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大三学生挖掘远古文化:我和“双墩文化”

社会实践 时间:2020-11-15 20:52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从渤海之滨的烟台,考入淮河之畔的安徽省蚌埠市,在紧张的学习中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冲击。该文讲述了大三学生挖掘远古文化,传承文化的故事。

从渤海之滨的烟台,考入淮河之畔的安徽省蚌埠市,在紧张的学习中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冲击。如果说烟台的齐鲁文化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特征,那么皖北文化则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具有兼容性的特征。

无意中接触到蚌埠本地的“双墩文化”,这一来自7300年前的神秘文化,在中华文明当中犹如流星划过天际,记载甚少。带着一份悸动的心情,我在博物馆中感受那幅少女头像的石雕,在图书馆中领悟远古先民的生活。从出土600多件刻画符号中,追寻着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仿佛时光倒流,7300年前的一天,朝阳洒满大地,勤劳的人们开始一天的劳作。青年男女彼此之间的爱恋,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嬉闹,广袤的田野,大片的森林,冉冉升起的炊烟,一幅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场景。一位青年为心爱的少女雕刻下这幅头像。独有的美,让人震撼,让人陶醉。

大三学生挖掘远古文化:我和“双墩文化”

穿梭历史的脚步,捕捉文明的脉络。陶醉在这份遐想之中。在我对“双墩文化”探索中得到了李骏、方军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保护非物质文化,不仅仅是放在博物馆中展览,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发扬。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研究那些符号,思索它们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将这些符号用于服装、饰品等生活用品的设计。通过把远古文化“穿起来”,“用起来”的方式保护和发扬“双墩文化”,希望古老文明被人们了解与喜爱,真正让这一远古文化传承和发扬,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使悠久的文化在现代留香。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在文化的探索中,我深深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而自豪。仿佛是在猜测一个千古谜题,与古人交流对话。在努力接触中,我获得了一些成果,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落的泪水。作为一位青年学子,我深深地觉得要为中华优秀文化做一份自己的贡献。

一次在向老师请教“双墩文化”内涵时,我不禁被双墩遗址辐射出的文化光芒深深吸引,也为文化现状而惋惜。老师说道,“一定要将地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没落,要利用时代契机将双墩文化重回国人视野。”于是,传承“双墩文化”的信念在我心中愈发坚定,定将淮夷文化之魂扎根在新时代的土地上。

于我而言,文化因千年沉淀而愈发珍贵,也会因千年沉默而挽救不及。无论生在哪里,长在何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要我们去将它们保护与发扬。双墩文化是淮河流域的文化起源,出现了比甲骨文要早上4000年的文字雏形,是中华民族多样性的重要例证。我绝不能看着古老文化再次被灰土掩盖,要与双墩古人作友,慢慢诉说文化之美。

我结识了几位与我志趣相投且热爱双墩文化的同学,组建创业小团队,开始了大学时期的文化创业之旅。团队基于淮河流域双墩文化留存的刻画符号,融合安徽民俗民风,进行多元化的文化产品设计与双墩文化创意馆的开发,树立双墩文化独特的品牌形象。系列文创产品将原始审美与现代美学结合,利用万物互联、大数据新常态将设计与宣传落到实处。这不仅能让淮河流域的人民了解文化起源,激发国人保护传承双墩文化的美好意愿,更能带动淮河流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树立大国自信的标杆。

团队在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团队担心对双墩文化了解不足,产品设计欠缺核心理念,这样的作品是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的。针对这个问题,团队积极查阅有关资料,先后走访了蚌埠市博物馆与双墩遗址公园,参观了遗址留存的六百余件带有刻划符号的陶器、一级文物陶塑雕题人面像以及钟离国君的墓葬,聆听工作人员对双墩文化刻划符号内涵的讲解,余老师探讨关于传承双墩文化的意义。团队将双墩文化的文化底蕴反复琢磨参透,融合创新设计,将双墩元素与现代服饰、生活用品结合,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科研水平,设计出具有双墩文化风格的创意产品。

在设计中团队发现原材料收集与制作问题比较棘手,于是提出助贫方案,充分利用当地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产品原料从低收入地区获取,与此同时聚集具有一定手工艺经验的村民,进行文创产品制作。这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努力为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贡献力量。

设计需创新,团队需磨合,创业需努力。无论面临什么困难,团队都将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将其击败,这就是双墩文化之魂。

我们相信,中国潮流正在崛起,国内文创产业也将逐步呈现软实力新业态,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激发出新的生命力,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在眼前。(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 刘珏汝)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