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论礼貌原则与传统中国文化

文学读书 时间:2021-12-30 12:24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传统中国文化与礼貌原则的紧密联系探索出如何通过更好的言语交际来促进社会和谐的方法。

1983年,“礼貌原则”由英国语言哲学家Leech在他的语用学《语用学原则》著作中首次提出,用于弥补合作原则的不足,他的礼貌原则有六大准则,其中的同情准则,一致准则,慷慨准则与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仁爱”、“中庸”、“利他”思想相契合,从中我们可以通过传统中国文化与礼貌原则的紧密联系探索出如何通过更好的言语交际来促进社会和谐的方法。

一、礼貌原则的提出和发展

1967年Grice提出的会话合作准则认为,在言语交际中,会话双方为了彼此能够顺利沟通,会在交际中遵守合作原则。但是仍然会出现一种现象,即会话中的其中一方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说空话,或者完全没有联系的话,又或者是歧义,再或者是话只说到一半。对此,合作原则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此为前提,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可以从一个方面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中国有句俗话说:“架是自己丢的,面子是别人给的”,反映的便是说话时自己不要失礼,对对方及其他的人要有礼。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是人际交往中基本礼貌的体现。即使在对话中自己有相反的意见,或是正当的理由,也不会正面批评或者否定对方,这是在交谈中尊重对方,给对方面子的体现。

在中国,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被学者重视、认可的时间是在20世纪70年代,从外语界开始的。刘润清为中国语言界提供了最早的礼貌原则语料。往后,不少学者在自己的语言学论著中提出了对礼貌原则的评论。其中,徐盛桓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对Leech的礼貌原则提出了批评和修正。他认为礼貌原则是对言语交际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合理的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违反合作原则,另一方面推动了礼貌用语合理运用,具有学术价值和意义。但是礼貌原则的应用范围不够广泛,无法对一些常见的现象进行解释;六大准则的说法也过于绝对;还缺乏对第三方的重视。针对这些不足,徐盛桓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以“注重自身,尊重对方,考虑第三方[4] ”为理论框架,再通过采取一定的礼貌策略来调节语言交际中可能会涉及的各方关系的杠杆。

在汉语言研究领域,顾曰国、索振羽、钱冠连等学者通过借鉴Leech的礼貌原则,提出了以汉语为基础的礼貌语用原则。其中,顾曰国指出:“礼貌与礼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他认为礼貌原则有五大准则:(1)贬己尊人准则;(2)称呼准则;(3)文雅准则;(4)求同准则;(5)德、言、行准则。以Leech的礼貌准则为对照,两个礼貌原则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是在侧重上有所不同。其中的文雅准则,要求使用委婉语或雅言,是中西方文化中都存在的普遍性文化特征。

索振羽学者提出了得体原则。其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覆盖范围广;二是具有普遍性;三是能够包容礼貌原则及合作原则。除此之外,得体原则还包含三个准则:一是礼貌准则;二是幽默准则;三是克制准则。得体原则包含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形成直接互补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一个用于委婉曲折的言语交际,一个用于直白的言语交际。与此同时,索振羽还以礼貌准则为基础,提出了恰当的称呼次准则。

钱冠连学者认为,单单仅凭礼貌原则是无法拯救合作原则的。不同的语言使用受制于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会生成不同的语言使用策略,针对于中国人的汉语使用准则,只能从汉语中寻找提炼。在这种情况下,他得出一个结论,通过目的——意图原则和相关原则与语用策略并用来完善语用学对言语交际的深入了解。

纵观中国学者对leech礼貌原则的评论和修正,与外国学者借鉴leech的框架,沿用其礼貌原则做对比,国内学者的研究范围更广,内容也更加深入,从顾曰国提出的五大准则到索振羽的得体原则,再到钱冠连的目的——意图原则和相关原则,我们一直在建立一个以汉语为基础的语用原则道路上前进。

二、传统中国文化特质与礼貌原则

(1)仁爱思想与同情准则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所谓仁者爱人,主要强调的就是要在人际关系之中有仁爱之心。

