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庄子的美学境界:在万物中与自然为一

文学读书 时间:2020-10-18 11:57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
[导读]在美学思想上,沿着“道”的指导观念,论述对美的形式的追求,以及对审美的理解,美不仅仅存在于外在形式,还在内在的精神领悟,也是人与自然万物的交融契合。

庄子的美学境界

摘要:《庄子》是道家思想的典型代表,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和美学意蕴,对中国传统审美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着重体现了对于认识论、人生观、宇宙观上看待世界存在的问题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认识上的超越性。展现了独一无二的以超越的眼光对世界的认识。在美学思想上,沿着“道”的指导观念,论述对美的形式的追求,以及对审美的理解,美不仅仅存在于外在形式,还在内在的精神领悟,也是人与自然万物的交融契合。

关键词:庄子 美 境界 精神 超越

春秋战国之世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光辉灿烂的时代,社会形态的发展引发了从上到下各种社会关系的变革,涌现出了各家学派以及理论主张,企图在动荡的时代谋求济世安民的道术,以及在社会激烈的变革时期寻求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层解脱。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提出来无为而治的政治学说以及“道”的概念。庄子在大体继承老子的思想学说的基础上,发展了“道”的内涵,受到战国时代更为动荡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更为激进的政治学说、在思想境界上描绘了更加出世的精神世界。庄子的美学境界就由其哲学观念发展而来。

一、庄子的哲学观

1.认识论

对于普通认知范围内的事物有超越的认识。人的认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受到感官的限制而无法理解超越感官的事物。庄子认为应当超越人自身条件的限制,追求更高的境界,从而对现实世界的事物能有清醒的认识,甚至能理解超越现实的存在,进而追求没有拘束的超越现实的认知。

如《逍遥游》中“肩吾问连叔”一段,肩吾提到的“藐姑射神人”是超越了他现实认知的事物:“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与之对话的连叔,其认知观显然是超越的,能够理解肩吾认知范围之外的事物,得出“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的结论。所谓心智上的“瞽聋”就是对现实世界的闭塞,认知局限于一孔之见,故而庄子认识论的关键就在于超越,不仅仅是对自身客观条件的超越,也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

2.人生观

在战国战火纷飞、激烈动荡的时代如何寻求自我精神的解脱是各家学派哲学观中重要的内容。庄子在这里提出的摆脱社会困境的方法就是抛弃现实世界的功名利禄,寻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看来,现实世界的秩序对于人的精神是一种束缚,精神的束缚最终会导致形体的磨灭。所以“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受到现实世界物质枷锁的束缚之后,就会丧失真正的自我,而成为功名利禄的傀儡,走向磨灭的道路,从而无法获得真正的解脱。

现实与精神的双重解脱在于达到“无用之用”境界。劳心经营现实世界的功业故能成就个人的名声,但也同时会招致无端的横祸,所以“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间世》)真正的解脱就在于“材与不材”之间,即保持自然天性,不以人的意志为中心。

3.宇宙观

庄子在《庚桑楚》篇中说:“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剽者,宙也。”意谓大道真实可信但却不存在于固定的处所,存在于四方上下而无边无际的空间内,大道体现在世间,在时时刻刻的时光流逝中都存在它的影响,但是却追求不到其形迹。所谓宇宙,就是无边无际的空间内,古往今来的时光流逝。

所以宇宙不仅仅是静态的空间,更是空间内万事万物的生长变化,而这所有的生长变化都源于宇宙的根本,即“道”。宇宙具有无边无际的特点,但是人类的智慧和认知却是有限的。人对世间万物的理解都摆脱不掉人类主观立场的看法。所以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就要摆脱自身的主观立场,站在更高的“道”的立场上去看待世间的万事万物。

二、庄子的美学意蕴

1.外在表现的美

《庄子》认为,外在形体的美丑与否是相对的,没有美也就没有丑,一切都源自人类自身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所谓“民湿寝则腰疾偏死,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用这几个鲜明生动的例子,表明外在形体的美丑、感官上的直观体验的好坏,都是直接由于人的直接体验,具有局限性,而至人却是“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急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能够超越自己的感官体验,达到超然地看待世间万物的境界。

所以庄子认为真正的美的体验就是要超越感官的直接体验,达到心灵与外在事物相互碰撞产生的超脱的境界,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与雷火疾风等自然现象相徜徉,能够超越自身的审美认知,与万物生灵相互欣赏。

2.庄子的审美追求

在齐物论中,庄子讲述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蝴蝶自在得欣然飞舞,体会着无拘无数的快意,当庄子醒来以后,却感到惊惧战栗,“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个故事着重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万物的交契融合,人不是单一存在于世间的个体,而是与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同属于自然的组成部分,所以人对于美的追求的境界就在于和自然和契合。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周是在我们直接来看,是现实中的人,而蝴蝶是庄子意识的呈现。现实的人与虚幻的意识显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是庄子却泯灭了物质的“人”与抽象的“意识”的存在,将二者归为一谈。这就庄子的审美追究的最直观、具体的体现,即消除物我的对立。有无的分化是天下“乱”的本源,分化了人的各种感官,使师旷极精音律,离朱白布能见毫末,千里能见针尖,杨朱、墨翟善辩,曾参至孝,史至忠。但也正如此人也失去了超越自身感官限制的能力,囿于一孔之见,愚蠢固执,蒙昧无知,以一隅之见去理解美的追求。

3.物我两忘与情景交融

美学思想对于世界万事万物的美的探求与追索,正式在思想家对哲学问题的深层探索中产生的。对“道”是什么的问题的探求,最终都会回到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上。因此“情”是人主观意识的呈现,“景”是客观事物,它的存在能够影响人的情感的抒发与触动。至高的审美境界在于“物”与“我”的交融,以及打破“物”与“物”之间的壁垒,追求内部的同一、物我的外部统一。

所以在《庄子》一书中,着重突出了一种“圣人”形象,他们拥有至高的德行,是“道”的领悟者。他们视天下如无物,即使是黄帝尧舜拱手将帝王之尊让与他们,他们也不为所动,因为自己领悟了“道”的真谛,在万物中与自然为一,达到了真正逍遥自在的境界。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