到教益,得到启迪,拥有多彩的童年生活。”(特约通讯员:刘银燕)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关键词: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