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关于大学生返乡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

社会实践 时间:2021-03-02 15:28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本调研中主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来研究大学生返乡后怎样和政府联合来推动乡村振兴。

       摘要:如今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型技术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助力其发展,这部分人才的主要群体为大学生。而部分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基本需求无法解决等生存问题,且各区域政府要适时推出有效政策吸引人才,二者需要互补互赢。所以在本调研中主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来研究大学生返乡后怎样和政府联合来推动乡村振兴。主要探讨大学生对返乡助力乡村振兴的意愿,大学生对家乡政策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对家乡的看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大学生和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共同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对以上问题和数据的研究总结 提出了以下建议:1.营造市场物质环境,正向引领顶层和基层文化。2.发挥基层基层政府建设作用。3.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促进城乡一体化,杜绝悬浮式发展方式。4.抓准问题导向,人才、乡村、高校协同发展。5.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优化配置区域人才结构。最终本调研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乡村振兴

        合肥工业大学:童宝才、张勇、叶明松、刘红良、焦杰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掀起返乡创业、就业热潮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战略的深入和有效实施,为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返乡创业、就业的机会。习近平曾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能够返乡扎根农村进行发展创业。尽管农村目前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经济条件也比不上大城市,但从中央出台的文件政策中可以发现,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这也意味着将来在农村会有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大学生正是农村创业就业所需要的创新型、技术型人才,乡村振兴战略也为毕业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发挥个人才干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2、政府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政府和高校采取了许多措施营造返乡创业的风气以鼓励大学生进行返乡创业。2018年李克强总理曾指出对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些措施有效动员了人才返乡,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

3、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大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相应的就业形式也变得十分严峻,经常会出现大学生毕业以后就业难,找不到工作的问题。返乡创业就业不仅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还能为农村吸引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二)研究意义

1、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振兴乡村是国家近几年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重大机遇。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新时代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无疑是乡村发展和“三农”工作的主体,是推动农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国家鼓励大学生进行返乡创业、就业是为中国乡村发展现代化培养和储备人才,为加快乡村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由此可见,乡村发展人才是关键,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

2、缓解就业压力,助推乡村振兴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难成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不仅响应了国家政策的号召,而且可以缓解大学生毕业所面临的压力。返乡创业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通过自主创业可以为农村吸引人才,促使家乡经济不断发展。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次研究依据大量且有效的社会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大学生就业现状,由表及里,将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有机结合,深入分析大学生返乡创业现实困境与解决途径,对数据进行认真总结分析,进而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归纳而言,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为:

数据方面:通过大量问卷调研以及现场采访数据展开分析,数据资料详实可靠;

视角方面: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分析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诸多阻力,综合调查未毕业大学生和已毕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意愿,进而探讨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方法方面:将理论分析与实际研究相结合,有理有据,并且基于国家、政府乡村等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应用方面:本作品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更多就业发展机会,并为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五)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为在校大学生和已返乡就业的大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增加对课题背景和相关政策的了解,采用网上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的方法,共收集有效问卷337份。在337位被调查者当中,有175位愿意返乡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另外162位不愿意返乡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问卷收回整理后,对数据进行了整理总结,并进行了大学生基础信息、有意愿和无意愿大学生影响因素的交叉分析等一系列统计分析。

       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被调查大学生的个人情况、对返乡创业就业政策是否了解、是否愿意返乡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及其原因、对家乡的印象以及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等等。通过整理和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回村创业发展的因素。

(六)调查质量控制

       首先是问卷的质量控制:本次网上问卷调查共收到问卷337份,问卷回收后,小组成员对问卷进行认真审核整理,在确保无问题之后共得到有效问卷337份,有效可用样本率100%。实地访谈质量控制:在访谈过程中会根据被访谈着是否为已毕业大学生提出相应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对被访谈人员分类,确保访谈之后进行内容分析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访谈人员需要与被访谈者拍照,进而确保访谈的真实性。在访谈结束后,由访谈人员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得到有效访谈实录。

