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体味家乡方言魅力—安徽师大中文学子有关六安部分地区方言调研札记

社会实践 时间:2020-10-03 13:24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方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方言都有着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了解和记录下有关方言的故事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8月3号我调研的地方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六安市霍邱县冯瓴乡。霍邱县一共有21个镇、9个乡,现辖30个乡镇,冯瓴乡属于其中之一。我从小在这个乡镇长大,我的家还位于里面更偏远的一个小村,叫柳台村。从高考过后,我已经两年没有回去了,对村子的记忆也只是旧时的模样。本次调研很可惜我依旧没有回到家乡去,但我通过和我的奶奶妹妹视频聊天以及咨询在我身边的爸爸完成了本次的采访任务。

       我的奶奶叫史学敏,她今年已经71岁了,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霍邱冯瓴乡人。因为在外面治了几年病,所以听得懂一些普通话,但讲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如果我用普通话和她交流她不能很快地反应过来,反应过来说的也是家乡话。从和奶奶的交流和我所掌握的方言中我能感受到霍邱方言称谓语和普通话的用语差别不大,很多只是语调的改变。通过我在网上查阅的资料来看也确是如此。

       霍邱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霍邱话即霍邱方言,属中原官话信蚌片。与临近的颖上、淮南及河南固始等地方言类似。霍邱话里的汉字声调读法大部分(98%以上)与普通话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在方言称谓语中也适用,简单的来说就是: 一普通话里的“阴平”霍邱话变为“上声”(第一声变成第三声)。像普通话中的“妈妈”是第一声,一般冯瓴乡人称妈妈“娘”或者“妈”都是读第三声,类似的还有“公公”“姑”。二普通话里“阳平”霍邱话变为“阴平”(第二声变成第一声)。像对丈夫的妈妈的称呼在普通话里是“婆婆”第二声,在我们这里就是第一声,类似的还有“大伯”“爹”由第二声变成第一声。三普通话里的“上声”霍邱话变为“阳平”(第三声变成第二声)。像“嫂”“姐”都由第三声变成第二声。四“去声”则基本没有变化。像“妹”“舅”“爸”等还是第四声。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件很有趣和让我惊奇的事,就是奶奶说有些人叫“爸爸”也有叫“舅”“伯”的。我询问了奶奶原因,奶奶告诉我是因为为了显得孩子比较金贵,假指是从别人那里讨要过来的。在我们年轻一辈好像没有听到过这种奇怪的称呼,所以当时还蛮好奇的,现在即使听过之后也难以理解。

       在奶奶的采访结束,我就找到了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叫王国玉,今年46岁,像许多农村的中年人一样他和妈妈选择了去外地打工。他的普通话属于能听懂,但说的话夹杂着浓厚的口音的程度。在采访他之后我发现对于他们这一辈人来说,叫别人的名字的时候占大多数,因为涉及到的亲属很多,很多都是比较同辈或者年轻一辈。当然,对于比自己年纪大的亲属他们还是很遵守家庭等级观念的,这也是中国传统家庭一直延续下来的。

       采访的最后一位是我的妹妹,她叫王滢,今年19岁,从小在冯瓴乡长大,是一名还在读书的初专生,普通话还蛮流利。根据对她的采访,我发现大多数的方言称谓语她也是清楚的,语音语调也都差不多,只是有时候反应不过来,需要把称谓语具体到某人才可以。在采访的最后她告诉我虽然上学之后一直在学校讲普通话,但她说方言的时候最放松,最舒服。

       对他们老一辈的人来说,方言就相当于普通话;对于中年人来说,方言就是打开家门的钥匙;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方言就是需要继承的文化。

       方言有一种家的味道,能填补内心的缺失,希望疫情之后能回一趟老家,去认真听一听那即熟悉又陌生的乡音。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