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字为伴,寻文化而来

社会实践 时间:2019-09-01 20:32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汉字深蕴风骨,文化触摸古老。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赴说文写字黄山市雷湖中心学校说文写字支教团队在祁门县安凌镇雷湖中心学校共招收小…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汉字深蕴风骨,文化触摸古老。”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赴“说文写字”黄山市雷湖中心学校说文写字支教团队在祁门县安凌镇雷湖中心学校共招收小学六个年级的学生60人左右,分设小、中、大三个班级,以“汉字与中国文化”为主题开设“汉字理论”课程,在支教期间,在对文本进行科学考据的前提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时代特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汉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之始

汉字是汉民族的文字,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以其独特的表意性质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变迁。一部中华文明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一部中华汉字演变的历史。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汉字,大多都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逐渐成为今天的模样,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就像是地下的化石一般,积淀了几十个世纪的人文底蕴。例如“初”字,不仅仅是一个读作“chū”而义为“开始”的字,它的背后就沉淀着一些古代制衣文化的底蕴。“初”字左“衣”右“刀”,是古人制衣文化的一种象征。古代人制衣需要自家制布或是从布店里购买布料后由家中妇人根据家人的尺寸进行裁制,也即意味着,制衣之始为“先拿刀按照家人的尺寸进行衣物裁制”,“初”最早就是“制衣之始”之义,随后因为这个意义而“初”字逐渐具备了“开始”的意义。

安徽学子三下乡:与字为伴,寻文化而来

图为汉字理论课上,孩子在黑板上写下古文字。 安徽师范大学 于洪翔 提供

二班的汉字理论课上,当老师引导同学们学习《三字经》时,便对“人之初”的“初”字作了一次探讨,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分组讨论、举手回答的方式参与课堂建设,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最终理解了“初”字的来源。自此,“初”字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可以不仅仅用“开始”这两个干瘪的字来解释了。通过汉字的具体解释,孩子们既提升了学习汉字的兴趣,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一些古代的文化内蕴。

汉文化: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纽带

汉字最早是一种表意文字,文字中总是储存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例如“初”字便是古代制衣文化的一种反映,像这样的字在汉语中还有很多,如“婚”字是远古时期的一种婚娶文化的反映(“婚”字是由“昏”演化而来的,最早人们表示“婚姻”的意义用“昏”字来表示,象征着黄昏时分成婚,或是一种抢婚制的象征,抢婚制是一种掠夺婚,远古时期的人们大多从别的氏族部落掠夺妇女缔结婚约,在黄昏是进行抢掠妇女的最佳时间,因此“昏”有“婚姻”义),“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二人为仁”,要做到“仁人”,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怀有一颗宽容之心,善待他人)。

安徽学子三下乡:与字为伴,寻文化而来

图为软笔书法课上,志愿者正在就软笔书写方法对孩子进行指导。安徽师范大学 于洪翔 提供

“汉字从来都不是一种干巴巴的东西,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汉字,仅用一字就可以说出一个小故事。”团队中负责开设汉字理论课程的志愿者说道。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认知,不仅仅可以通过解读古代流传至今天的典籍,通过考据汉字也同样可以成为理解中华文明的一个角度,以汉字为媒介解读中华文化,既是古人学者的一贯做法,也利于将当今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与“汉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调动学生汉字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汉文化知识底蕴,并结合传统蒙学经典中符合时代价值的部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