二、文献综述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返乡创业就业的良好风气。但仍有很多地区的大学生由于乡村经济发展落后,科技不发达等因素不愿意返乡创业就业,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现有的研究对于影响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因素以及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主要是从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从大学生个人思想认知层面,认为大学生内在主客观因素对返乡创业活动具有影响,个人思想认知,家庭经济条件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展开,深度分析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情况,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分析张栋洋认为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对其是否返乡创业起重要影响,要促进乡村振兴必须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转变思想观念[1]。同样,金益多通过对农村生源大学生问卷数据的整理分析,建立模型发现提供创业资金,改善大学生家庭物质条件,以及转变父母、亲戚朋友对农村创业的思想认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回乡发展[2]。

       二是社会层面,阐述群众、社会和媒体等外部因素会对大学生返乡创业产生外在影响。冯先礼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除了大学生自身因素外,社会上对于返乡创业的看法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影响,促进大学生返乡首先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创业风气,从而激励大学生返乡[3]。王娟、周勋章等在对调查数据分析后得出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返乡的一大重要因素。其中社会偏见的影响,包括父母、亲戚和朋友等对在农村就业的偏见,以及农村相比于城市落后的经济面貌和科技水平都阻碍着大学生返乡创业,提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相关福利制度和鼓励政策能够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到返乡创业的热潮之中[4]。

       三是从国家政策层面分析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政策对大学生返乡创业产生的影响。杨妍、洪岩在对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研究中发现,国家政府的创业政策对引领大学生返乡创业具有宏观调控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返乡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机遇,指出政府和国家应当完善相关鼓励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回乡发展[5]。丁闵江指出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下,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国家和政府缺乏对返乡创业的针对性支持政策,应当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配套政策,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6]。

       从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成为近几年所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通过探讨影响大学生回归农村创业成功的因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将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认真比对和分析,探究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促使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路径。

三、返乡大学生流失的现状分析

       (一)总体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明显提升,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势能不断积聚和释放,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乡村留不住人,空心化现象越来越普遍,一些村庄甚至陷入衰败与消亡中,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城乡两极分化的局面,资金、技术、资源、人才迅速涌入城市地区,促进了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聚集导致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相反,农村地区的资金、资源、技术等严重不足,导致青壮年群体外流,这又进一步加剧农村地区的贫困,逐渐拉大了城乡差距。

       (二)年龄分配: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大学生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是未来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必需的人力资本。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其在创造力、社会经历、对农村的了解程度以及就业导向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农村就业优势。在现有政策的引导下,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优势,而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但当前更多的人对投身农村发展的职业选择持普遍的消极态度,包括农村籍大学生,这不仅限制了乡村振兴发展的进程,也是对自身发展的一种限制。[7]

       (三)大学生类别:经过对各个地方的大学生进行调研和数据统计,如图3-1所示

图3-1(数据来源网络)

       理工科的大学生占38.50%,而像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则显得少之又少,农学占1.24%,管理学占19.03%,医学占6.42%,教育学占4.45%。这充分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科技发展的道路,而对于农业、管理和教育则显得不是那么关注,因此目前培养这些方面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四、返乡大学生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就业的政策保障性不高

       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项目在农村籍大学生的返乡就业选择中处于首选地位,但从大学生愿意返乡就业的情况来看,更多的大学生并不会计划返乡就业,即便是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计划回到家乡就业,也更多的是选择驻扎家乡所在城区。

       根据政府所施行的现有政策,农村岗位的任期较短,且往往不能使大学生真正了解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不能使其真正投身于农村发展实践。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以此为跳板,为城市就业做准备。

       经过相关调研和数据分析,如图4-1和图4-2所示

图4-1(数据来源网络2019)

图4-2(数据来源网络2019)

       大学生不愿意返乡就业的最主要因素还是不看好家乡的发展,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自己想在外面闯闯。农村的就业保障不完善,是现今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一个大阻碍,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需要往往与农村就业现实情况存在冲突。

