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在“收集”中“传承”——安师大学子赴安庆潜山王河镇方言称谓语调研

社会实践 时间:2020-08-03 22:14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8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亲属称谓语为中心的安徽部分地区语言生活调查”调研团队来到潜山市王河镇,调研王河镇的方言称谓语。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通讯员:王娜 朱桢 刘之瑜)王河镇作为潜山市方言最有特色之一的镇,是本次调查的重点。8月2日,为了体验民间语言的精深奥妙,探索、总结安徽部分地区民间称谓语的用法和特征,更为了运用专业优势,理解、传承地区语言文化遗产,“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8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亲属称谓语为中心的安徽部分地区语言生活调查”调研团队来到潜山市王河镇,调研王河镇的方言称谓语。

    在没有提前预约、且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她们沿路寻找愿意接受采访的当地人,一开始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天气太热所以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好不容易遇上两位环卫工人却因为工作任务重而拒绝接受采访、较多的人不愿意接受采访、老一辈的人听不懂普通话、路上拍摄视频背景音较嘈杂等问题。一路走去,调研员终于找到了一位愿意配合采访的阿姨,于是开始了今天的第一组采访。

     根据阿姨说的方言,调研员们了解到很多不同的方言称谓,例如:老一辈王河人称呼父亲为“大大”;称呼孩子按照年龄为“大伢”、“小伢”;称呼丈夫为“老滴”;称呼妻子为“奶奶”或者“烧锅滴”;称呼大伯为“大bie(第二声)”;称呼叔叔为“小爷”;称呼舅舅为“母舅(qiu 第四声)”等。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规律:王河人称呼比父母年龄大的已婚女性亲属为“某妈”,例如大伯母是“大妈”、大舅母是“舅妈”;称呼比父母年龄小的已婚女性亲属为“某娘”,例如叔叔的妻子被称为“小娘”、小舅母被称为“舅娘”、小姨妈被称为“姨娘(niang第一声)”。姑妈的大小也有称呼上的区分,比父亲大的姑姑称为“姑妈”,姑妈的丈夫称为“姑bie(第二声)”,比父亲小的姑姑就称为“姑姑”,姑姑的丈夫称为“姑爷”。以及他们称呼姑姑或者姨妈家的表兄弟不论大小,都为“老表”,“老表”的妻子,都是“表嫂”,也就是大姑家的孩子和小姑家的孩子见面时,都称呼对方为“老表”,他们俩的妻子都称呼对方为“表嫂”。这种称呼一般发生在平辈之间,但也有少数情况下,老一辈会跟着自己的孩子称呼自己的小辈为“老表”。而对于堂兄弟,比自己大的就直接称为哥哥或者姐姐,比自己小的全部称呼名字。以及老人长者们称呼自己的小辈都直接称呼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姨接受采访完毕之际,有一位同村的姐姐循声前来,也加入了我们的采访,甚至还和阿姨的方言称谓发生了“冲突”:姐姐说自己的爷爷称呼大伯、大伯母为“嫡大”、“嫡妈”;称呼叔叔、婶母为“太大”、“太妈”,与阿姨所说的“大bie(第二声)”、“小爷”不同。阿姨与姐姐的爷爷隔两辈,所用的称谓语却有不同,这种不同我们归结于方言称谓语在传承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方言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变也会发生少数改变,这既是代代相传的方言口语的正常改变,也是普通话越来越普及而对方言产生影响的表现。

    随后我们继续深入村庄深处,有幸采访到了一个大学二年级学生邓梓稳,他今年20岁,作为年轻的一代,他对于亲属称谓语的了解程度稍显欠缺。通过采访我们得知,年轻一代对亲属的称呼相较于年长一辈的爷爷奶奶们来说,既有遗弃不用的内容,也有新鲜汇入的称呼语。主要表现在对于父亲兄弟的称呼,年轻一代称呼父亲哥哥为大bie(第二声),称呼父亲的亲弟弟为叔,称呼父亲的堂弟为爷。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已经没有了堂表之分,他们统一称比自己年纪大的同辈男性为哥哥,称比自己年纪大的同辈女性为姐姐,而比自己年纪小的同辈男性和女性都直呼其名。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员们不仅见识到了王河镇世世代代亲属称谓语的传承,还了解到了他们的革新之处。通过对两代人亲属称谓语的对比,不难发现,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农村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强,大家对亲属的称呼开始走向“普通话”化,亲属之间的关系也由严格遵守辈分阶层、时刻保持尊敬转向随意,对堂表的清晰划分转变成了不分堂表统称为哥哥姐姐、对于比自己小的同辈更是直呼其名就是最有力的一个凭证。

    调研员们认为,在今后的发展演变中,随意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年轻人对于故乡纯正亲属称谓语的表达掌握得越来越生疏,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我们更应该注重对乡村传统方言的收集与传承。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