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农大人文学子赴黄山社会实践:西递采风实践游记

社会实践 时间:2021-01-09 14:51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在学校的组织下,我门中文学子参与了一年一度的社会实践课程中,为期三天的旅程,不仅让我领略的西递的风土人情,还让我的心境得到了提升。十分期待与西递的再次见面。

    得知去西递采风之前,身为皖北人的我对西递宏村的印象是一张白纸,寥寥的几个墨点也多是影视作品的浮光掠影和亲朋倾谈之间的只言片语。在网上检索这一地区,单看图片和文字呈现出西递宏村,的确是采风写生的好去处。西递宏村坐落在安徽黄山风景区附近,是皖南古村落的典型的代表聚集地之一,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村落。这里承载了古徽州文化,也展示了徽派民居的风格。作为一个北方人,未曾见过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风格,内心只有激动与憧憬,“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原来不止存在于古人描绘的诗词画卷中,这世间竟仍存。

    几个小时的颠簸车程之后,众人抵达西递,老天爷的脸好似撒了波的顽童,说变就变。刚还是一片骄阳似火,忽然层云聚集,层层叠叠地蒙住了太阳。空气中也突然钻进了许多雨滴,青石板铺就的地面变得湿漉漉的,来不及细想,老师带领我们进入西递。

    安排住宿,进入狭窄的街巷,隐蔽且稍显破旧的旅社,四人一间的阴暗床铺,让我发烫的脑子进入了哈尔滨的酷寒,颤抖着打开行李,观察周围不足四平米的空间,抬头看天,入目皆是掉落的天花板苔藓,现实不仅骨感而且有些让人窒息。呆看着简单的旅社一早餐,一白粥,一个外表破碎且灰的鸭蛋,一碗口中滋味变化莫测的蒸制小菜。看着眼前的食物,吃着此刻的鸭蛋。此时我突然明白了那句来时接待我们说的导游那句谚语的真正奥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一丢”,恐怕当时的孩子们不仅是被恶劣的生存环境赶走的,也可能是“吃碗面饭”赶他们走的。吃碗便饭,酒足饭饱后,我们随即开始此次西递采风之行。

   跟着导游走出旅社,不同于刚才的经历此时我却从这一片朦胧细雨中感受了到一丝亲切,刚才的坏心情一扫而空,不禁对景区内的景物增添了几分向往。这雨下得正是时候!

    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宛如世外桃源的水墨风景画,目光所及皆可品,眉眼所致皆可鉴。远处的青山云烟氤氲,树木繁盛,除了绿色世间好像无一种颜色可以装饰那山那云那景。近处的小湖,泛起阵阵涟漪。再看眼前细雨霏霏下的民居,高高的马头墙,湿漉漉的青石板,高高矗立的牌坊,错落有致的庭院,幽深的小巷,与此山,此水构成了我心中的桃花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里的氛围陷入了一种朦胧的迷雾美之中,直教人生死不换,甘为秦人避世百年。此时的西递仿佛美人被一层轻纱笼罩,既庄重又静谧,等待去揭晓。

   跟着导游,实践课程团队走过青石路,穿过小桥,踱步在村中的祠堂和一些大户人家的独门家院。随便拿起手中的相机定格一处风景,对焦一面围墙,曝光一处景致,便是一张好相片。所有的民居的建筑风格色彩都是延续明清时期,有谚语云“粉墙黛瓦马头墙”,这句话写的很是贴切。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主要色调,鲜艳色彩的粉色墙面和黛色的瓦片的确深受一些人的喜爱,同时也十分惹眼。但由于我的审美倾向比较特殊,在兼具艺术性的同时我会期待它的实用价值,因此给我留下突出印象的是那些错落有致立在屋顶的马头墙。不仅是因为它造型奇特,抓人眼球,而是导游的在言谈之间让我了解到了在百年之间它的实际使用价值,为它增添了几分人文关怀。一方面可以抵御盗贼的侵袭,另一方面也可防火,阻止火势蔓延。面对这一栋栋鲜活的马头墙,让人不经让人感叹古人的生活艺术。虽然每一家都是高墙深院,但是内部其实都是别有洞天。大门门头的砖雕、花窗上的石雕、门窗上的木雕,都让人应接不暇。更别说里面的花草树木布局,处处可以体现主人家的家族底蕴和品性性格,观一山知一水,赏一院识一人,不外如是。往里走,忽然增了一抹亮色,原来是一个天井,天空中的细雨此时顺着周边的屋顶流到了天井,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四水归明堂”。这也是古人的劳动智慧之一,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每一家都希望自己的“水”比较多,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集水可以聚财,水代表着财富,如果能把上天恩赐的水收集起来,这家人的财运便会从此恒通。因此,传统工匠便有了此种设计,每每看到此时,无不让人感叹古人的伟大智慧。

    在这山水之间,不仅有美景,还有点缀美景的美人作画,打听一下才知道,这是会定期组织来这里画山水画的。只一看,她端坐在折叠椅上,拿着画笔的手时而上下纷飞,时而深思不语,更有一袭如瀑布般的黑发,黝黑发亮的发浪,素雅的汉服,挺拔的身姿,让人不免想让她回头看看真容。但又不忍打破其作画氛围,于是便在安静中静静欣赏,不敢打扰。一声“汪汪”声划过了这片天空,一个灰白色的小脑袋在青石板上蹭来蹭去,在众人回头去望向它时,脑袋突然停顿住了,看着众人,飞快地跑到作画人脚下,用脑袋蹭她,她也回头莞尔一笑,用手轻轻安抚它的头,慢慢提起它的一只耳朵,又抚摸几下。得到如此优渥对待之后,它十分知足地把尾巴垫到身下,飘飘然地卧趴在石板上,显得很是儒雅,很是怡然自得,联想它之前场景,惹人一笑。

    漫步在雕梁画栋的古徽州建筑之间,脚踩青石板路,迎着扑面而来的细细雨丝,思绪仿佛飘到了千年之前,想象着那些生活亦儒亦商的人们。不仅打心底羡慕他们生活的和谐与自然,没有一丝丝杂质欣赏当时的湖光山色,也感叹他们的深厚文化底蕴指引下的泰然自得,清饮淡食,“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此时的我也领略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在归途之时,再一次驻足凝望西递,闭上眼睛,它在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烙印,每一处风景都在脑海中立体体现出来,它好像一个流传千年却又不失风采的老古董,在天涯尽头里自会相逢,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让它一直散发着生机与活力,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它的光辉只有在身临其境中才能得到体现。静静地卧在青山绿水之间,如一尊通体青绿的瓷瓶,瓶器表面浑然天成为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水墨画。再优美的文字也写不出西递之美,只有亲身来到此地才可以感受其中之韵。一只青色水鸟在湖边的芦苇荡中起飞,略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涟漪,盘旋一会又飞走了,仿佛在为我送行。回去路上的大巴车依然是颠簸的,颠簸不平的身体内心是平静且自得。西递,十分期盼与你的下次相见。

  (作者:安徽农业大学 高洁)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