(二)高校教育导向存在问题

       高校的教育课程资源开始向大学生就业倾斜,也提升了对大学生就业实践的重视程度。但具体到细节上,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在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多数农村家庭长期以来扎根于农村,没有更多的社会网络去支撑农村大学生拓宽发展渠道;相比之下,城市家庭具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城市地区人员密集,经济发达,其享有的物质资源要比农村家庭丰富得多,这就为子女就业或者晋升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支撑条件。

       从高校现今的就业培训政策和课程来看,其缺乏人员的异质性分类,普遍以平等教学为实施就业培训的基本方针。从学校课堂教育的公平角度来看,学校并未注重分析和改善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竞争时处于相对劣势的现状。课堂内部也是更加倾向于传授学生平等就业的求职观念,对农村就业政策和岗位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农村就业的引导仍有所欠缺。造成这些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任课教师观念的局限性,很多就业指导教师对农村就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搜集相关资料以客观分析其价值与意义,也就无法客观地向学生传达农村就业的正确观念。

(三)部分农村居民对农村就业认知不清

       受传统思想影响,很多农村家庭依然存在的大城市就业观,认为大学学成后,应该去更加发达的城市地区就业,不应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浪费资源”。尽管现今部分农村发展状况较好,但很多农村父母仍会将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当成一件十分值得夸耀的事情,并认为大学生就应该留在大城市,那样才是体面的。此外,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政策信息接收不畅,或者即便接收到相关信息,也并不能对其进行很好的解读,极容易忽略或者误读政策信息,最终不能很好地正视和分析现实状况。这种情况的存在除了受农村居民自身文化水平影响,政策宣传不到位也有一定的责任。从大学生是否了解家乡的返乡就业政策来看,学生群体在外地求学或工作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基层的政策信息,这会造成就业导向上的偏差。父母在“城市就业好”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一味地催促子女前往发达城市就业,结果使更多农村籍大学生从城市的最底层开始奋斗, 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其很难实现个人阶层的向上流动。

       从性别角度看,普遍观念认为收入高、创造经济价值是男性就业主体应该追求的,而工作稳定或者嫁个好人家就成了对女性就业主体的期望。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种观念更为深刻,但其偏离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不利于协调就业中农村籍大学生的人员结构;也使农村籍大学生缺乏来自家庭的支持,会对其心理造成不良影响,难以实现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效果。

(四)农村籍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大学生群体经过长期的校园生活,对真实的社会环境并不十分了解,尤其是极容易造成就业期望与实际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的状况,多数大学生一开始求职期望过高,在求职过程中逐渐接受现实,但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城市就业依旧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这也造成了对农村岗位的忽略。当然也有部分农村籍大学生将政府提供的农村特殊政策当作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把政策优势当作跳板,其本质更多的是想要享受这一政策带来的其他优势,如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研究生时会有加分或者单独划线的政策等。另外,很多农村籍大学生存在就业从众心理,在信息获取、地点选定、期望设定和岗位选择等多个方面都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加上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使其不能客观地分析就业的合理性,不能理性地结合自身优势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但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农村籍大学生都应该返乡就业,还是应该在了解政策的同时就做好职业规划和前期考察后进行科学分析,理性选择就业对现今农村籍大学生具有积极意义,青年大学生是具有创造力的,其发展潜能也是无限的。

五、返乡大学生流失的影响分析

(一)返乡大学生流失对组织建设方面的影响

       返乡大学生的流失导致村一级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致富、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成效不明显,号召力不够,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弱化,由此带来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后备力量不足。随着大部分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村内可培养的年轻干部苗子越来越少,有些村级党组织只能“矮子中选将军”,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村“两委”班子的难度较大。另外由于培养考核选拔机制不健全,个别村支书思想不解放,不给年轻干部分配主要事务,导致年轻干部协调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足,关键时候不能独当一面。

(二)返乡大学生流失对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

       返乡大学生尤其是乡村农业大学生的流失必然会导致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业科技推广受阻,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第一要素,农村留不住人导致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十分紧缺,种地人员“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他们大多已经力不从心,结果造成耕地闲置,利用率下降,农业生产因此受到制约。另外,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部分有技术、有文化、有追求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使得农村居住的大部分是儿童、妇女和老人,他们大多数缺乏劳动力、缺乏知识型人才,导致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对新品种不了解、对新技术不熟悉、对新信息不接受,即使土地不荒,大部分采取的是较为粗放型的种养殖模式,导致土地利用率还是不高、种地效益还是不好,高效农业发展迟缓。

