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浅谈《文心雕龙》中的神思说

文学读书 时间:2022-01-11 22:18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 “神思”为《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是对于艺术构思活动的论述,刘勰在这一章主要从神思的特征、神思的形成方式、神思与外物的关系以及神思与语言的关系几个方面来探讨。

“神思”为《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是对于艺术构思活动的论述,刘勰在这一章主要从神思的特征、神思的形成方式、神思与外物的关系以及神思与语言的关系几个方面来探讨。对《文心雕龙》中神思含义的理解,大家莫衷一是,贺天忠先生在《神思新探:获得灵感时的文思》一文中,归纳了六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艺术想象活动说,以王元化、叶朗、李泽厚、刘纲纪等为代表。2、“文思”或“艺术构思”说,以张文勋、牟世金、缪俊杰、祁志祥等为代表。3、艺术构思为主,包括想象、灵感等因素说,以张少康、陈思苓、周振甫、郭晋稀、王运熙、鲁文忠等为代表。4、形象思维说,以王达津等为代表。5、精神活动说,以赵仲邑等为代表。6、灵感想象等同说以朱广贤等为代表,等同说以朱广贤等为代表。各家优缺点贺先生已经指出,这里不再赘述。本文浅析刘勰的神思论,从神思本质特征、神思的形成方式、神思与外物的关系以及神思与语言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综合来看。

一、从本质特征来看,神思突破了艺术表象的局限性。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阐述了艺术思维是抽象的,不拘束于外在的时空环境。“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虚,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而创作灵感产牛的前提是“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要求我们培养酝酿文思首先要能做到心无旁骛,只有当你沉下心来,才能摆脱外在条件的束缚,驰骋丰富的想象力。“夫神思方运,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刘勰强调神思的无限性是为了说明创作过程中作者思维活动的灵敏活跃状态。这首先是创作灵感产生的状态

    二、从神思与外物的关系看

在谈到神思与外物的关系时,刘勰说:“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句话则是在告诉我们,写作的重点在于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体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步一行。实际上,之所以能够“神与物游”,乃是作家之“神”与自然之“物”产生了共鸣,也就是外界景物与引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谓“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没有作者思想情感的波动,是不可能‘神与物游”的,所谓“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三、从神思与语言的关系看

在言、象和意三者上,刘勰在这里偏于“辞不达意”的观点,他除了指出创作者应多加积累博览群书和勤加练习,其余并没有给到具体方法。笔者在这里总结归纳了如下几点,一是“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若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认为刻意苦思是没用的,大有“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的意思。另一是“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他认为细微深远意旨言语难于表达,只能为之停笔。“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刘勰在这里的观点是说那些较有成就的理论家或者是作家才能阐述创作妙理和写作规律,另一面又举例指出这是微妙的,即使是大理论家大作家他们也“有口难言”。这里体现了刘勰受佛家思想的影响,但他并没有采取消极的态度,提出了关键在于“博而能一”。博指丰富的内容或情感,一指在这些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当中能够统一并且贯穿始终的那部分,而则是这一部分构成了文思。从博而能一所构成的文思,有内容并且有条理,要求书面上的文辞和思想上的文思的一致。然而,刘勰在论述“神思”一篇时并没有局限于艺术构思这一阶段,而是从创作的整个过程来探讨这一活动。不仅论述到了构思前的准备和构思的思维活动特征,还论述到了构思与外物的关系和构思后物化的阶段。

