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从史学角度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的公文写作

文学读书 时间:2022-01-05 11:30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新时代背景下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公文写作焕发出了新生机,本文将结合公文写作的历史发展脉络,寻找互联网时代下公文写作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我国公文历史悠久,据考证可追溯至殷商时代,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变迁而不断发展,其写作形式和文章内容也有了符合不同时代的创新,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公文写作也焕发出了新生机,本文将结合公文写作的历史发展脉络,寻找互联网时代下公文写作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公文写作  史学 互联网建设  文化传承与创新

         公文是指按照具有规定程序和特定格式,代表法定机关或社会团体、企业单位传达信息的应用型文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公文一般指公务类文书,广义公文包括通用类公文及专用类公文,涉及范围相当广泛例如法规类、社交类、经济类、军事类等等。如果说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通过语言,那么单位与单位、机构与机构、上级与下级机关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则通过必不可少的工具——公文,由此可以看出公文写作在处理公务活动中的重要性。

  当我们需要深刻了解一项事物时,就需要追根溯源地发掘它的历史,用发展、综合的眼光去看待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认知。公文实际上是语言材料也是文字材料,其历史也自然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来,并且在人类社会的产生、政权国家的建立基础上变得系统化、规范化,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公文的演变又势必伴随着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政权的颠覆与新建而发生改变,每一个时期的公文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特点,这就如同一份无声的史料,由历史上每一代勤勤恳恳的有心之人收录在册。

         如果想要在当今的社会中探求公文写作的发展路径,则需要植根于传统文学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创新。公文的原始形式在最早的汉字“甲骨文”中已有体现,当时的文字主要表现的是祭祀占卜、天文历法、战争生产以及社会生活相关的信息,有趣的是此时的“甲骨文”公文显然是具有暗含的权力象征,被用做分配权力和社会管理,这和当今时代的公文具有权威性有着某种契合度。《周易》中曾有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为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概取诸史。”上古无文字,以结绳纪事。上古圣人以诚,信为天下倡,故虽结绳而天下可治也。会颉作字,天下斯有文,后世圣人以天下事繁,非结绳足以志其罔,故以书契代结绳。因之百官赖以治事,万民赖以察究也。【1】这里提到的“书契”与公文相似,都可以辅助统治者更为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社会生产的进步使得社会事务大大增多,简易的结绳记事已不能完全承载文字信息,因此需要更加规范完整的文体来替代。在我国封建王朝时期,任何文化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封建王权息息相关,因而像公文这种具有权威性、公示性的文体更是出于维护国家统治的需要。作为我国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国家,秦朝有着它独特的历史性,而这段历史里最显眼的人物秦始皇,更是在其权力所能掌控范围之内极力地留下属于他权力的象征,他统一了文字,这为封建国家的文书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文书制度上却始终贯彻“以文书御天下”的原则,这是典型的君尊臣卑思想,提高了皇帝的专权的同时加强了秦朝对文书档案的管理。秦以后的封建王朝都在其基础之上不断发展,这可以体现在愈加重视档案保管、规范公文撰写、强化公文的行政职能等方面。

         汉代同样是一个在文学改革方面有着重大举措的朝代,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汉代统治者吸取教训,采用相对温和的文教方式管理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生息之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在逐步提升,统治者开始“有为”地运用儒家经典教养人民,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且在中央兴办太学以培养儒生参政,这一批通过层层选拔的人才,毫无疑问地对于国家的文书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加入了行政管理阶层之后大大提高了公文写作的质量,文人对于文学的自发性也使得档案文书得到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文书管理体制也不断完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识之士,对公文写作的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像较为著名的陆机的《文赋》和刘勰的《文心雕龙》,经验性的总结了前朝的一些文体及其特征和使用,给后世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历史的进程不断前进,公文的发展也日益完善。尽管这片神州大地上的政权建立又分裂、分裂又统一,不变的是每一代的统治阶层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了公文对于维护统治的重要性。隋朝在公元581年结束了分裂混战的局面,将历史推入新的时期,而大唐更是在其之后创造了中国历史的繁荣时期。隋唐时期的文化开放繁荣,不仅社会上的学术思想浓厚,而且科举制度兴盛,作为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工具,科举考试的科目与公文密切相关,要想在科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写得一手好公文是重中之重。公文写作丰富了科举考试的内涵,反过来科举也为朝廷的档案管理工作选拔了大量人才,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封建统治。这个时期的公文制度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分工更加明确和细致且体现鲜明的层级性,其目的皆在于加强皇权,到了宋元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制定了特殊的文种如“敕命”“诰命”,对维护王朝统治的官员及其妻室实行推恩制,授予荣耀及奖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社会群体的发展扩大,公文不仅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之间流通,在一些具有地域性的社会团体和组织间也自发形成了具有契约精神的“社会公约”,这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文风俗都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明清两代作为封建王朝的终点站,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对前朝历史经验总结的阶段,中央集权空前加强,明太祖为防止皇权旁落废除了宰相制度,这一举措使得中央能够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另一方面也使皇帝需要处理的事务变得繁多,为减轻负担皇帝又分设了内阁和司礼监这种带有秘书性质的机构协助其处理政务。明清的中央机构层层分级,与文书相关的工作更是被安排的环环相扣,体现了明清的分权制衡思想。前朝的文书资料被明清所继承,并且根据不同政权的需要革除了破旧的文体,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文体便加以改进和完善。法律规章这一特殊的公文文体在此时期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大明律》和《大清律》详细且完备地制定了法律法规,能够较为灵活地应对社会生活中的权益冲突。法律中对于文书保管的重要性也予以了保障,如《大明律》中有吏律记载:“凡增减官文书者,杖六十”,不仅如此,还增补了逃避惩罚之罪责,以及假造或篡改公文试图掩盖真相,会罪加一等,即“杖罪以上,各加本罪二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2】这些条例成为了文书保管制度的法律支撑,也说明了文书制度的不断完备。

         封建王朝统治下的公文制度庞杂、文种繁多,在王朝统治被推翻之后,新政权便对此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南京国民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执政阶级,具有封建性质的文体已经不能为其所用,只好运用适应资产阶级发展的公文文体。在这之后的无产阶级人民政府也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而选择相适应的公文,在历史的不断积累中汲取经验,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体制才不会被淘汰,这也要求体制不断做出改进和创新,结合每个时期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问题做出调整,但在原则上仍保有公文的本质特征:鲜明的政治性、法定的权威性、严格的机密性、明确的时限性、格式的规范性。【3】新时代背景下公文写作要顺应信息化、全球化发展,以国家意志为宗旨,以严守法律为底线,以保守机密为基准,以讲究时效和规范写作为衡量标准,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培养个人的自主写作能力,学习党政机关所宣扬的核心精神,善于辨别并收集有益的网络信息加以使用。常人说读史明智,在高速发展的信息膨胀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辨别利用资料,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爬。

  参考文献:《周易·系辞》

                   《大明律》

                   《秘书常用文书写作》侯玉珍主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著者:安徽农业大学 18汉语言文学 洪玉婷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