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范大学:古镇不古,新戏与旧戏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社会实践 时间:2020-11-25 20:51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古话常说: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而在西河古镇,新人和旧人都有自己的戏可唱。

“来来来,姐妹们,排好队,走得端庄一点”,“音响声音别停呀”,“后面小个子的打伞跟上跟上”。

伴随着古朴悠扬的音乐声,在西河古镇的老街中街上演着一场“走秀”,而主角正是来自当地旗袍协会的成员,她们脚踩青石台阶,摇曳着身姿,身着或紫或红或白的旗袍。

西河群像:古镇不古,新戏与旧戏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一面是古典的花纹,紧扣至脖颈的盘扣,雪白的披风配上端庄的盘发,另一面又是紧身的勾勒曲线、微露风情的开叉、黑色的高跟鞋配上性感丝袜,旗袍也罢,身着旗袍的中年魅力女性也好,都展现了一种新旧交替和碰撞下绽放的独特魅力,而正在向前走的西河古镇也是如此。

进击:渴望打下这片糕点江山

“商标要给我注册成功啊,要不然我这么长时间的辛苦不就么得了”,在熙熙攘攘的游客渐渐散去后,从早到晚忙碌了一整天的林梦子在闲暇空隙又拿起了手机聊起了微信,处理起了最近的“心头大患”——自创品牌商标的注册。

自称为“不是西河人胜似西河人”的林梦子来自江西,今年30岁,是当地摊贩中少有的年轻面孔,历经了在无锡、泉州、上海、景德镇等地的失败打拼经历后,受在无为做生意的岳父的影响,九年前来到了芜湖创业。

他目前在南陵县许镇经营着一家糕点店,每逢周末便会固定来到西河古镇新街十字路口摆摊。摆摊卖的是改良自马鞍山特色小吃——鸡蛋撒子和小麻花。

西河群像:古镇不古,新戏与旧戏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最初,林梦子和一批摊贩都是受受当地政府补贴政策而来吸引而来,但是生意都不景气。

“最开始这里哪有什么人呀,没人来,我都是一个月来一次,但是随着这边旅游的开发,你看像周末节假日这里人不就多了”,而用林梦子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在众多摊贩中坚持留下了的唯一一个年轻的力量”,现在也是靠着坚持由最初的尝点“甜头”尝到了“丰收果实的香甜”。

当问起对未来的规划时,他眯起了双眼,笑了起来,看向了正处于小摊斜对面在出租的店面,在这副年轻的面孔上商人特有的野心显露了出来:“未来肯定要做品牌,还要把分店正式开到这里面,你看那对面,多适合开个糕点店。”

游客散去,街道也逐渐空荡,结束完一天工作的林梦子边收拾着自己的小摊,边接起了家人的电话, “商标注册,还有产品的新包装也在搞了,你放心,我马上就家去了,饭菜…..”

卧守:技艺的打磨和传承需要耐心

一个小电饭煲,一口小炒锅,一张小床。

住在与新街仅有一城墙之隔的老街中街上翟光宝的日常的生活也正如他在琴坊后的小居所的设施一般简单——上午做琴护琴,下午画画,闲暇之余和街前街后的店主居民聊聊天。

年近60岁的弋農古琴传承人翟光宝是土生土长的红杨镇本地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去过北上广等城市以画画谋生,三年前正式入住老街。

在了解到西河古镇在进行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翟光宝便带着自家祖传几代,传承300余年的古琴制作技艺入驻进了西河古镇老街,并且申报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年初还成功升级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河群像:古镇不古,新戏与旧戏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谈及非遗继承人的身份,翟光宝显得有些许的“傲娇”,眼中透出了层层笑意,嘴角却又在控制着往下压:“我这其实没什么的,这不是家乡也在发展嘛,而且我这边都是政府提供的公房,免费给我装修,其实就是相当于给我建了个琴坊和画室,那我也要积极响应,配合这边进行宣传。” 

从选取房梁木作为原材料开始,历经六道木工工艺流程,七道油漆工艺流程,至少两三年的制作周期,一把古琴才得以成型。“我这是斫琴,何为斫,斫而为琴,弦而鼓之,懂的人肯定会懂这其中的价值。” 翟光宝强调斫琴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需要有耐心和悟性的活。琴坊坐落在老街中心,游客大多会被吸引驻足或进店观赏,或匆匆而过,或表示简短的赞叹,翟光宝在对之前做好的古琴进行着擦拭,一遍又一遍……

碰撞:新戏与旧戏的上演

这座古镇孕育出了独特的新与旧。

西河群像:古镇不古,新戏与旧戏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古话常说: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而在西河古镇,新人和旧人都有自己的戏可唱。几经创业最终因为旅游发展而创建了自己的美食品牌的阿五牛脯和坚守六十余年的剃头匠;带着相机和无人机进行拍摄的游客团队和用画笔记下美景的央美写生团队;返乡发展民宿副业的老板和在当地行医八十载的老中医......他们互相产生碰撞和交融,得以共存,西河古镇早已不古.....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河七日观察队)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