(三)返乡大学生流失对文化发展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乡村儿童从小外出就读,本地生源地大量流失,导致本地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生源质量不高,升学率、一本录取率不高,再加上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不理想、职业培训欠缺,个人发展受限、社会认可度不高,越来越多的优秀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想方设法调离或考离乡村,部分优秀教师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被高薪聘走。优秀教师外流,高层次教师难以引进,让乡村教师面临着数量、质量上的双重危机,乡村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又进一步促使大批优质生源到外地求学,如此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返乡大学生的流失使得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农村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乡村封建迷信蔓延,村民道德观念弱化,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之风逐渐衰败,奢靡浪费、赌博成风、畸形攀比的不良习俗日益泛滥,严重破坏了乡村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返乡大学生流失对社会发展方面的影响

       返乡大学生的流失意味着一部分青壮年离开农村,外出务工、求学、创业,从而导致了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现象严重。

       大量的留守儿童由祖辈看管,父母监护教育角色长期缺失,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加上现代越来越普及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使得年轻父母辅导子女学习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降低使得乡村人才数量岌岌可危。

       随着乡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养老机构与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大量空巢老人无人照料,多数患病,长期缺乏子女关爱,晚年生活状况令人堪忧。

       由于思想观念保守、文化水平较低、家庭负担较重,一部分家庭的年轻男性选择外出务工、创业,而农村妇女因为要照料家里的小孩和老人,留在了农村。这些留守妇女需要担负起照顾支撑整个家庭的重担,生活压力较大,加上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缺乏交流沟通,许多留守妇女与丈夫、公婆关系不和睦,家庭关系不和谐。同时,农村文化活动少,没有丰富的日常娱乐,妇女们的精神文化空虚。[8]

六、实证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问卷设计思路

       在本文问卷设计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前人和其他问卷结果后,寻找出同类问卷的规律,根据此规律反映出同类问卷多有以下几部分组成:问卷对象的基本情况,问卷对象的意愿,问卷对象对问卷中影响因素的认知。根据小组成员的反复探究和修改,最终确定问卷内容,所以本问卷是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回收的数据是可靠的。

       本问卷共设计13个问题,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问题1-3为大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其性别,学历,专业类别;第二部分问题4-8为大学生对家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了解程度,意愿,愿意(或不愿意)返乡助力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和对家乡的主要印象;第三部分问题9-13为大学生对乡村人才振兴的看法,如何在政府的调控和自身因素下促进大学生返乡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和看法。综上方便系统分析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影响现状和未来展望。

2、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本文数据是基于关于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小组2021年1月底-2月初的问卷调查,该调查采取网络问卷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不同省市抽样选取个体,研究小组共计回收有效填写问卷337份,最终选取有效样本总数为337份(有效可用样本率为100%) 其中调查对象为本科生的共计331份,研究生25份,博士生1份。自2021年1月29日至2021年2月2日共收到份来自安徽、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区,福建、广东、江浙等东南沿海地区,四川、云南、重庆等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及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的337份有效问卷,该问卷涵盖了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医学、师范、文法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较全面的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返乡就业与乡村振兴的态度和看法。具体情况见下图。

(二)问卷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分布

      

大学生基本信息分布

       由此次调查可知,发放的问卷填写中,男女比例较为均衡,约各占50%,其中主要群体为大学本科生,占比为92.3%,还有7.4%为研究生,博士生占比最少,为0.3%。所有群体中约35%为工学专业,27%为理学,这两类专业占比较大,管理学次之约12%,医学和农学占比较为接近约8%,文法类和其他专业类别都占比较少约为3%。在整个问卷调查中我们着重分析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和如何推动大学生与政府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2、大学生对返乡就业看法的分析

