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巢湖学院大学生暑期赴安庆岳西开展非遗高腔文化调研活动

社会实践 时间:2019-08-29 18:30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为调查岳西县非遗高腔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巢湖学院文教学院于7月11日至15日赴安庆市岳西县展开非遗文化实地调研。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文/晁天彩、张悦 图/刘坤 肖路峰 ) 经典传承路漫漫,古韵悠悠续新声。岳西高腔属安庆市岳西县地方古稀有剧种,是明万历年间风靡全国的古青阳腔遗脉,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岳西高腔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其舞台辍演达30余年。为调查岳西县非遗高腔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巢湖学院文教学院于7月11日至15日赴安庆市岳西县展开非遗文化实地调研。

 7月11日,团队前往岳西县县镇府和图书馆,了解高腔文化的发展历史。下午,团队抵达岳西高腔演唱大剧院,这里曾经是岳西高腔民间戏班的表演场所,但随着高腔文化的没落,剧场已然荒芜。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报道】巢湖学院赴安庆岳西开展非遗高腔文化调研活动

7月12日,团队前往高腔传承中心展开调查工作,传承中心的工作人员对高腔艺术资料进行了精细化地整理,一页一篇亲手著稿,一句一章进行修缮,现已整理出3本高腔文化专著。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报道】巢湖学院赴安庆岳西开展非遗高腔文化调研活动

据中心艺术顾问汪同元老师的介绍,高腔采用“围鼓即唱、腔与滚”相结合的形式演唱,剧目主要来源于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分为“喜曲”和“正戏”,汪老师就其中《荆钗记》的精彩的故事展开详细描述。谈及高腔文化发展现状,汪老师不禁连连摇头,他说高腔文化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传承人不放弃高腔文化的文学艺术价值,但由于网络文化的冲击、融媒体纷繁复杂、高腔表演人才流失和高腔艺术后继乏人等原因,高腔传承和保护工作变得日益艰难。

汪老师认为,传承和保护高腔文化不仅需要政府鼓励扶持岳西高腔演出进社区下农村,提高广大群众对岳西高腔的认知度,还需要创办岳西高腔民间班社,延续高腔舞台演出。他也肯定了团队提出的将高腔文化以图文组合、短视频等形式进行线上宣传交流的想法。他说,未来是青年一代的,只要青年有理想有热情,愿意了解和喜爱高腔表演,高腔文化就能够永续流传下去。

7月13日,团队参观了高腔演出所需的戏服和道具,通过专业人员的悉心指导,两名队员穿上了红色刺绣戏袍,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模有样的走起了小碎步。亲身的体悟,真诚的感受,瞬间拉近了高腔文化与我们青年学生的距离。

7月14日,团队抵达暑期高腔表演免费培训班,据授课教师王翰林介绍,免费招生是希望增进学员们对岳西高腔的理解和感悟,也是为了培养岳西高腔的“继承者”。高腔表演技艺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学习高腔表演耗时费力,王老师不要求学员精通高腔的复杂表演,只希望学员们能了解高腔历史,学习高腔文化,培养学院舞台表演的勇气和自信。   

下午,团队成员们就岳西高腔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展开了走访式问卷调查,了解岳西高腔的发展现状与大众接受程度。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报道】巢湖学院赴安庆岳西开展非遗高腔文化调研活动

7月15日,团队前往天堂镇东山社区汪氏宗祠内的岳西非遗馆进行参观,该馆利用灯光、图片、文字、视频等手段,以文物为载体,集中展示和保护了高腔的非遗文化。

岳西县政府、高腔传承中心以及高腔艺人共同努力,对岳西高腔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发掘与保护工作,使岳西高腔焕发了新的生机。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非遗文化更是青年一代的责任。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让厚重的经典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