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安徽拟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63所 新增城市公共车位7.5万个

基础教育 时间:2020-01-14 15:00 点击: 来源:江淮晨报
[导读]全省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5%;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增城市公共车位75万个、新建5G基站上万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63所;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53万套;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

全省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5%;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增城市公共车位7.5万个、新建5G基站上万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63所;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5.3万套;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2020年,全省工作怎么干?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有了详细的线路图。

数读2020

2020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省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2020年预期目标

全省生产总值

增长7.5%

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

10%左右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增长

9.5%左右

财政收入

增长保持

2019年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

63万人以上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

涨幅3.5%

左右

现行标准下 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

脱贫

2020年任务单

1

三大攻坚战

●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新增40万吨

●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新增3000吨

●推动林业增绿增效,完成造林120万亩

2

强实体

●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800个以上、竣工700个以上

●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55公里

●新增一级公路300公里

●开工建设30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700个以上

●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7.5万个

●新增城市绿道600公里

●新建5G基站1万个以上

●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000家

3

高质量发展

●“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超千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

●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10万吨

●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

●创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0个

●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6000台

●创建绿色工厂50家以上

●创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0家

●新增“皖企登云”企业5000家

4

创新提升

●组织实施500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

5

区域协调

●推动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

●建设100个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实现1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6

乡村振兴

●建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1万公里

●完成农村32万户以上卫生厕所改造

●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00个以上

●新建高标准农田380万亩

●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000个以上

●新增产值超50亿元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

●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

●培育农村产品上行超千万元的电商100家以上

●新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50个

●新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训基地10个

7

改善民生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63所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

●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1700所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

●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5.3万套

●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力度,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50%

●“智医助理”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

●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扩大到10个市

●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5%

重点工作

脱贫攻坚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为此,全省将全面检视已开展的工作,找准短板,理清弱项,精准施策,特别是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按照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要求,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的投入,加快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抓好直接建房外迁安置。

另外,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落实特殊贫困人口保障政策。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帮扶。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污染防治

基本消除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去年,我省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今年,我省将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完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差异化管控措施。推进市政排水管网修复及雨污分流改造;基本消除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快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同时,深入开展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深化入河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垃圾日处理能力分别新增40万吨和3000吨。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十大工程”,建立健全沱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接下来,我省还将加快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动林业增绿增效,完成造林120万亩。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省将重点推进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规划建设合肥骆岗中央公园。

扩大投资

新增城市停车位7.5万个新建5G基站上万个

为了稳定扩大投资,今年我省将加强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建设,计划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800个以上、竣工700个以上。全线贯通商合杭高铁,开工建设阜阳~淮北、六安~安庆铁路,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55公里。加快实现高速公路从“县县通”到“县城通”;开工建设合肥~周口高速寿县颍上段、阜阳~淮滨高速安徽段,新增一级公路30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省将积极推进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建成芜湖宣州机场。开工建设15座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30条中小河流治理、10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改造城镇老旧小区700个以上,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7.5万个、城市绿道600公里。推进5G网络建设,新建5G基站1万个以上。

创新策源地

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功能

为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我省将建成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期工程。大力推进国家实验室争创。加快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推进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等预研。

加快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组建大健康研究院、环境科学研发平台。建设未来技术综合研究基地。稳定运行和发展“一室一中心”,组织实施500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把更多创新链、产业链的“根”扎在安徽的土地上。

成果落地

在有条件的市布局产业创新中心

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领域,今年,我省将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促进更多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将积极在有条件的市,布局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科技研发、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的完整机制。

除了要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发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今年,我省还将组建一批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健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构建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支持平台,努力让安徽成为创新动能成长壮大的肥沃土壤。

养人环境

实行外国人才签证全流程在线办理

打造创新愉快的人才环境生态,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留住更多人才。今年,我省将健全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激励机制,完善首席科学家、岗位管理、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柔性引才等制度政策,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另外,扶持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健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体系;加强联系服务专家和优秀人才工作,实行外国人才签证全流程在线办理,构筑起海内外英才向往汇聚的强大磁场。

战新产业

启动新一批重大工程、重大专项

为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接下来,我省将动态优化新兴产业重大基地布局,启动新一批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后续梯队。实施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工程,培育引进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打造“卡不住、拆不散、搬不走”的优势产业集群。

同时,还将不断加快建设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超千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超前布局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产业,加快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聚乳酸、靶向治疗、再生医疗、非晶材料等产业化步伐。

传统产业

创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0个

战新产业要集聚发展,传统产业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今年,全省将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10万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创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0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6000台;创建绿色工厂50家以上;培育工业精品100项、创新产品500项。

今年,我省将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现代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共享生产、柔性定制、网络协同、服务外包等新业态,创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0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设立标准化研发专项,争创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加快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此外,加快建设江淮大数据中心。实施5G产业规划和支持政策,促进5G商用和应用场景落地。推动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工业APP,新增“皖企登云”企业5000家。

长三角一体化

推动合肥、上海科学中心“两心”共创

今年,我省将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参与编制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发展规划,推动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规划建设“一岭六县”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促进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共建,推进顶山~汉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地区全方位合作。

同时,强力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推进滁州、马鞍山与南京城际轨道对接建设,深化沿江港口与上海、宁波舟山等港口合作,强化与上海机场战略合作。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范围,推动更多事项跨区域“一网通办”。

一圈五区

实施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

去年,蚌埠市加入了合肥都市圈,这个兄弟圈的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我省将实施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合六经济走廊、合淮产业走廊建设,高水平打造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

同时,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优化升级,支持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出台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支持政策,启动建设“6+2+N”产业承接平台,建设100个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深入落实对大别山革命老区倾斜政策,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和对外联通通道建设。深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合作打造长三角健康养老基地。

按照计划,今年我省将基本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1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农村改革

试点农村闲置住宅盘活利用

今年,全省农村改革创新将继续深化。一方面,我省将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60%以上,培育更多集体经济强村。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

此外,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千家万户加快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放管服”改革

全面开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

今年,我省将持续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一方面,持续压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事项、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深入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下大气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信用监管,深化“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

另一方面,建设新型全省政务“皖事通办”平台,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让更多事项就近能办、全省通办,企业开办“一目办结”。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开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全面开设用水、用电、用气服务窗口,全面推行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制公章服务。

今年,我省还将启动开发区“标准地”改革,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所辖开发区内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等事项进行统一评估,不再对市场主体单独提出评估要求,进一步压缩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

外贸提质

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50%以上

为了推动外贸稳中提质,今年,我省将加大对外贸企业监测服务力度,推动产业集群“组团出海”,促进出口型产业项目增资扩产。促进制造业产品和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资源型产品进口。

深化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推动合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新发展,争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完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支持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建设境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50%以上。

教育发展

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63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年,我省将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按照计划,全省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63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1700所,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

同时,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稳步推进考试招生评价制度和课程改革。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支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地方高校。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依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

住房保障

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5.3万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住房问题事关群众的基本福祉。今年,我省将强化就业并完善社会保障。全省将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善房地产市场差别化调控措施,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继续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5.3万套。

另外,开展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推进医养资源整合和统一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推进城市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全覆盖。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力度,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50%。

健康安徽

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

身体健康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为此,我省将培植优质医疗资源,发展高水平医院,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临床重点专科;加强常见病防治。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智医助理”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

同时,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健全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机制,扩大按病种收付费实施范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扩大到10个市。另外,支持建立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刘梅梅 李后祥 蒋瑜香

晨报制图 李绍山

原标题:拟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63所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