(1)大学生对家乡返乡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

       由表6-1可以看出,在所有受访者中有高达45.9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对家乡返乡就业政策不太了解,更有26.11%的受访者对家乡返乡就业政策完全不了解,仅有19.29%的受访者对相关政策有一定的了解,而选择“很了解”选型的有29人仅占所有受访人群的8.61%。

表6-1

(2)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积极因素

       表6-2数据显示,在愿意返乡就业的175名受访者中,有62.29%的大学生认为在家乡创业就业“工作较稳定,就业压力小”;有78.86%的大学生认为“离家近,有归属感”,这两项是唯二得票率超过50%的选型,而“生活成本比较低”及“自身理想抱负,想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均以42.29%的得票率位列第三,其余选项中,“环境适应”得票率为32%;“配套设施齐全”得票率为29.71%;“薪资水平比较高”得票率为28.57%;“家乡鼓励返乡就业的优惠政策多”得票率为27.43%,均在30%附近得票率相差较小,对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影响较小。由此可以看出强烈的家乡归属感和稳定安逸的工作环境是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最为关键的积极因素。而生活成本较低和大学生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理想抱负是各乡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先天优势,应当充分发挥乡村自身的优势增大人才吸引力。从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倾向于更加安逸的未来生活,这也与当代大学生抗压能力不足的现象相符。

表6-2

(3)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消极因素

       在受访的337人中,有162位大学生表示自己不愿意返乡创业就业。表6-3数据显示,在这162位受访者中有66.05%表示家乡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够齐全”是他们不愿返乡就业的因素之一,而有69.14%的受访者想在外面闯一闯所以不愿返乡创业就业。在其余选项中,“就业机会不多”得票率为32.1%;“薪资待遇比较低”的得票率为21.6%;“家里人更支持在大城市就业”的得票率为20.99%;“家乡吸引人才政策力度不够”的得票率为25.93%;“家乡娱乐活动不够丰富”的得票率为24.69%,另外有5.56%的受访者还选择了“其他”选项。“基础设施条件不够齐全”和“自己想在外面闯闯”两个选项的得票率远超其他选项。因此,落后的基础设施及经济竞争力不足,无法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是当代大学生不愿返乡创业就业主要原因。加快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快促进乡村产业的兴旺,提高乡村的经济吸引力是挽留人才的关键举措。

表6-3

3、关于大学生对返乡就业看法差异性的分析

表6-4

       (1)不同性别。在受访的337名大学生中有女生169人,男生168人,两者基本持平具有可比性。受访女生中有92人表示愿意返乡创业就业,如图表6-4占受访女性总数的54.44%;而受访男生的这一比例为49.4%,较低于受访女生的比例,可以看出女性相比男性更加愿意返乡创业就业。

       (2)不同专业。本次问卷涵盖了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医学、师范、文法等各大类专业的大学生。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有47.83%愿意返乡创业就业;工学专业的大学生有52.13%愿意返乡创业就业;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有51.85%愿意返乡创业就业;师范专业有76.1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返乡创业就业,是比例最高的一类专业,原因可能是教师职业较为稳定、就业竞争压力较小,上文提到在愿意返乡就业175位受访者中有62.29%认为“工作较稳定,就业竞争压力小”是他们愿意返乡的原因;其次是农学专业,有66.67%的农学专业大学生表示愿意返乡就业,其原因可能是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在乡村可以找到更多专业对口的职业和岗位;而这一数据比例最低的为管理学专业和文法专业的大学生,数据分别为41.03%和41.67%。

       (3)不同地区。问卷发放的地区不尽相同,其实不同地区的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印象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大学生在求学时远离家乡,会看到更多广阔的天地,所以地域也是他们对自己家乡印象不同的一个根本原因。此次问卷调查的地区有发展迅速的地区,也有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在不同的地区中大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是不同的,例如沿海地区的发展较快,各方面条件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内陆落后的地区,但是落后地区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发达地区。所以在客观上看一部分大学生的家乡并不是那种十分完美,十分能吸引人才的,这也就更需要国家,政府和大学生之间相互调控,家乡的发展不好正需要大学生留在家乡,助力家乡的发展,而大学生不能只因为客观因素而放弃家乡的发展,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 表6-5