得“仁”有三个层次,境界从低到高分别是:血缘、社会、人道。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我们身边的天地万物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最浅显的一层是靠血缘关系维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第二层是要去爱人,指的是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要有同情心,友好相处。当我们可以把源于血缘的爱化为人与人相处的爱时,便是把仁爱提到了社会的高度。

仁爱思想与同情准则相一致,同情准则要求在降低厌烦的同时增加同情度。例如:

A:听说你的小狗生病了。

B:是的。

A:相信小狗一定会好起来的。

B: 希望如此。

A在得知B的小狗生病后第一时间表现了对B的关心和对小狗的美好祝福,可以让B感受到同情,多些宽慰,情绪变好。

在人际交往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别人的想法、想对方所想、念对方所念、多体谅他人,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谐,成为凝聚的社会共识。

(2)中庸思想与一致准则

     所谓中庸不是去追求当一个普通又平凡的人,而是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因室、因地制宜。论语中说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易呼”[5]。中庸之道,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尚中,另一个是尚和。“中”是不偏不倚,中正平衡,阴阳平衡。“和”是万物和谐,人天地都保持在一个和谐的状态中。中庸之道,追求的是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包容矛盾,即在矛盾的同时,保持和谐,即使有矛盾也能很好的共处一室。 

一致原则,即减少分歧,增加一致。例如:

A:你认识C先生吗?

B:不太熟悉。

A:你不认为他很帅吗?

B:是的,他很帅。

对话的语境中B对C并不熟悉,A对C是熟悉的,当A问B时,尽管B心里可能觉得C不帅,在与A的交谈中也会顺着A的话,遵守了礼貌原则,避免尴尬。

为了保持会话的顺利进行,避免对话中断,要求交流者求同存异,在分歧中找到共同点,在交流中找到共同目的。这与中庸之道追求的和而不同相一致。在言语交际时,如果双方想要顺利地完成交接任务,便要尽量减少分歧,走向趋同,展现合作精神。一致原则要求我们包容对方的分歧,提高和谐度,符合中庸之道的要求。

(3)利他思想与慷慨准则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受到广大赞扬的英雄都是富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不论混沌开天地的盘古、补天的女娲,还是现代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戍边战士,或是在疫情中争当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们,都是以他人的利益为主,个人利益为辅,考虑别人多过考虑自己,具有强烈利他精神。“利他指以增加其他个体的福利为最终目标的动机”[6],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延续下来的美好精神品质,倍受社会推崇。

慷慨准则要求“让惠”,“降损”,即让别人受惠最大,受损最小。例如:《醉打金枝》中的一幕:驸马郭暖全家被皇上判处斩立决。郭暖的妻子,升平公主用一块免死金牌救下郭暖全家。

升平公主的话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 “慷慨准则" :公主为了驸马一家的利益,不惜放弃自己尊贵的公主身份,冒死替他们求情。将驸马一家的利益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最小化。

这里的“惠”和“损”并不只是物质上的,还包含精神层面的。礼貌程度与他人受惠程度成反比。以他人为主,满足他人利益的利他思想完美契合了慷慨准则。在言语交流的过程中,多替对方考虑,减少对方损失行为方式是中国传统利他思想与西方礼貌原则的有机结合。

三、结语

虽然礼貌原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被提出的,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诞生时间相差甚远,但是其中微妙又高度的契合将它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也说明了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优秀的相处模式都是相似,有固定框架的,我们可以通过深入学习礼貌原则和中国传统文化来提高言语交际的能力,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卢敏. 汉语礼貌原则探析[J]. 学术界, 2007, 000(003):229-233.

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1992(04):10-17.

刘润清. 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1987(02):42-46.

徐盛桓. 礼貌原则新拟[J]. 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 1992(2).

潘彦谷, 刘衍玲, 冉光明,等. 动物和人类的利他本性:共情的进化[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作者:安徽农业大学  18中文  蔡思瑶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