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实践调研——观隋唐大运河百态,悟历史兴亡之情状

社会实践 时间:2021-08-24 13:41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淮北“童心向党 ,携‘守’同行”社会实践团队在7月14日至7月19日对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开展了调查工作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天地悠悠,运河泱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淮北“童心向党 ,携‘守’同行”社会实践团队在7月14日至7月19日对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开展了调查工作。在“党的领导下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的调研主题下,通过参观法、文献法、调查法从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展开调研,详细听取了馆内工作人员与其他游客的相关意见。“雪浪千里,云樯八方。”观运河,悟兴亡,对于此番调研,我深有感触。

    感悟之一:要紧紧跟随党的步伐,全心全意为大运河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运河的发展之路如此崎岖,在历朝历代的变迁中仍然保持其基本风貌,深受一方百姓的喜爱。在利用大运河的过程中,人民发展起来了航运事业、渔业等其他服务产业。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运河的保护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指挥和人民群众的指挥。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一心一意跟随党的步伐,中国的各项事业才能发展好,前景才是一片光明的。大运河的发展亦然,只有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科学利用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其前景之广阔、发展之势头是我们所翘首以盼的。 

      感悟之二:要科学保护大运河的航运、蓄水功能,不要过度利用。 

 大运河本身是生态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一部分,由于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较强。因此,在开发利用大运河的过程中需要慎重开发。无论是作为航道运输,还是渔业开采、历史展览,都要按照大运河的承载能力来进行,避免大运河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枯竭,造成长久和难以弥补的伤害就得不偿失了。

      感悟之三:大运河精神是人民群众团结一心精神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工匠精神和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传统。

 大运河的开挖起初就依赖于人民群众的辛勤付出,甚至是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才有如今这个中国古代的奇迹工程。难以想象,当时有多少贫苦百姓因为开挖大运河丧失掉自由,乃至于生命;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在中国古代技术和设备都相对贫乏的情况下,需要多少技能卓越的工匠和设计师才能设计出如此庞大、充满智慧的工程。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大运河的建成本身就是人民群众合力绘制的伟大艺术作品,它屹立在历史的沙尘中,却不能影响它的丝毫色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直接肯定了人民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否定了英雄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错误言论。大运河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民刻苦努力、咬紧牙关和流血不流泪的朴素精神的代表。

最后,我对于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和起落有了全新的认识。大运河从书页上、电子屏幕上的平面图形突然变成了眼前可见的实体,这使得该建筑在我心中瞬间变得立体可亲了。参观大运河本身不是目的,了解了大运河和其深厚的运河文化才是我此行真正有意义的地方,大运河精神是中国人改造世界、征服世界精神的代表,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正是在这种伟大精神的感召下建设一个个伟大的奇迹。作为代表这种精神文化的大运河,我们后人只有更加珍惜、有限度的开发利用它,保存它的历史文化特色才是对它最好的崇敬和爱戴!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