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合工大学子暑期三下乡实践:希望重新在王家坝发芽

社会实践 时间:2020-09-08 23:14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淮河王家坝闸时隔13年后,再次开闸分洪。舍小家顾大家,蒙洼人再一次选择让自己的家园与良田卷入洪水。合工大资环学院同学成立汛情调查队前往王家坝进行实地调研。

安徽大学生网合肥8月31日电(通讯员 高腾飞)淮河王家坝闸时隔13年后,再次开闸分洪。舍小家顾大家,蒙洼人再一次选择让自己的家园与良田卷入洪水。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同学积极响应国家防汛救灾号召,成立“赴王家坝汛情调研服务队”团队前往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王家坝镇郑台子庄台进行居民灾后生产自救、生活情况的实地调研。

安徽省阜南县老观乡副乡长李书记回忆,蓄洪前一夜一整条街道都灯火通明,拎着大包小包投奔亲戚的人,帮助村民转移的武警、来回搬卸物资的车,排着队前进的鸡鸭鹅。据统计,从7月19日夜间到20日凌晨,濛洼蓄洪区四个乡镇住在低洼处的2000多人连夜转移。更多的人住在拥有牢固堤防的保庄圩或高出地面近30米的庄台上。他们的居住地被洪水包围,但安然无恙。

合工大学子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希望重新在王家坝发芽

图为驻台医生与官兵乘坐冲锋舟来到庄台。

台子上的王利民是个80后,脚上的胶鞋沾满泥巴,黝黑的面容下,透露着疲惫。“我们养殖的百万只黑斑蛙全部被大水冲走了,白鹅也丢了数百只。19日连夜抢回了大部分鹅,但损失仍有上百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王利民把剩下的白鹅赶到了堤坝高处,并和妻子、父亲一起,吃住在堤坝旁,精心照料起白鹅。“现在只想把剩下的鹅养好,尽可能减少损失。”王国兴说,每天上千只鹅光吃饲料就要数百元,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丝毫懈怠,“不能放弃,这一千多只鹅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合工大学子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希望重新在王家坝发芽

图为团队成员与李书记在村民家中交流。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员 牛佳 摄

在与台上的居民聊天的过程中问到:“为什么不搬迁到县里或者圩子里生活呢?”张奶奶语重心长的说道:“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哪里舍得搬呢?”濛洼蓄洪区内,沿河的每户人家都至少有四五亩地,不发洪水的日子,这些地足够养活一家人。虽然政府鼓励人们自愿搬迁并且给予了优惠的政策但是对于习惯了农作的人们到了县城后的生活营生也是一个难题。王爷爷在旁边也笑着道:““要去早就去了。之前也去住过,不习惯城里的生活,还是待在村子里自在,空气好,环境好,每天聊聊天,种种地,农民嘛,就是死也要死在这里。”

“确实有些人不愿意搬。不过政府完全尊重群众意愿。”李书记解释,不想搬的原因有几个,一是现在国家对淮河治理力度加大,从2007年到现在,2013年只发了一次洪水,老百姓的农作物还是有一定收入的。二是即使拔闸蓄洪了,农户也能得到国家的补偿。再就是,迁出一部分居民后,庄台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民很满足。最后就是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尤其是老人,就喜欢待在农村,在城市里住不习惯。

眼下,洪水还未完全退去,广大蒙洼群众已在党委政府的有力帮扶下,积极恢复生产。重建美好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再一次在这里勃发。李书记说道:“洪水退到哪儿,就补种、改种到哪儿。”洪水来势汹汹卷席着危险与毁灭,但勇敢坚毅的王家坝人用信心与淳朴铸成了一道围墙保护住了生活与胜利的希望。作为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保持信心;在危险面前不畏惧不忘初心,此次王家坝调研之行倏忽而过,但王家坝人民用“舍小家为大家”精神所书写的爱的故事终身受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应将这种精神发扬传承做一个在集体中发光发热的奉献者。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