4、如何推动大学生与政府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1)在发展乡村振兴中如何接受人才的分析

       乡村人才振兴不仅仅要将本土人才留在本土,更要将外部人才引进来。近年来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活力,所以“引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是如何将有效的人才引进是关键,不能有地域的限制,要按需引人才。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从政策支持,还要培养激励这些引进的人才。“留人才”同样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政府做到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完善人才建设体系,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吸引人才的好环境。这两种缺一不可,而且在招到人才之后如何将人才资源投入到乡村的发展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要通过深入了解发掘出人才和乡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两者,另一方面要将人才的实际作用应用在合适的领域,才尽其用,为人才和乡村发展创造更好的机会,这样才能使政府与大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2)大学生对政府有关人才引进的建议

       为了更加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返乡就业的看法,我们通过调查问卷总结了大学生对政府有关人才引进的若干建议。根据表6-6数据显示,在“您认为政府应当如何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一问中,有68.5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当“出台鼓励大学生返乡的相关政策”;有67.06%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当“加快乡村经济发展 ,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有70.03%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当“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提高大学生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72.1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当“提高返乡大学生的津贴福利”;仅有3.56%的受访者选择其它。政府的支持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关键钥匙,如果政府能够在各个方面作出对大学生有力的帮助,即使有一部分大学生离开了家乡,但是最终会被家乡的福利和发展吸引回流,这样政府就发挥出了有效的职能。

表6-6

(3)在返乡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希望得到的帮助

       在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归纳了当代大学生在返乡创业就业的过程中希望得到政府哪些方面的帮助。如表6-5所示:有70.92%受访者希望家乡政府增加创业就业的渠道,是就业渠道多样化简洁化;有76.85%受访者认为家乡政府应当给予返乡就业大学生更多的政策倾斜;有79.82%的受访者希望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得到财政补贴,以减小自身的经济压力,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创业就业当中去;有72.11%的受访者则希望可以在返乡创业就业前可以得到相关的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是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和就业环境;另外有3.56%的受访者希望得到其他方面的帮助。

表6-7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手段 表6-8

(4)大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上表中大学生认为深入基层,如表6-8所示了解农村的占87%;积极参与振兴乡村的志愿活动的占85%;提升专业技能,投身乡村建设的占83%;下乡实践,总结经验的占79%;其他占比为0.3%。通过分析发现大学生对于自身的素质技能等个人能力还是看的十分重要,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上作出自己的贡献,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首先走入乡村,了解乡村,要根据自身优势选择性地参与进乡村的发展,而不是毫无目的地返乡,最后一无所获。只有到实地进行学习,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到乡村的发展情况,能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得。

(三)实地访谈

        此次实地访谈小组成员共采访20人,采访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六安,安徽合肥,安徽滁州,甘肃酒泉和福建龙岩这五个地区,经研究和类比发现,采访的结果大致相似,采访样本数据已达到饱和,所以最终共采访20位有效样本。

七、结论与结果分析

大学生缺乏返乡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所有愿意返乡就业的的175位受访者中仅有32.57%的大学生对家乡创业就业的相关政策有所了解,而有较深入了解的大学生仅占16.57%。

乡村发展落后导致人才吸引力不足。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名义增长6.9%,实际增长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名义增长3.5%,实际增长1.2%[8]。可以看出,尽管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逐渐缩小,二者仍存在巨大差距。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以打分的形式,向337位受访大学生了解到其对家乡在九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如表7-1所示,在“国家对家乡的扶持力度”、“就业机会”、“福利政策”、“人际社会关系”、“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生活居住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九大方面,得一星和二星的比例都超过了50%,可以看出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对家乡的综合发展水平并不满意,乡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过低,严重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表7- 1

乡村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近五年来我国的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如图7-2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56.10%提高到2019年的60.60%,而农村人口进一步流失,我国农村人口占比由2015年的43.90%降至2020年的39.40%。

图7-2(数据来源网络)

