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砚香千古,继往开来

社会实践 时间:2021-07-16 11:01 点击: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导读]7月15日,“品歙雕,传匠心”团队来到了歙砚城寻访了两位青年歙砚雕刻师——叶家宁和王卫平老师。

      7月15日,“品歙雕,传匠心”团队来到了歙砚城寻访了两位青年歙砚雕刻师——叶家宁和王卫平老师。叶家宁和王卫平同是雕刻大师程礼辉门下弟子,于2020年一同被评为全国轻工技术能手。

全国轻工技术能手奖章(包文静 摄)

      程礼辉,高级工艺美术师,黄山市歙砚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在歙砚雕刻方面造诣颇深,尤其擅长人物砚雕,其所制作品构思新颖,蕴意深邃,融古典文学、绘画、篆刻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文人砚”特色。

      叶家宁和王卫平从高中起就开始接触歙砚雕刻,到如今已有十几年。高中毕业后,两人先后拜入程礼辉门下,经过三年苦修最终成功出师,自立门户。

      在谈到歙砚雕刻中遇到的困难,王卫平表示,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刚从师父那里出来的时候。因为学艺时是由师父布置任务,有不懂之处也可以随时请教师父,只要认真学习,很多事情不需要考虑。出师之后发现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歙砚雕刻需要自己着手设计,所以要逼着自己去学习书法、绘画。同时也不能固守成规,需要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才算是真正出师。在经营方面,由于早前不了解市场行情,最初的雕刻作品几乎无人问津,直至后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情况才慢慢好起来。在王卫平老师的店内我们一眼就注意到了展示台上的歙砚“古书”——就是将砚雕刻成《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书籍的模样,不同于先前我们参观过的山水人物歙砚。王卫平老师向我们介绍,这就是他自己在歙砚上的创新与发展。

歙砚“古书”(包文静 摄)

      谈到继承和创新时,叶家宁表示,刚刚出师的时候,他更多地继承师父程礼辉的雕刻技法,主要是雕刻人物为主。后来由于一直雕刻人物,店里面的歙砚品种比较单一,慢慢地开始探索花鸟的雕刻,丰富整个歙雕的品种。

团队队员正在听叶家宁的解说(包文静 摄)

      谈到歙砚目前的传承情况,王卫平表示虽然现在有很多学习歙砚雕刻的学徒半途而废,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不失为一种好的现象。这其实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最后能留下的都是用心做歙砚的人。前些年歙砚雕刻非常火热,当时的歙砚市场乱象丛生,甚至有人学了几天就出师,开始雕刻进行售卖了,这样非常影响砚台的质量。反而现在坚持到最后都是一些用心雕刻的人,这样不论是对于市场还是传承都是有好处的。

调研人员正在采访王卫平(包文静 摄)

      作为青年一代的雕刻师,谈到青年一代未来的发展时,叶家宁表示,青年一代一定是会越来越好的,因为他们是站在老一辈艺术家的肩膀上的。况且现如今工具使用、资料查询相较于之前要方便许多,歙砚一定会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