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大学子赴三河古镇:访民间工匠,悟文化守望精神

社会实践 时间:2019-09-10 22:26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三河古镇“探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调研实践团队于7月10日对方家剪纸第四代传人方军化进行深入探访。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三河古镇“探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调研实践团队于7月10日对方家剪纸第四代传人方军化进行深入探访。    

据实践队员了解,方军化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做出创新,把自己对剪纸文化的理解融入家族剪纸技艺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画式”剪纸,将”诗、书、画、印、剪“巧妙结合,使传统剪纸工艺焕发生机。独爱梅花的家族传统促使方军化守住清贫,耐住寂寞,一心一意专注方家剪纸,不断磨砺自身剪纸技艺的同时,在传承上更是不遗余力的推广方家剪纸精神内涵和技艺,对来学习的人倾囊相授。实践团队亲自体验学习了剪纸艺术,切身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民间手艺人的执着与坚守。

过平凡之日,诉清贫之感

据记者了解,方军化,是一脉相传百余年的方家剪纸的第四代传承人。他的人生经历也负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作为艺术世家出生的方军化自幼便饱受艺术的熏陶,从小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小时候展露出了自己的艺术天赋后,方军化就在家里人的认同下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家之路。但是,这条路却走得十分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方家的祖训。方军化告诉记者,在他刚刚开始做剪纸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就跟他说过,他们方家是艺术世家,是文人世家,一定要有属于文人的气节和坚守。方家的家花是梅,以梅为友,也就意味着方家人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凌寒独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自己的作品只能赠予,不能买卖。方军化牢记这一点,即使是在家徒四壁,干着下矿、洗盘子、摆地摊来维持生计的时候也依旧坚守着自己作为文人的品格。

方军化正在手绘剪纸形状。通讯员 李文 摄

 现在的方军化早以功成名就,作为国家级剪纸艺术家的他却依旧清贫如洗。自己的剪纸店面是当地政府帮忙协调,就连日常拍摄用的摄像机也是由政府暂借。但即使是这样,方军化依旧不卑不亢,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研习着属于自己的剪纸艺术。当记者们询问他是否会为经济问题而担忧的时候,方军化面带微笑,轻松地说道:“艺术的根本是精神,而不是物质。我做艺术,是要满足于自己,而不是满足于市场。将市场与自己的艺术挂钩在我看来就是对自己艺术的不尊重。艺术应该是自由的,是纯洁的,是对社会有担当的,而不是与金钱名利有关的。如非不然,也就称不上是艺术。”

品生活之美,剪大千世界

  走进方先生的工作室,剪纸、绘画、书法······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昭示着主人的才华横溢。于工作室中信步徐行,竟觉得艺术不再是神秘而高不可攀的事物,而是生活中用诗情浇灌出的精致花朵。在方先生的心中,对剪纸艺术认识极为透彻,对其取材来源、表现手法、创新方式以及思想内涵都做了自己独到的解读。

方军化工作室的一角。通讯员 李文 摄

 “别看我这小小一把剪刀,可以创造一个大千世界。”方先生对记者无不自豪道。“小”和“大”的界限,在方先生这里是现实与超越现实的界限, “糯粉凝脂萝中弹,百垒千转团成团,一般点将汤水过,清雅赏心浮白丸。”这是方先生写给开着糯米店经营生计的自己,托物言志,他从不介意说起自己从事过很多职业,并把他们视为非常重要的积累,他好似一个童心未泯的孩童,永远用最纯净的眼神打量尘世,关注花花草草和浓浓烟火气的寻常巷陌,并把这份赤忱和新鲜感保留在自己的剪纸作品里。

 普通的红色金粉纸,普通的小银剪, 在上下翻动的灵捷手指之间,被注入一个个灵魂,正如方先生所言,“创新”和“灵魂”是他毕生所追求的境界。他不满足于固步自封只继承前人的图样,在继承与创新问题上颇具自己的看法并长久实践,希望把自己对现实的感官放到纸上,他仍然运用葫芦、牡丹、灵鼠这些传统元素传达精彩的剪纸文化,但同样发动敏锐的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图样必不可少,同时,他把剪纸文化的理解融入家族剪纸技艺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画式”剪纸,将”诗、书、画、印、剪“巧妙结合。

  而剪纸作品的灵魂所在,正是其思想内蕴。方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鹦哥修篁图》,这是一幅规模宏大的作品,枝上鹦鹉雕琢细致栩栩如生,竹林隐隐,技艺精湛令人赞叹,但是方先生丝毫不以自己的技艺为傲,他反复强调一幅作品的优劣不在技而在魂,这一幅作品的动人之处,正是作品与创作者共情而生,正如他的题诗,“不解人间是非根,醒罢浮尘清幽梦。”剪纸中带着作者的避世情怀,自有一番情趣,可谓雅俗共赏。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