       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是大势所趋,国家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返乡人才,尤其是大学生这一支充满新鲜血液的群体,早在之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展改革委就业司巡视员哈增友表示,支持各行各业人员返乡创业,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2015年以来,我国出台的相关部署政策已得到有效实施,且优势显著,返乡群体日益增多,且大学生对返乡创业就业的影响最为广泛,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创业助力农村发展等等都对家乡和社会的进步作出杰出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多次对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未来城乡建设一体化的道路上,大学生始终是最主要的战斗力量,关于大学生返乡助力农村发展始终是我们国家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视的,大学生的发展与家乡的发展“同命运,共呼吸”,部分地区农村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不够明朗,但是大学生迎难而上,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以身作则,大学生和当地政府将农村建设的放在最为重要的一环,这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要需求,也是最终城乡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福利政策和有利的条件来积极鼓励大学生返乡,这点相比较十年前是极大的进步,同时我们所处的时代更是需要大学生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同时,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大学生的未来是光明的,大学生的活力就是明日的朝阳,他们选择返乡助力乡村振兴既能积极推动家乡发展,同时也是社会焕发蓬勃生机的动力源泉。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将国家,政府和人才三者紧密相连,融合各方条件,搭建合适的平台,创造有利的环境,才能将大学生返乡助力农村发展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对于自己的家乡和社会的发展都能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对整个国家的未来都会有更明确的方向。

八、对策

(一)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打通大学生返乡助力最后一关 

1、营造市场物质环境,正向引领顶层和基层文化

(1)营造市场环境,引导农村籍大学生“回流”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从2021开始,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步入正轨,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一大“垫脚石”。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发展,以乡村为基础点自主创业等都为农村籍大学生提供了用武之地。提供试炼平台,增加基层岗位,联合企业建设驻村基地,政策跟进自主创业等,提供就业机会,充分发挥调控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避免农村籍大学生回村无事可做,被动失业,充分促进农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逐步引导大学生回流助力乡村振兴。

(2)营造物质环境,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福利政策

       细化区域,从上到下,由顶层到基层,分级分类划分地方区域,各级政府联动,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因地制宜设立福利政策,对于基础设施差,工作环境差,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区域加大补贴政策;充分考虑返乡就业创业的难处,对于大学生本人及家属给予相应的优惠及政策支持;开设社会性补助金,对于基层工作做得扎实的个人,创业活动做得好的企业给予一定奖金,同时,对于遇到困难的创业就业活动给予政策扶持,充分认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政策的可实施性。

(3)营造文化环境,引导正确价值观及社会观念

       积极利用基层组织的动员、宣传、引导功能,在管辖范围内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利用展板、宣传栏、宣传视频、主题宣讲、宣传册之类的方式,将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相关的内容要宣传到每—个居民,继续充分调动鼓励当地人民群众自发地宣传动员;持续打造以乡村人才振兴为主题,以实际乡村振兴人物为原型的艺术创作和创意产品,利用文化旅游资源,自媒体资源等营造文化环境,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念,提供一定的文化载体,破除思想束缚,价值贬低,社会角色限制,刻板印象等。

2、发挥基层基层政府建设作用

       基层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革命者,守关人,在群众和政府之间起着杠杆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是块硬骨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基层政府落实相关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开拓进取,打通大学生返乡助力的最后一关。由政府牵头督促,社会各界协同配合,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供相关创业“一条龙”服务,加强初创团队结对帮扶,降低创业门槛,使初创企业平稳度过高风险时段;为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扩大贷款体系,建设融资平台,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毕业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建立专项创业就业信息资源库,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相互配合,减少复杂手续与审批程序,避免创业周期的延长、创业风险加大。

(二)建立健全人才扶持政策长效机制

       发挥各部门,各政府特别是乡村基层政府的宏观统筹作用,以主人翁的姿态引领基层人才建设,做到留得住,用得着,做得好,把人才培养,特别是新鲜血液得注入纳入总体的发展规划当中;加大农村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以效益为抓手,保障人才回流和外来人才流入,鼓励说服大学毕业生回乡返乡工作;集中力量加强乡村人才引进后续培养,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人才培养和跟进学习中的作用,以学促学,以学带动,留住人才。

