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巢湖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风雨多经志弥坚,浴“水”重生焕生机

社会实践 时间:2021-09-03 18:09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7月下旬,巢湖学院赴王家坝蓄洪区产业转型发展现状调研团深入阜南县王家坝镇,解码濛洼蓄洪区居民生活保障背后强有力的支撑,切身领会“王家坝精神”。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文/杨青 图/钱星月、王晨曦 审/朱玉票)  2020年7月20日,千里淮河的“定盘星”王家坝闸时隔13年开闸泄洪,沃野千里,变成一片泽国,一时间“舍小家为大家”的新时代王家坝精神广受点赞。时隔一年,盛夏又至,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了解王家坝人民真实生活现状,聚焦助力乡村振兴。7月下旬,巢湖学院赴王家坝蓄洪区产业转型发展现状调研团深入阜南县王家坝镇,解码濛洼蓄洪区居民生活保障背后强有力的支撑,切身领会“王家坝精神”。

镇容镇貌焕活力 基础教育吐新芽

7月24日,调研团踏入王家坝镇,笔直的沥青马路,道路两侧绿树成荫,数百平米大小的文化休闲广场成了当地居民的活动阵地,好不热闹,濛洼大地一派勃勃生机。“在政府的帮助下,这几年镇上的发展越来越好,家家都盖起了小楼房,交通出行也越来越便利,到县城上去只要到大广场上搭班车就行了。”当地村民激动地和调研团分享了家乡的变化。小镇中,共享单车的投放方便了短途出行,美食街的涌现带动了当地消费领域发展……镇上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逐渐呈体系化。学校、医院、超市、商场、美食街、共享电动车等齐刷刷涌现,镇容镇貌焕然一新,焕发了新的活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镇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教育。当天,调研团还走进了王家坝中小学校,王家坝中心小学程校长、王家坝中心学校李主任热情地接待了调研团一行。交流中,调研团了解到近年来镇上师资力量和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美轮美奂的新教学楼、舒适整洁的新课桌、崭新的塑胶跑道、绿草如茵的足球场……同时校内还开设了课外兴趣班,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践行初心六十载 薪火相传砥砺行

王家坝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处于淮河的咽喉,当年毛泽东亲自提笔写到“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王家坝闸自1953年建成以来,为削减淮河洪峰、保淮河安澜立下了汗马功劳。7月25日上午,调研团沿着刚竣工不久的濛河河道向王家坝闸管理处走去。据王家坝闸管理处张主任介绍,濛河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民生工程,它在原有河道基础上加深拓宽,汛期时起到分洪作用,以此减轻淮河干流压力。现在规划实施将更多的河道纳入到分洪体系,这样洪水灾害对农田的影响将会减轻,农户的损失也会降低,当地人都把这一民生工程亲切地称为“总书记工程”。当询问他们的日常工作时,张主任表示,平时就是对淮河水位进行监测,他们的管理工作就像预备打仗一般,更注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如今,历经六十多年,王家坝闸放闸16次,几代人的奉献、坚守、不屈和乐观铸成了“王家坝精神”。团队走访的当天,当地来了不少外地游客,陈女士表示,“这几年王家坝精神不断被提起,想到这儿实地走一走,更深刻地学习一下。”前不久,这里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各地的游客携孩子慕名而来,希望通过实地学习让孩子了解“王家坝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深沉大义,舍局部为全局的奉献胸怀。

站在濛河畔,平静的淮水缓缓东流,与“王家坝闸”红色字样遥相呼应,这一精神是几代王家坝人赓续不断地奉献,是当代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格局。其代表了时代响亮的号角,是时代鼓点下生动的注脚。王家坝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儿女历久弥坚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织牢民生保障网 打造“圩”美新生活

把人民需要摆在首位,王家坝带给当地群众的这份“踏实”是人民至上的情怀。7月25日下午,调研团来到王家坝镇镇政府,了解濛洼蓄洪区人员转移安置及生活情况。镇政府机关处负责人告诉队员们,蓄洪区里共有131个庄台和6个保庄圩,在泄洪之前,已将蓄洪区的农户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庄台和保庄圩,政府采取补偿货币款、县城购房补贴以及建设保庄(圩)等方式保障蓄洪区受灾群众生活。为帮助农户尽快恢复生产,政府还为受灾群众提供了经济补助、技术帮扶,目前部分庄台也开始试点开展旅游业、新农业,让当地群众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通过当地政府的不断努力,蓄洪区群众生活越来越好,如今,圩内人民生活安定,镇上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备,逐渐成体系化。未来,濛洼蓄洪区将在圩内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当地留在乡镇的农户提供就业,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https://upload.ahdxs.com/2021/0916/20210916160436986.jpg

风劲潮涌奋楫先 唱响共同致富歌

为深入了解濛洼蓄洪区产业现状及未来转型发展的深层动力,7月26日上午,对当地企业进行了走访考察。调研团沿着总书记考察时的路线,走进了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标语分外显目,车间里“哒哒”的缝纫机转动声不绝于耳。红亮箱包有限公司王恒亮厂长是返乡致富创业的典范,年轻的时候在外地打拼创业,2016年返乡投资建立了红亮箱包厂,逐渐成为当地带动就业、助力脱贫的“生力军”,当地很多留守妇女通过在红亮箱包厂扶贫车间就业实现了“家门口的幸福”。据王厂长介绍,去年受洪涝影响,工厂扶贫车间停工15天,即使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但工厂给员工的补贴仍照常发放。风劲扬帆助振兴,红亮箱包厂用缝纫机唱响了乡村振兴致富歌。

当天,调研小分队还来到蓄洪区郜台濛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了解蓄洪区农业发展的切口。负责人张经理介绍到,蓄洪区依托淮河和低洼地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在濛洼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变水患为水“利”,变劣势为优势,企业日常致力于对本地农户进行技术帮扶,定期会有专门的农业技术帮扶人员教农户养殖、种植等技能。

盛夏时节,烈日当空,洪水退却后的农田绿野葱葱,孕育着新的希望。“深水鱼、浅水藕、滩头洼地植杞柳,鸭子白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在濛洼蓄洪区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走适应性农业发展道路,挖掘特色、培育特色、创造特色,充分彰显了当地农户的智慧,一座座湖心庄台不再成为困人的“孤岛”,而变成了当地发展的“金钥匙”。

历经3天的调研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探寻濛洼蓄洪区的“王家坝”答案,深刻领会到王家坝精神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当以王家坝精神为旗帜,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实学实干中绽放绚丽之花!”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