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影有感——大学不是用来荒废的

文学读书 时间:2019-12-08 12:35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
[导读]我觉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邓小平那种刻苦努力的精神,我想说大学不是用来荒废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当把获取知识放在首位。

安徽大学生网(作者:尹雯杰,安徽农业大学)这是一部描写邓小平同志怀揣理想、背井离乡、赴法求学的影片,在影片中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留学生的艰辛,他们几乎都是家里变卖所有家产才有条件出国留学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面对困难时艰苦奋斗的品质和崇高的爱国信念。

影片开头邓小平的第一句话,让我们印象十分深刻:“苏联是革命的摇篮,感谢法国用自由浪漫的思想和苦难的现实,锻造出早期最坚定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确,当时的赴法留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艰苦的生活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在影片的开始,母亲在邓小平临行前给了他三双布鞋,并告诉他:“等这三双布鞋穿破了,你也就该回家了。”看到这儿的时候,不禁让人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是他这一别却再也没有见过父母。

初到法国的他们,就像见到了人间天堂,可是好景不长,他们在巴耶中学的学习生涯仅仅持续了三个月,后来中国政府不再支持他们的吃住,他们不仅不能上学,连如何生存都成了问题,“勤工俭学”的初衷也离他们越来越远。

面临这种困境,年少的邓小平不得不开始打工以维持生计。他进过轧钢厂,睡过大街,他还自嘲道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个子矮的原因。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交到了一位法国朋友米歇尔,他是一位退伍老兵,因为战争身体变得虚弱,不得不依靠女儿卖花来支撑他们父女的生活,这也是法国当时基层人民的苦难写照,连军人的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障。

由赵世炎和周恩来为代表的留学生们在巴黎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邓小平最先认识了聂荣臻,然后又在书店认识了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随后在工厂打工时结识了赵世炎和王若飞。这些优秀的先进思想者是他心里的明灯,他们团结在了一起为了革命而奋斗。在之后的一场反对借款的斗争会议中,他和周恩来相遇了。周恩来的出现让邓小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加入了中国少共,在当时的杂志《赤色》中工作,发挥自己的热情!尽管生活很拮据,但是他们互相帮助,在周恩来只剩下20法郎时还愿意跟邓小平平分填饱肚子,蔡畅夫妇也愿意为了让他吃饱而饿肚子,邓小平也偷偷塞钱给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还能这么无私,这种革命友谊十分难能可贵。

由邓小平在法国留学的经历,我想到了如今坐在教室里的我们。在这个新时代下,我们可能没有大富大贵的生活,但也没有经历过饥饿的痛苦。学生时代的我们一直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福音,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给予了每个孩子读书的机会,然而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却并没有珍惜这样的生活,相反,因为他们不去思考幸福生活是哪里来的,更不懂如何珍惜。上了大学后的同学们很容易松开了脑子里紧绷的那根弦,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可能沉迷于网络世界,打游戏,出没于各种娱乐场所,却很少走进图书馆,踏踏实实的学习,认认真真的阅读。只有在临近期末考试时才捡起课本学着平时就该学好的知识。生活的幸福让我们忘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与不易。看完《我的法兰西岁月》,我觉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邓小平那种刻苦努力的精神,我想说大学不是用来荒废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当把获取知识放在首位,幸福是来之不易的,在我们虚度光阴时,应该想到为了我们生活费辛苦工作的父母和几十年前为我们现如今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革命先辈们。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