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大学子走进乡音:品味家乡话里的人情

社会实践 时间:2020-08-16 13:28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亲属称谓语为中心的安徽部分地区语言生活调查团队选取了合肥庐江县、六安霍邱县、安庆潜山县为调研地,在不同的称谓语中品味相似的人情。

方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来是诸位学者感兴趣的对象。安徽省作为多方言集结地,具有很强的方言研究意义。8月1日开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亲属称谓语为中心的安徽部分地区语言生活调查团队选取了合肥庐江县、六安霍邱县、安庆潜山县为调研地,分别作为江淮官话、中原官话、皖西南赣语的代表进行称谓语的调查,调查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了解到各地称谓语的差异,更是感受到了方言中渗透的人情。

“跟着小辈叫,显示我对对方的尊敬”

调研过程中,我们采访到一位小区保安,保安爷爷称呼自己的长辈或者平辈,都跟着自己的孩子、孙子一样称呼,例如他称呼自己的姐妹为“姑姑”。“把自己的地位放低一点,不担着架子,显示我看重对方,尊敬对方。”保安爷爷向记者解释道。根据团队的调研结果,我们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很多人都习惯主动降低自己的辈分,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我想,这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谦逊含蓄的品格是密切相关的,古人在与人相处交谈时,就称呼自己为“鄙人”、“在下”,“不才”,称呼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等,皆为谦称;而称呼别人则为雅称,如“令爱”“令堂”“令正”等,这种“谦称”“雅称”之分相当于社交基础礼仪,与方言称谓语中的主动降低辈分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表哥堂哥都相当于亲哥”

无论是安徽省还是其他地方,现在大多数人对于堂表兄弟姐妹的称呼几乎都与自己的直系兄弟姐妹没有差别。伯伯家,姑姑家,舅舅家,姨妈家的兄弟姐妹几乎没有亲疏之分,都是称呼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与亲兄弟姐妹一般无二。古代有嫡庶长幼之分,且没有人口限制,因此一个家庭中有很多旁系分支,同一代有很多孩子,堂表界限非常清晰,我们在看古书时,也能看出他们是绝对不会称呼表哥为哥哥的。人们与同代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反而可能会因为财产分割、继承问题而相互防备。而在现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分支减少,同一代人、同一辈分的兄弟姐妹的数量减少,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到两个孩子,每个孩子只有一到两个堂哥或表哥,他们与堂表兄弟姐妹的关系变得密切,所以堂表差别就被忽略。

从“大大”变成“爸爸”

团队在调研安庆潜山的方言时,采访到同一户家庭中的三代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是完全不同的,爷爷称呼父亲为“大”,爸爸称呼父亲为“父”,孩子称呼父亲为“爸”。由“大”到“爸”越来越接近方言,这种演变其实就是方言受普通话影响的过程,也是众多方言受普通话影响渗透的缩影。方言在语言中好比“弱势”群体,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普通话群体逐渐扩大,形成语言的“强势”群体,对方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方言中的某些特殊词汇就会逐渐演变成接近普通话。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外出打工,人口流动幅度增大,语言的交汇变得更加频繁,并且流动的人口会带来新的理念与文化,当地文化在与外来因素的融合下会发生变化,方言的元素也随之受到影响。

方言凝聚的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与风土人情,是本地人还是他乡客,一开口便知。当我们听到熟悉的方言时,第一是亲切,第二是归属感,第三是信任。团队着眼于安徽部分地区方言称谓语的调查,在不同的方言中,品味相似的人情。(通讯员:朱桢)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