    “怿辞”和“博练”,在学习经典、分析事理和钻研他人作品之中一篇,其论述极为精彩和到位,涉及到文学创作的一些关键形成较为雅正且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之成为为文之底性问题。色,形成如古人般高远之“志"。显然,在刘勰的虚静状态是不需要去除主体知识储备和雅正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作为创作者的必备基本功也不能少,包括对文章刘勰在《神思》篇中提出,产生为文的“意象”的关键是在体制以及文体之 不同创作要后可近距离机会好不好跟喾呼呼百搭套头参观参观求的掌握。文学创作之前需经历“神思”的阶段。神思阶段不同于一般中认为诏策具体可分很多类型,如果要使文章成为优秀之的思考与思索的过程,它包含着文学创作特有的情感孕育过程和主体用心体验体悟的过程。质的要求运用适当而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才能使“皇要求“玄解之宰"处于虚静状态。所以从应用文体和文学性更强来看。总体而言,刘勰都希望作者在进人创作前,要对文体有一定的希望用“玄解之宰"领悟作文的内在奥秘,并希望创作者把握心中熟稔各种文体作文的方法和要求。这些都是作为能在对万物内在意蕴、生命精神和人生感悟中实现对玄远之虚静心境之底色存在于作者内心之中,潜在发挥着巨大作“道”的自觉追求,体会到先圣、先贤们体验到的高尚与微妙;且能顺应万物规律和文学创作规律,自由抒写由外物激发出来的“情志”。要使主体用心去体验体悟外物的奥秘和生命的精神,使艳丽之辞藻与情志内在完美地结合。在他看来,对刘勰认为创作者应该通过“原道"、“征圣”、“宗经”、“正于美艳辞藻合理合适的运用能力,是促使作者内心之“志”纬"、“变骚”、“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情”得以完美表述的一个基本条件。而我们从中看到现当代我们自身的写作。一是要肚里有货,作文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把平时掌握的知识通过写作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平时对各种知识进行储存,通过大量的阅读作家作品观看专业书籍慢慢的积少成多。二是要多写多练,作文就必须得写出来只有平时多写多练才能减少错字,语句通顺,熟能生巧的,写的越多,练的越多写作文水减少错字提升得也就越快。三是要常记笔记,平时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都通过写作的方式记下来,把名言名句也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写作能力也能迅速提升,写作之前先思后行,先把想写的东西列个提纲,做个计划,从哪开始经过什么结果怎么样,心里先有个谱。四是勇于创新,不要老是模仿人家,要自己有突破,真正的写作大家一定都是形成自己风格的,敢于 创新的所以不要怕,坚定信念走出 -条适合自己的写作之路。五则要起承转合,这是老八股就用到的,现在依然适用,起就是事件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结尾,按照这种顺序来描述,特别是开头,结尾一定要出彩。心神情感通过客观物件产生,并由语言声律、文字修辞等来经营将其具体化,美化。由此看来,“神思”篇在整个创作论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纲领提要。《神思》篇也是《文心雕龙》中写得最华丽和最富有激情的的一篇。

之前,我仅仅只是想当然的将《文心雕龙》只是当作一本文学理论专著来看待,但当我拿起本书后阅读,在它的面前,我不仅仅是渺小而已了。无论从文学还是美学甚至更多角度来谈,这本书在各方面的处理都尽善尽美。而《文心雕龙》一直被普遍认为是“文学理论专著”,但查阅资料,在数十年前历史学家、龙学家范文澜提出“《文心雕龙》的根本宗旨,在于讲明作文的法则”“应当说它是一部写作指导或文章作法”一说,也就是文学说与文章说之争。其实依我之见,我更倾向于后者。《文心雕龙》的性质问题,学界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的观点有:“文学说”、“文章说”二说。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是较高的,那就是“文字”。《序志》起始便说“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便鲜明的提出自己想要走上仕途的意愿,所以在之后其一被沈约赏识,便毅然离开佛门。而《序志》中“去圣久远,文体解散”便直接指出时下文章的散乱无纪,同时我认为也是借指时局的混乱,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与连绵不断的战争对那时的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众大影响。各种思想文化不断相互渗透,而刘勰在此时期便作了《文心雕龙》也算是应了时代之风。正如《序志》中“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更是对时下文章只在乎词藻华丽之类的批评,生于乱世,必然英雄辈出,但滥竽充数,而无境界者更是数不胜数。“刘勰在此书中反复强调的“先人之诰”不得不让人觉得有刻意逢迎的韵味,也是为了其仕途的铺垫。无论是《征圣》中“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还是《宗经》中“三极彝训,道深稽古。致化惟一,分教斯五。性灵熔匠,文章奥府。渊哉铄乎,群言之祖。”无不在尊崇儒学。而“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便是此文的一个中心,突出强调了要遵循圣人之道来做文章。

故此,我越读至最后,愈发的觉得《文心雕龙》属于无心插柳之作,刘勰本想靠其来为自己仕途之路铺垫,但更多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书下不朽篇章。而《神思》作为创作论之首,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者留下了丰厚的宝藏。

                                                                                                               著者:安徽农业大学 18汉语言文学 李思怡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