1、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促进城乡一体化,杜绝悬浮式发展方式

       乡村人才振兴战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关键,乡村广阔的发展潜力是毕业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大突破口,变就业压力为创业就业动力。乡村振兴战略是大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磨砺的有效途径,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事实上是个人与乡村的两成现象,为毕业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带动乡村各方面协同发展。在不断推进过程中,要杜绝悬浮式发展,严防落实不下去,反映不上来,部门政府间协同配合,走高效化透明化发展道路。

2、抓准问题导向,人才、乡村、高校协同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开展户户评比活动,加大对垃圾处理的投入资金,逐步改善卫厕环境,庭院环境等,充分调动农村居民积极性,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不断修整乡间村落间小路、已破损之路,让村民有路可走;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做到户户有干净水喝;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建设发电设施,增加技术投入与人才支撑等。

(2)加快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建设

       建设完善文娱产业,向城市标准看齐,不断推进乡风文明,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构建文娱产业发展体系,努力促进文娱产业面向社会,面向人群,开拓文化站,文化共享平台,落实文化返民惠民利民政策;发展特色产业,搭建特色产业销售平台,打造统一品牌专利,带动农副产业经济发展,走出农村,走出省市;构筑创业高地,助推新产业新技术孵化落地;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社,统一规格与质量,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集体经济。

(3)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良性循环带动人员返乡

       基层政府严格把控返乡人员结构组成,避免集中化,单一化引进,适当引进返乡创业就业指导人员及相关产业技术培训人员,对返乡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指导以及技术培训,良性循环带动外流人员返乡,回乡发展;加强基层政府政策及产业宣传,利用好大喇叭、小板报,建立专门新闻互联网站台,对内对外实时播报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带动非专业人员就业,激发当地经济活力。

(4)打造高校-乡村模式

       以高校为点,乡村为面,打造高校-乡村一体化模式,不断输血造血。积极组织农村籍大学生寒暑期回乡实地调研,以问题为导线,助力家乡建设;试点建设创业基地,建设实践基地,加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将相关课程纳入必修科目,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助力当地产业孵化落地;与当地政府针对实际情况,开设若干优选专业,培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高校课堂应充分利用农村籍大学生熟悉农村、适应性强等诸多优势,对该方面的就业政策进行深入搜集、剖析和讲解,通过适当引导,转变当代大学生对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和农村的刻板印象,缓解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不高的状况。

(三)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优化配置区域人才结构

       建立完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反制机制,对返乡创业就业毕业大学生实施负责人责任制度,完善评级管理体系,跟进返乡毕业大学生的发展问题,从上到下,分级负责,呈现“一点多网”的责任制格局。上层政府发挥统筹作用,优化配置引进人才,基层政府发挥落实,“以一带十”,刺激当地就业创业活力。合理规划区域发展战略,避免人才集中化,单一化引进,建立“问题-反制-问题-解决”问题反制解决机制,开展试点性乡村工作,结合地域特征,逐步缩小乡村区域性人才发展差距。

       建立返乡就业创业评测监管体系,实时解决问题由基层政府牵头,模拟农村包队包组形式,分区域分人口负责返乡就业创业工作,建立评测系统,由返乡人员自评及基层干部定期测评,设立前中后期评测目标计划,对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进行无缝对接与问题沟通,同时以数据监控,实施数字化管理与调控,结合目标实施情况与评测情况调整政策,避免就业创业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张栋洋.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2020(12):108-110.

[2]金益多.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5):95-99.

[3]冯先礼.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34):164-165

[4]王娟,周勋章,薛松,苏蕊,刁培鑫.河北籍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9):72-74.

[5]杨妍,洪岩.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20(08):16-18.

[6]丁闽江.“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15):93-96.

[7]孙鹏,李凡.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问题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24):143-144+155.

[8]方晓丹.全国居民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 居民消费支出稳步恢复[N].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021-01-19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